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秦國曆代君主5

 在諸多賢能之士的幫助下,秦穆公曾三次置立晉君,多次平定晉亂,取得了河西之地,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擴大了秦國東、西方疆域,稱霸西戎,且霸主地位得到周天子的認可,提高了秦國的地位。

 此外,以賢能為用人依據,沖淡了宗法因素在秦國選官制度上的影響,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為之後秦國以及秦朝任用異國能人為高官提供了範例。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惠王用張儀,秦始皇用李斯。秦國以開放的態度,包容了各國的各類人才,為秦國的強大以及統一六國奠定了人才基礎。

 由於秦穆公具有遠見卓識,能夠敏銳地觀察到民心向背對於國家政治發展的重要性,並且彙集在其身邊的百里奚 、蹇叔、公孫支等人皆是從中原地區而來,受到中原地區的民本思想的影響很大,他們在秦穆公進行國家決策之時,會從順應民意的立場出發,能夠給予秦穆公民本思想方面的建議。因此,秦穆公注重秦國內外的民心,增強國民凝聚力,提高國家威望。

 一方面,對於吃掉自己好馬的三百多個鄉里人,秦穆公以“君子不以畜產害人”,並沒有處罰他們,而是赦免了他們的罪責,同時賜酒給他們喝,取得民心,結果在韓原之戰時得到他們的回報,反敗為勝。

 另一方面,在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晉國發生饑荒而民不聊生時,秦穆公沒有聽從丕豹趁晉國發生饑荒而藉機攻打晉國的建議,而是聽從和採納了公孫支和百里奚的意見,重視民生,順從晉國的民意,決定伸出援手,救助晉國的百姓,派人將秦國的糧食分水路和陸路,浩浩蕩蕩地從秦國的雍地運送到晉國的絳地,成就“泛舟之役”,贏得了民心,提高了秦穆公在中原各國中的聲望。

 此外,由於所處奴隸社會的時代影響,秦穆公的民本思想有很深的奴隸制烙印。在秦穆公死後,為他陪葬的人員有170多人,其中不乏許多賢能之臣。這些人才的失去,造成了秦國從秦穆公到秦孝公間隔的這幾代的消沉,“秦不能復東征也”。

 軍事上,秦穆公在位期間多次對外用兵,有勝有負,外交上,秦穆公在位期間主要以“詩書禮樂”為政,以“禮”待晉惠公,以“詩”與晉文公做政治交易,以“樂”投戎王所好,通過結盟、爭鬥、聯姻等手段協調秦國與晉國、鄭國、西戎等的關係,最終東服強晉,西霸戎夷。

 在處理與晉國的關係上,秦穆公採取結盟與爭鬥相結合的政策,過程複雜曲折:派百里奚護送公子夷吾回到晉國即位為君(晉惠公);為晉國送糧賑災而興起“泛舟之役;與晉國發生韓原之戰,將晉惠公生擒,但在周天子和穆公夫人的阻攔下答應釋放晉惠公回晉國,並且優待晉惠公,給予最好的宿舍,以諸侯之禮饋贈他七牢;宴請公子重耳,雙方以吟“詩”的形式來表達各自的政治目的,完成秦晉之間的政治交易;擁立公子重耳即位為君(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秦國和晉國之間都沒有發生戰爭,是歷史上的“秦晉之好”的時期;晉文公逝世後,與晉國發生崤之戰,又主動發起彭衙之戰、王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