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694章 戰爭中的建設
華夏的文人繪畫講究意境,但王倫要求從軍事角度出發的寫實,這其實就很對趙佶的胃口,因為趙佶對花鳥的寫實繪畫功底相當強。
於是張擇端便被視為“北海畫派”的代表,這個畫派的畫家幾乎都在朝廷、軍中任職,負責地形地貌、人物肖像、城池屋舍、道路等的寫實繪製。
王倫雖然不懂書畫,但他能夠提出一些後世的理念和要求,要求相關的圖紙繪製必須有比例、有光影、儘量貼近現實,於是國畫中的水彩畫就這麼被推廣了起來。
木炭製成的炭條開始流行,各種國畫常用的顏料也在許多府縣形成了小的生產作坊,甚至形成了產業。
就像王倫曾經試圖效仿趙佶,將繪畫納入科舉,但遭到了群臣反對一樣,追求寫實的“北海畫派”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中被視為異類,但許多畫家們也只能酸溜溜地鄙視兩句。
畢竟“北海畫派”的畫家們大多有官身、吏身,社會地位全然不可同日而語,除了私底下鄙夷兩句,還能怎麼辦?
對於這些非議,張擇端從來都不在乎,在趙佶時代,他可是入選為宮廷畫師,而且繪製了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圖》的,但哪又能怎麼樣,還不是被其他畫家們排擠?
實在是大宋的畫家們社會地位本就不高,被貴人有錢人們視為門客、清客,甚至被視為會畫畫的工匠,所以畫家們的上升渠道相當有限,有限的資源下,自然就會引來各種內鬥。
如今大漢朝廷新開闢了畫家的一條道路,多了一條當官的渠道,張擇端既可以繼續從事自已最喜愛的繪畫,而且還能夠做官,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岳飛就在盧龍港接上了前來的張擇端、陶宗旺二人,看著遠處外海停泊的數十艘大船,不斷有工程兵等被小船轉載著運送上岸,岳飛歡喜不已:“兩位侍郎,這盧龍港能再擴否?”
這兩人都是技術官僚,便先去附近高處四下裡望了一番,陶宗旺便問:“嶽將軍,此處水深幾何?水下巨石多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