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魏國曆代君主5
有人向魏惠王引薦淳于髡,說此人學問淵博,記憶超人。惠王想見識見識。淳于髡被領去見魏惠王,他卻坐在一旁一句話也不說。惠王感到很奇怪,就問引薦的那個人“:你說淳于(複姓)先生才藝出眾,超過管仲和晏嬰,可為什麼見到我連一句話也不說,難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談話嗎?”
那個人把惠王的意見轉達給淳于髡淳于髡說“:這裡有緣由。我已經來過兩次,第一次來拜見時,惠王想著別人獻給他的馬;第二次來時,惠王想著進獻給他的歌唱藝人,無心與我談話,既然惠王的志趣不在我這裡,我還有什麼話要說呢?”
魏惠王聽了淳于髡的話,抱歉地說:“的確如此,是我的不對,淳于先生不愧為聖人。他前次來,正好有人獻馬,第二次來,又有人獻歌唱藝人。當時我雖然讓左右的人退下,表示對他的尊崇,但精神還是集中在馬和歌唱藝人身上。”
魏惠王表示了歉意,淳于髡以為惠王態度很誠懇,有知錯就改的精神,當時就和惠王談得很投機,談古論今,一連談了幾天。[
為政措施
一、公元前361年,為了便於統治東部地區,為了加強對東方諸侯的控制力量和保證國都的安全,把國都從安邑(山西夏縣北)遷到大梁(河南開封)。二、對內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如開鑿運河,修築黃河長堤等。又開放統治者獨佔專利的山林川澤,不僅使生產有所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統治階級與人民間的矛盾。
三、對外採取團結趙、韓的政策。四、公元前358年,魏惠王”使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這可能就是沿洛水築的長城。公元前352年又進一步擴建。這條長城的修築,顯示出魏國對秦國已採取守勢,以防禦為主。由於魏惠王採取了以上比較切合時宜的措施,國力又大大加強。
公元前356年,魯、宋、衛、韓的國君都到魏國去朝見魏惠王,繼文侯、武侯之後,魏惠王又成為諸侯的領袖了。桂陵之戰後,公元前352年,諸侯軍將魏軍包圍於襄陵(今河南睢縣),秦軍則進攻魏的河西奪取了少梁和安邑。
魏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夾於秦、齊、楚大國之間,但是要永保霸業又必須對外用兵,外交的不利,造成了軍事上的被動,軍事上的失敗成為了必然。雖然魏在襄陵取得了勝利,並西向收復了全部河西失地,但是魏國力大損,無奈和趙講和,將邯鄲還給趙國,與趙結盟。
魏惠王沒能實現當年龐涓給他制定的戰略方針,從此魏國開始走下坡路。魏西臨強秦,為了防備秦國的軍事進攻,以便統一三晉,魏惠王曾於公元前358年開始派龍賈率師修築長城。這條長城從黃河邊的卷(今河南原陽縣西)開始,東到陽武(今原陽縣東南),折往西南行,到達密(今河南密縣東北)。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再次修築長城。魏國雖遭桂陵重創,國力損耗,但軍事上還保持著強盛的聲勢。公元前344年,魏惠王聽從於衛鞅的遊說,去侯稱王。同時召集逢澤(今河南開封南)之會,邀宋、衛、鄒、魯等國國君及秦公子少官會盟,爾後同朝見周天子。逢澤之會遭到了韓國等大國的抵制,於是韓魏翻臉。
公元前342年,魏國向韓進攻。韓向齊求救。同年,齊、魏軍大戰於馬陵(今山東範縣西南),魏軍大敗,主帥龐涓身亡,太子申被俘。次年,魏國又受齊、秦、趙三國三面進攻。公元前340年,魏、秦交戰,魏軍又大敗,主帥公子卬中計被俘。不久,徹底放棄安邑,徙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魏惠王由於在秦、齊等國夾擊中不斷慘敗,於公元前334年不得不採用相國惠施”以魏合於齊楚以按兵“的建議,率韓國等小國國君赴徐州(今山東滕州東南)朝見齊威王,同時齊威王亦承認魏惠王的王號。魏、齊接近,使齊停止了進攻,但秦國以魏為”腹心疾“,還是不斷攻魏。
公元前330年,秦軍敗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獻出河西之地。次年,秦軍又攻佔魏國的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曲沃(今三門峽市西南)等地。為了聯合他國抗秦,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韓威侯相會於巫沙,並尊韓威侯為王(即韓宣惠王),同年,他又與韓宣惠王並帶太子入朝於趙。
次年,魏惠王又和齊威王相會於甄(今山東鄄城縣北)。魏惠王兩次會齊威王,都是卑躬屈節的。但這並不能制止強秦的進攻。同時南面的楚國為了逼魏惠王廢太子嗣,送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為太子,於公元前323年敗魏軍於襄陵,奪取8個邑。次年,秦國又攻取了魏國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
有感於惠施聯齊、楚抗秦策略的失敗,魏惠王不得不採用秦相張儀”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張儀為相。而張儀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即其連橫策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齊、楚、燕、趙、韓五國支持下,逐張儀,致用倡導合縱的公孫衍為相。魏惠王對外忽縱忽橫,軍事上樹敵過多,此後國勢日弱。[
人物評價:
魏惠王綜合說起來不算是昏君,嚴格的說,他早期是嚴明的強君,晚年開始走下坡路,成為一個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認定魏惠王是昏君。魏惠王早期勵精圖治,勤於理政,再加上有公叔座為相、龐涓為將,在奪位之戰後很快恢復了國內的秩序,妥善解決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重創秦軍,打的秦軍節節敗退,迫使秦孝公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