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楚國曆代君主13
吳起到達宛以後,因有治西河的經驗,也就駕輕就熟,有的經驗甚至還可以原封不動的照搬。吳起開始了他在宛地的改革,首先他整頓宛地的吏治,重用和提拔廉潔奉公的有能之士,裁汰庸碌無能之輩,打擊貪官汙吏。同時,推行耕戰政策,獎勵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充實府庫,使宛地糧餉充足。
此外,還使農村基層組織和軍隊組織掛鉤,使到了一定年齡的農民忙時務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到戰時即可拉上前線打仗。通過吳起的治理,使宛地面貌一新,不僅百姓安居樂業,而且兵精糧足。
與此同時,吳起作了許多社會調查,對楚國的許多情況,都有較深的瞭解。楚地問題悼王為此十分高興,從而也就更堅定了重用吳起的決心,於是把吳起調回 郢都。悼王虛心地向吳起請教:“ 吳將軍,你看楚國的主要弊端在哪裡,為什麼對外作戰老吃敗仗?”吳起說:“我看楚國的主要問題在大臣權勢太 大和封君太多。
大臣的權勢太大就不聽您的指揮和調度,直接威脅到大王的權威和信譽,他們的權越大,老百姓也就越苦。封君太多,他們不只在各地作威作福,而且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被他們侵佔,國家的賦稅也就徵收不上來,府庫空虛,國家自然貧弱。”悼王說:“你說得太對了,我也深有此感。還有哪些問題,請你再說說。”
吳起又說:“楚國有的是土地,列國中哪一國也沒有楚國的土廣,但楚國的土地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楚國所不足的是人民,然楚國也並不真是人口不足,關鍵是楚國的人口絕大多數都被大官僚、封君、貴族佔住了,因此,國家要人,感到人力不夠,要兵,感到兵源不足。
而且,低下層人負擔過重,難以養家活口,他們的生產所得全被盤剝而光,誰又願多種土地和開墾荒地?”吳起通過他在宛地的實踐,談了楚國官場中許多腐敗和不正之風以及軍隊中組織瘓散和對士兵的虐待等許多問題。他和悼王談了三天三夜,越談越投機。悼王深為他的洞察力、分析力及淵博的學識所折服。最後,他向悼王提出:要想富國強兵,只有實行變法改革。
悼王說:“我聽你的,我把這件大事就交給你了。”變法改革於是悼王就任命吳起為 令尹,實行變法,並當朝宣佈:令尹的命令就是我的令命,敢違抗者,殺無赦!吳起非常感激悼王的知遇之恩,決心充分施展抱負,報效楚國。因此上任之後,即大刀闊斧地開始改革。首先,削減 大貴族的特權,制定明確的法令,對大臣的權力進行限制。如頒佈“減爵祿之令”,減就是減少和減免,爵即爵位,祿即俸祿,也就是當官的薪水。顯然這是針對大臣和封君的,也就是降低他們的爵位,縮小他們的領地,減少他們的屬民。
又根據不同對象,有“損”、“收”、“平”等不同的具體作法。如將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中那些霸著位子不做事的人裁汰下來,也即史書所載“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收即收回來,也即史書所載的“使封君子孫三世而收其爵祿”。
也就是封君的封號和他的領地,只有他本人一代、兒子一代和孫子一代有效,到第四代國家就要收回去,再不能像過去一樣,世世代代享受下去。“平”是針對尚在位的高官,即史書所載的:“平其制祿”,也即限制其收入,對其賞賜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限制其權益不能過大,自然更不能無功受祿和讓其巧取豪奪。
其次,整頓吏治,也即史書所載的“明法審令”。吳起從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入手,削去了許多不必要的官職,接著打擊不正之風,“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即堵塞和杜絕私下裡的請求(行賄受賄),改變楚國的不良習俗;禁止結黨營私,勉勵百官奉公守法;反對為了一已的私利而損害國家利益,制止奸佞之輩用讒言掩蓋忠臣的忠心;提倡和鼓勵為了“行義”而不顧犧牲個人的名利。
同時,還提拔和起用一些有才有識之士,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國家機關的行政辦事效能。其三,積極開發邊遠地區。吳起把那些收回了爵祿的貴族“往實廣虛之地”,也就是把他們遷到地廣人稀的地區,特別是楚國的南方。
這樣不僅新開墾出許多耕地,增加了楚國的糧食,這些貴族他們失去了俸祿,有的就從寄生蟲變成了自食力的勞動者;而且,他們原來佔有的土地,收歸國(王)有,又可出租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不僅增加了國家收入,也緩和了階級矛盾。
其四,改革軍制,“要在強兵”。在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的同時,吳起建議悼王“砥勵甲兵,以時爭利於天下”,也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這當然更符合悼王的心意。吳起建議把收回的俸祿和裁減官員省下來的錢,用來撫養士兵,擴充軍備。
悼王也很欽佩吳起的遠見卓識和非凡的才幹,便把重新組建和訓練軍隊的任務全權授予了他。吳起來楚國之前,曾著有《吳起兵法》或簡稱《吳子》,在魏國他按自己的兵法進行了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在再一次進行實踐,並結合實際作了許多補充:
第一步他在全國招募兵員,選擇年輕力壯之士,視其身材和特長分類編隊,對善於使用五種兵器(戈、矛、戟、殳、弓箭),身強力壯,行動敏捷,“志在吞敵”的人予以提拔。第二步進行嚴格的訓練,包括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編隊訓練以及聯絡記號訓練等。他還特別注意訓練骨幹,“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正是用這種方法,使全軍的素質迅速得到提高。
除了反覆地嚴格操練之外,又特別強調紀律和賞罰分明,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吳起領兵和秦人作戰,兩軍尚未擊鼓交鋒,有個士卒剋制不住殺敵情緒,不待上級令下,勇猛地衝上前去,殺了兩個敵人回來,吳起下令把這個士卒斬了!軍吏前來勸說:“這個士卒非常勇敢,很有才幹,將軍為什麼要殺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