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楚國曆代君主8
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也就是向戎弭兵,豪門之會的前一年。那年春天,楚國與秦國聯合向東攻打吳國,軍抵雩婁,見吳國戒備森嚴,防守有道,便兵鋒一轉,潔潔湯湯地殺向鄭國。
一舉攻克城麇,俘獲了鄭國的印堇父、皇頡兩位大將。印堇父被作為戰利品獻給了秦國,皇頡則被楚國囚禁。關於俘虜皇頡一事,後來還演繹出了一個\"上下其手\"的故事。
公子圍(後來的楚靈王)與一個縣尹穿封戌同時攻打皇頡,皇頡抵擋不住,滾落下馬,公子圍欲上前活捉,穿封戌已捷足先登,公子圍索要不得,先告於康王,說是穿封戌貪念軍功,搶了他的俘虜。善於獻媚的太宰伯犁州受康王之命當庭審理。
他當著皇頡的面將手高高地指向公子圍,恭敬地說:\"這位是王弟公子圍!\"又用手低低地指向穿封戌,高傲地說\"這位是我國邊境之地的一個縣尹!你說,到底是誰先俘了你?\
"精於察言觀色的皇頡從其手指的一上一下,言辭的一恭一卑中早就凡心知肚明,洞曉一切,一口咬定是公子圍俘了他。
氣得穿封戌七竅冒煙,拔了劍就要殺向公子圍,最後還是康王出面,同時對兩人進行獎勵,宴請,才得以調停。
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仍然臣服於楚國的許國與已附晉國的鄭國發生衝突,許國國小兵微,耐何鄭國不得,許靈王親赴楚國請援兵伐楚,楚兵未出,許靈王卻病逝於楚,楚康王信守諾言,於10月統兵伐鄭,\"師入南里,墮其城,涉於樂氏,門於師之梁\",伐鄭一戰取得輝煌的勝利後才歸楚,葬許靈公。
縱觀楚康王的伐鄭之戰,有時是為了與晉爭奪對中原一帶的控制權,有時是為了替手下的附屬國報仇雪恨。
有時是為了從側面緩解盟國所受到的軍事壓力,其戰雖並不激烈,場面並不宏大,但卻將一個摯著向上,疾惡如仇,奮發有為的楚王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在我們的面前。
遠交近攻東有吳國侵擾,北有強晉擠壓。由於政治環境的險惡,楚康王不得不限於兩面作戰的險惡境地。為了徹底打破晉吳聯手製楚給楚國帶來的不利局面,他以牙還牙,採取了\"遠交近結\"的外交策略。
在西面,楚康王藉助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晉國率八國聯軍討伐秦國,再次與秦結仇之機,與秦國建立起了牢固的同盟關係。
在東面,晉定公於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主盟溴梁之會,組建聯軍全面攻入齊國,楚康王派軍討伐鄭國,迫使晉國兵退齊國。齊靈公對楚康王危難之時出兵相救,心存感激,兩國再建友好聯盟。
楚康王巧抓歷史機遇,\"西結秦,東聯齊\"不僅有效地打破了\"晉吳聯手製楚\",致使楚國兩面受敵,疲於應對的不利局面,而且給予晉國以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晉國在制定對外政策,興兵伐楚時,不得不考慮秦國和齊國的態度,從而大大的緩解了楚國的軍事壓力和政治壓力。
鄢陵一役,貫於見風使舵的諸侯國曾一齊倒向晉國,即使是臣服楚國多年的陳,蔡,鄭,許等國也是時叛時服。為了安撫陳,蔡,許等國,使其堅定地留在自己的麾下,康王煞費苦心,殫精竭力,即使要面對很大的政治風險也在所不惜。楚國在東面與吳國爭奪江淮流域的統治權方面得心應手,心想事成,但是,在北上與中原各諸侯國的爭霸戰中,初期卻似乎有點力不從心。
楚康王三年(公元前557年),一直臣服於楚國,且被楚國已遷到葉縣的許國國君許靈公,見剛上任的晉定公在溴梁大會諸侯,晉勢強盛,而且楚國也被吳國打敗,有心歸服,請求向晉國方向遷都,得到了晉國的同意,但是康王馬上就加大外交力度,通過楚國扶持的親楚勢力,有效地阻止其投入晉國的懷抱。晉國為了教訓許國的出爾反爾,聯合已叛楚附已的鄭國,陳國,衛國前往討伐,並順道討伐楚國。
楚康王令公子格帶兵御晉,卻在湛阪(今河南平頂山市西北)被晉軍擊敗,晉兵乘勝向楚國縱深地帶進攻,因受楚國方城所阻,只好後撤,見許未遷,復又伐許而還。湛阪之戰是楚康王與晉平公之間發生的一次正面衝突,楚國雖然兵敗,但這次戰爭只是局部性的,晉以一國之軍獨進,楚國卻並沒有出動主力,而且許國最後仍然留在了楚國的陣營內,所以楚國的勢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楚康王七年(公元前553年),蔡國擔任司馬一職的公子燮,藉口楚國對蔡徵發無常,想策動蔡國投入晉國懷抱,康王得之,異常惱怒,向蔡國立即施壓,那蔡君雖然沉溺於貌美無比的兒媳之色,整天想著如何在兒子不在時去偷情,但面對繁雜的政務,卻還是十分理智的,他從蔡楚兩國若干年的外交關係中早就得出一個結論:由於自己距離楚國近,無論如何努力,是永遠也擺脫不了楚國的手掌心的。
為了鞏固蔡楚同盟,表示自己對康王忠心不二,他在楚康王的要求下,及時捕殺了公子燮,有效地剔除了對楚的離心力。這邊蔡國剛定,那邊陳國內鬥又起。
陳國慶氏二兄弟慶虎,慶寅與公子黃不和,欲剪其黨羽,削其權勢,使出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他
們派人向楚康王進言:\"陳國公子黃與蔡國司馬公子燮是一丘之貉,欲離間國君去楚附晉。\"
視維護同盟國穩定為大政方針的康王立即興兵征討,公子黃無奈之計下只好棄城而逃。待康王得知真相,已是三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