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楚國曆代君主8


 楚康王(出生年月不詳―公元前545年), 羋姓, 熊氏,名昭,楚莊王之孫,楚共王之長子;楚靈王,楚初王,楚平王之長兄。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45年在位。即位五年,楚康王擔心\"國人謂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出兵伐鄭。

 楚共王三十一年(魯襄公十三年,前560年)秋天,楚共王去世 ,熊招繼位,是為楚康王。吳國趁楚國大喪、楚康王新立之機,派兵攻打楚國。

 楚國將領養由基迅速奔向吳軍,令尹子庚率軍跟隨。養由基說:\"吳國乘我國有喪事,認為我們不會出兵,必然輕視我們而不存戒備之心。您設置三處伏兵來等我,我去引誘他們。\"子庚聽從養由基的建議。吳、楚兩軍在庸浦作戰,楚軍大敗吳軍,俘虜吳軍將領公子黨。

 楚康王元年(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秋天,楚康王由於庸浦之戰的緣故,派子囊在棠地出兵攻打吳國。吳軍不出戰,楚軍於是返回。子囊殿後,認為吳國無能因而不加警戒。吳軍從皋舟的險道上攔腰截擊楚軍,楚軍不能彼此救應,吳軍打敗他們,俘虜楚國的公子宜谷。

 楚康王二年(魯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楚康王任命公子午為令尹,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師為右司馬,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養由基為宮廄尹,以此安定國內百姓。

 楚康王五年(魯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鄭國的子孔想要除掉大夫們,準備背叛晉國然後發動楚國軍隊來除掉他們。於是派人告訴子庚(名午,字子庚),子庚不答應。楚康王聽說此事後,便派楊豚尹宜告訴子庚說:\"國內的人們認為我主持國政而不出兵,死後就不能用規定的禮儀安葬祭祀。我即位後,到現在五年,軍隊不出動,人們恐怕認為我只顧自己安逸而忘了先君的霸業。大夫考慮一下,該怎麼辦?\"

 子庚嘆氣說:\"君王恐怕認為午是貪圖安逸吧!我這樣做是為了有利於國家啊。\"接見使者,叩頭然後回答:\"諸侯正和晉國和睦,下臣請求試探一下。如果可行,君王就跟著來。如果不行,收兵而退回去,可以沒有損害,君王也不會受到羞辱。\"

 子庚率領軍隊在汾地頒發武器。當時子蟜、伯有、子張跟從鄭簡公進攻齊國,子孔、子展、子西留守。子展、子西兩個人知道子孔的策略,就加強守備入城堅守。子孔不敢和楚軍會合。楚軍進攻鄭國,駐紮在魚陵。右翼部隊在上棘築城,徒步渡過潁水,駐紮在旃然水邊。蒍子馮、公子格率領精銳部隊攻打費滑、胥靡、獻於、雍梁,向右繞過梅山,入侵鄭國東北部,到達蟲牢然後回去。

 子庚進攻純門,在城下居住兩晚然後回去。軍隊渡過魚齒山下的滍水,遇到大雨,楚軍士兵大多被凍傷,服雜役的人幾乎死光。

 楚康王八年(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夏天,子庚去世。楚康王任命薳子馮擔任令尹,薳子馮與申叔豫商議,申叔豫認為楚康王年輕,而且寵臣很多,國事難辦。於是薳子馮就以有病為由推辭不幹,楚康王便改派子南擔任令尹。

 楚康王十二年(公元前548年)秋天,舒鳩因離吳國太近,實在難以抵擋吳國的攻伐之苦,就乘楚國令尹蒍子馮去逝之機,咬著牙,迫不得已的歸服了吳國。聞聽舒鳩背信棄義,楚康王怒火中燒,命令新上任的令尹子木率大軍前往攻討。楚軍一路勢如破竹,輕取舒鳩戰略重鎮離城(今安徽省舒城縣西)。

 舒鳩難擋楚軍鐵蹄,求救於新主,吳國為保護新入盟的小兄弟,自然領兵來救。楚國令尹子木冷靜地命右師先至舒鳩,左師卻作戰略後撤,伺機尋找戰機。楚吳兩軍在戰場上相持不下,僵持了七天七夜。大將子疆認為久居敵方區域不利,應速戰,令尹子木接受其\"私卒誘之,精兵會之\"的建議,派其帶領一隊人馬向吳國挑戰,將吳兵引入伏擊圈,將吳軍打的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一舉滅掉了叛服無常的舒鳩。滅鳩設縣強有力的打擊了吳國對楚國的挑戰行為,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楚國在康王之時仍在對吳作戰中具有主動地位。

楚國在東面與吳國的爭霸戰,不僅威服了吳國,也為楚國在中原與晉國爭霸起了配合作用。為晉楚弭兵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果說勝吳滅鳩之戰充分證明了楚國在康王時期在淮河流域中游具有絕對控制權,那麼,在爭奪戰中一箭射死吳王諸樊,則更是打出了楚國的威風和霸氣。

 諸樊是吳王壽夢的長子。楚共王三十年(公元前561年),壽夢死,諸樊繼位為吳王,由此可見,他比楚康王早一年登上王位。為了挽回楚國滅舒鳩一役中的敗局,重新找回吳國在江淮地區的控制權,吳王諸樊賭徒似的想做垂死掙扎。

 楚康王十一年(公元前549年)冬天,他親自率領吳國軍隊赴向楚國的巢邑(今安徽瓦埠湖南),想用武力將其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彌補失去舒鳩的損失。面對浩浩湯湯的吳國,巢邑守軍知道硬拚不行,只能智取。

 於是,一場比諸葛亮早近600年的空城計就在楚國抵抗吳國進攻的戰爭中上演了。巢邑守軍大開城門,諸樊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早已垂涎三尺的巢邑,正當他得意非凡之時,埋伏在一段短牆後面的巢邑守將,箭法十分高超的牛臣突然出擊,只一箭就將諸樊當場射死。諸樊被斬首,吳軍大亂,埋伏的巢軍發起突擊,吳軍亂成了一鍋粥,落荒而逃。楚國再次扞衛了祖國的尊嚴。

 鞏固政權鄢陵一役,楚國兵敗,中原霸權地位失落,楚共王曾引為終身遺憾。康王登基為王,痛中思痛,認真反思,為了吸取公族勢力增大, 權力過於集中,導致產生\"二卿相惡\",不利於楚的局面,決心大刀闊斧地對行政管理和軍事管理體制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