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漢17

 皇上乃金口玉言,說話當然算數,所以梁孝王竊喜,沒想到被竇嬰駁回去了。從小就聽說過周成王以桐葉封疆的故事,皇上豈是口誤,奈何當時舉目天下,唯有梁孝王才是自己的親兄弟,所以後來平定七國之亂後,因為梁王最親,戰功確實也很卓著,所以後來分的財物和大城市最多。當景帝廢了慄皇后之後,竇太后又起了這個心思,沒想到袁盎這個時候推薦劉徹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梁孝王一下子氣壞了,派刺客把袁盎給殺了,可是事情沒做乾淨,被景帝查出來了,嚇得負荊請罪。

 景帝又一次原諒了他,還是因為竇太后說了一句。以梁孝王的財力和軍力奪取天下並不是沒有可能,所以當時七國之亂時,景帝特別防著他,硬是沒讓周亞夫發一兵一卒。平定之後更是聲名顯赫,有功高蓋主的嫌疑,所以屢次被景帝暗算。後來不知道採用誰的計謀,開始大興土木,宮臺樓榭綿延三十里,天子旌旗,出門以天子儀仗,以為這樣就可以讓景帝不擔心他稱帝的野心,沒想到後來打獵打到一頭牛,腳長在背上.一發熱病死了。

 梁孝王也是虛懷若谷,門下不知多少人才,像我們熟知的司馬相如、枚乘、鄒陽,都是響噹噹的名號。可惜啊,身邊好的謀臣太少,竇太后死後就沒有靠山了。[

 史書記載‘《漢書》卷四十七《梁孝王傳》敘述景帝同母弟梁孝王劉武事略,道人倫,敘情誼,充滿了濃厚的情味,因為皇位繼承人事件而導致鬱鬱而終,又不免讓人唏噓而嘆。文中敘寫了他入朝侍母而兄弟雙雙的情形,又寫其堅拒七國動亂的表現,這在傳統社會里是難得的空氣。但文本花費很多篇幅來著力塑造和表現的,仍然是糾葛於兄弟、母子之情,甚至是將這些情感放置到具體的歷史與現實的場景之中去塑造。

 傳主樑王於叛軍對抗、頗為英勇,但對兄長終究沒有反戈插刃;刺殺敗洩、十分害怕,因姊求母、取得諒解;從臣之議、賤車入關、躲進主園、伏質闕下,及鬱鬱而終,不難見其孝惴之義。景帝派人迎接、不見梁王、受母冤屈,也焦急恐懼;見母絕食、難過害怕,同姊商量,卻也見其慈仁孝愛。而太后不見少子,大哭大鬧;梁王病死,傷悲不能進食;見到少子,相對痛哭,又見本能之愛並不被皇家氣派所掩蓋。凡此種種,悲歡離合,皆是所謂敘事婉致、頗為哀感了。

 其實本篇用筆只在敘述漢家前期家庭內部生活,所表達的看法也是基於人倫母子與友與手足之情,而他的悲劇恰恰是因為帝位弄人。但問題是,文本較為詳細地敘說了天下復平後梁王在封國逾越制度,過著奢靡的生活的情狀對此,各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實究其原因,因為梁王最親,戰功也確實卓著,所以後來分的財物和大城最多。而他的逾越制度,建天子旌旗種種異事,從與為人與性格來看,似乎都與母親竇太后與兄長景帝的護愛有著直接的關係。

 其次,從史家的筆觸也能夠理出一定的思路來。班固秉承《史記》,文字更動極少,只在傳贊部分略有不同評語,基本無甚出入。可見在對待梁孝王的問題上,《史》《漢》所敘角度基本一致梁孝王凱覦帝位,應該說是不準確的。因為他究竟沒有作出叛亂朝廷的舉動,但事件涉及繼承的問題,所以便顯得複雜起來。對於這一事件,文中作了較為細緻的敘述。

 應當說,在皇位問題上,梁王其實並無多大的野心,他對於不能入朝侍奉自己的母親,而又終日處於因為謀刺之事而處在惶惶不安之中,最後導致了他的死亡。而導致對這一歷史文本誤解的,可能是由於文本講究藏露之法。作品在寫梁王抗拒七國之亂時的文字很儉省,而於亂後天下平定,將梁王的奢靡的生活作了盡情地展露。似乎給人的感覺是,梁王倒有很大的企圖與野心。

 所以文章最後還特地作了補充說明:“孝王慈孝,每聞太后病,口不能食,常欲留長安侍太后。太后亦愛之。”雖然梁國富裕可敵漢朝,也大造了很多武器裝備,但究竟沒有叛亂。在整個的梁王事件之中,朝臣愛盎等實際上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所以《漢書》述意史遷而未及褚氏補記之景帝不宜、梁王違制種種議論。因為一切皆竇太后家事,而後世杜太后導演宋太祖禪位兄弟、使皇位輪流也未見其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而以史參史,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關鍵是,景帝與孝王都有出自仁愛的思想、孝順蒸母的心靈。而太后雖母愛無私、參預立廢、製造少子建天子旌旗之異事,但究竟不敵政治之冷酷,所以史遷與史班,對孝王所謂越制只掩以“漢家隆盛”云云。

 梁孝王墓梁孝王墓位於芒場山,坐西向東。全長56.32米,最寬處30.5米。由墓道、甬道、後室及兩側的耳室和迴廊組成,整個墓室面積約650平方米。主室的四周建有迴廊,迴廊的東端與主室相通。迴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迴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泉、黑水河等。穿行迴廊各房間極易迷失方向,曾有人幾天走不出墓道梁孝王墓不象通常的王陵劈山後用巨石修砌,而是“斬山為廓,穿石為藏”,周圍一里的石室全部開鑿修成。

 工程之浩大、結構之獨特、佈局之對稱,全國罕見。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孝文皇帝之子,因他仁慈孝順,死後被追溢為孝王,後人稱之為梁孝王。因他功勞顯赫再加之受竇太后的寵愛,所受賞賜無數,並且得賜天子旌旗。他出入時隨從護衛千乘萬騎,與皇帝一樣,出殿言“曄”,入宮稱“警”。到了京城,常與皇帝同乘帝攀出入宮門。梁國當時富足強盛,為諸侯國之首,府庫的金錢、珠玉、寶器比京師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