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漢2

 於是劉邦當即決定起駕,往西關定都關中,並拜婁敬為郎中,賜劉姓。 劉邦稱帝后,將士兵都遣散回家。下令各諸侯子弟留在關中的,免除賦稅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國去的免除賦稅徭役六年,國家供養他們一年。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

 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二月,他又連下2詔,佈告天下,朝廷立意要輕徭薄賦。而各郡國對朝廷貢獻過多,於是下詔規定數額,並規定進奉日期是每年的10月。 漢初實行的十五稅一制,更是輕徭薄賦政策的明顯例證。 劉邦早年放蕩不羈,輕視儒生,稱帝以後,仍認為讀書無用。

 儒生陸賈在劉邦面前必言《詩經》、《書經》。劉邦破口大罵說:“你老子我居馬上得了天下,安事《詩》、《書》!”陸賈據理力爭地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且商湯、周武王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以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

 劉邦雖然有點尷尬,但還是對陸賈說:“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於是命陸賈論述國家興衰存亡的徵兆和原因,共寫十二篇。每寫完一篇就上奏給劉邦,劉邦無不稱讚,左右群臣皆高呼萬歲,他稱這部書為《新語》。 後來劉邦因為平定英布叛亂回途路經山東,還親自準備祭品,祭祀了孔子。

 劉邦稱帝后,鑑於全國新形勢,感到:“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令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蕭何在保留《秦律》六章的基礎上,補充了《戶律》、《廄律》、《興律》三章,史稱《九章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天下已經統一,諸侯們在定陶共同尊推漢王劉邦為皇帝,叔孫通負責擬定儀式禮節。

 當時劉邦把秦朝的那些嚴苛的儀禮法規全部取消,只是擬定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規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飲酒作樂爭論功勞,醉了有的狂呼亂叫,甚至拔出劍來坎削庭中立柱,劉邦為這事感到頭疼。叔孫通知道皇帝愈來愈討厭這類事,就勸說道:“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原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劉邦說:“得無難乎?”叔孫通說:“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原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劉邦說:“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叔孫通就與徵來的三十人一起向西來到都城,他們和皇帝左右有學問的侍從以及叔孫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繩子表示施禮的處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進行演練。演習了一個多月,叔孫通說:“上可試觀。”皇帝視察後,讓他們向自己行禮,然後說:“吾能為此。”於是命令群臣都來學習,這時正巧是十月,能進行歲首朝會的實際排練。

 漢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長樂宮已經建成,各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來朝拜皇帝參加歲首大典。當時的朝儀是:天亮時,由謁者掌禮,來訪者依次進入殿門。宮中設有車騎、步卒守衛,以及兵器、旗幟等。殿上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入殿。功臣、列侯、將軍及其他軍官在西列隊,向東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東列隊,向西而立。

 大行依爵位高低宣示來賓上殿。於是皇帝乘輦出房,百官手執幟 陳道明版劉邦 ,宮內侍從坐在殿上,全部伏下,以來賓尊卑依次敬酒。九觴酒後,謁者宣佈:“罷酒”。御史在場內執法,見到不依禮儀的人便立刻把他帶走。整個酒會過程中都沒有人敢喧譁失禮。 大典之後,劉邦非常得意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於是授給叔孫通太常的官職,賞賜黃金500斤。隨叔孫通入京的儒生獲漢高祖封為郎,另外叔孫通把賞賜所得全數分贈隨行的儒生。 劉邦晚年寵幸愛戚夫人而疏遠了呂后,又認為呂后所生太子劉盈(漢惠帝)過於軟弱,多次想廢黜太子而改立戚氏之子趙王劉如意。 呂后很驚慌,不知如何保住太子。有人對呂后說:“留侯善畫計?,上信用之。”

 呂后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張良說:“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張良說:“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竭力要挾說:“為我畫計。”張良說:“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

 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 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沈重,愈想更換太子。張良勸諫,劉邦不聽,張良就託病不再理事。太子太傅叔孫通進諫規勸道:“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

 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汙地。” 劉邦說:“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說:“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劉邦說:“吾聽公言。”但劉邦只是假裝答應了他,還是想更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