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自古改革不易
蕭嘉穗也贊同蘇杭分在二行省,這樣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江寧府未來要與姑蘇府相爭,他覺得這件事必須提前,因為寧波府也慢慢發展了起來。
等到寧波府發展到一定規模,浙江行省內就出現三個經濟強府,三府鼎立,對行省官員和朝廷是個大考驗,想一想都覺得刺激。
王倫也不是不講理的皇帝,乾脆將百官召集,對比了三個府的人口、轄區、戶籍、田畝、賦稅情況,便問一直反對的浙江行省官員們:“若由爾等治理該行省,該如此處置?”
這可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啊!
都知道錢財往一處使的道理,江南市民經濟發達,一個大城市對周邊地區的帶動和示範作用是巨大的,起碼在這個時代,利遠遠大於弊。
浙江行省本就可耕地少,故而朝廷的均田,並不嚴格遵從北方許多府縣的分田數,而且淮西、淮南、江西多有商人百姓在這三個府定居,外來人口眾多。
最終原兩浙路的蘇、常、潤三州被劃給了江南行省,但朝廷也不讓浙江行省吃虧,又在杭州設了餘杭市舶司,並減免了數項雜稅。
新朝的市舶司,每兩個月會在各行省之間進行一次外貿價格溝通,從而對海外來中原的商人們收購的瓷器、絲綢、工藝品等進行及時的價格調整。
原則上而言,這個價格是隻會上調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中原百姓的利益。
大宋朝以來,一個城市從事某行業的商人百姓,往往自發組織為“某行”,制定行規,彼此約定成員遵守行規行事。
新朝建立後,行當商會也歸戶部、市舶司管轄,納入到朝廷的正規管理當中,並且新朝規定海外商人必須通過市舶司進行貿易,浙江行省有寧波府、餘杭府兩個市舶司,讓淮北行省的官員羨慕嫉妒得眼睛都紅了。
淮北行省包括部分原京東兩路南部、淮南東路北部的州縣,這裡的產出大多是北運到日照港進行外貿的,日照港又屬於蓬萊府市舶司管理。
這也是無奈之舉,淮水入海,淮北行省沿海同樣多鹽鹼地和灘塗,也無法支撐起一個足夠規模的大港口,王倫倒是記得有個連雲港,但派人調查後發現,那裡就是曾經被宋江佔據過一段時間的海州東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