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秦國曆代君主3

 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碰上了周王朝的宮廷政變。衛國、南燕國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趕出了朝廷,擁立王子頹為王。秦宣公三年(公元前673年),鄭伯、虢叔又殺死了王子頹,送惠王返回朝中。

 王子頹篡位後,秦宣公的近臣也曾力勸秦宣公以勤王的名義出兵,但秦宣公認為,一是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強搶臣子的土地是為不義。二是王子頹自己也是周莊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脈,這件事本是周王室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是秦國當時實力不濟,縱然強力支撐,扶惠王重新登基,取得天子信任,予以封賞,以自己國家的實力,不久也必然會被人趕下臺去。與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觀時事,以靜制動也許可以佔得先機。於是不予應允。

 從當時的形勢上來看,秦宣公的選擇是對的,就是因為他的選擇,秦國才獲得了幾年和平發展的機會。當他們都在那裡折騰的時候,秦宣公卻繼承了秦德公的和平發展韜光養晦的國家發展戰略,在那裡按兵不動。於是秦國又有了四年的和平。

 但天不遂人願,好景不長,秦國的發展和另一個高速發展的諸侯國發生了撞車。這個諸侯國就是晉國。晉獻公自恃實力強大數次入侵秦國,秦國國人忍無可忍。大臣多次勸諫秦宣公發令抵抗晉國。秦宣公見時機已到,於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秦宣公修築密畤、祭祀青帝后,終於向晉國開戰。

 這或許是第一次秦國和晉國發生的戰爭。以前秦國都是和西戎打仗的。常年和西戎打仗的秦國練就了一支彪悍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實力當時似乎還及不上晉國。但它無疑是一支充滿野性的虎狼之師。雖然實力懸殊,秦國還是把晉國打敗了。自此後秦與晉的戰爭變成了家常便飯。

 秦宣公十二年(公元前664年),秦宣公去世。他生了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弟弟秦成公嬴載,秦成公在位四年就駕崩了。這個人基本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從簡。

 秦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弟弟嬴任好,即秦穆公。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德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衛、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三年,鄭伯、虢叔殺子穨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與晉戰河陽,勝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秦成公

 秦國第八位國君

 秦成公(出生日期不詳―公元前660年),春秋時期秦國的國君,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是秦德公的次子。秦成公死後其弟嬴任好繼位,是為秦穆公。

 秦成公嬴載是秦宣公的弟弟,秦穆公的哥哥。秦宣公去世後,由其接任國君。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成公元年,梁、芮兩國國君來朝見;

 秦成公有子七人,皆未立,他去世後,由其弟嬴任好繼位(即秦穆公)。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嬴姓,趙氏,名任好,春秋時期政治家,秦國第九位國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德公之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秦穆公於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繼位。之後從楚國人手中贖得百里奚,將國家政事交給百里奚,並在其建議下迎蹇叔為上大夫,還暗中重用自晉國逃到秦國的丕豹。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為救濟晉國旱災,興起“泛舟之役”。兩年後,秦國發生饑荒,秦穆公向晉國借糧,不料晉惠公以怨報德,不僅不給秦國供糧,還發兵攻秦,引發韓原之戰。秦穆公在此次戰役中生擒晉惠公,而後送其回晉國,與晉國相盟,之後還扶持流亡在外多年的晉公子重耳(晉文公)歸國繼位。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與晉文公出兵圍攻鄭國,經燭之武勸說而與鄭國結盟。三年後,又派兵襲擊鄭國,未果,反遭晉襄公出兵襲擊,大敗於崤之戰。自此開始與晉國相爭。而後又經彭衙之戰的慘敗,為報屢敗之仇,採用內史廖的建議,西取由余。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發動王官之戰,大敗晉軍。次年,又用由余之計,生擒戎王。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於雍城,諡號穆公(一作繆公)。

 秦穆公在位期間,審時度勢,在內政方面善於任用人才,加強國內的發展。對外採取以和為主的方針,與晉國保持相對友好,同時向西發展,使十二個戎國服於秦國,拓地千里,得以稱霸西戎,並被周襄王賜予金鼓,成為春秋時代的霸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