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西山是以石景山為中心的京西山區。
地形西北高東南低。
北部為連綿起伏的山地,屬太行山北端餘脈向平原的延伸部分,有克勤峪(曾稱薦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龍山、虎頭山等山峰四十餘座。
中部和南部為永定河沖積形成的微傾斜平原,有海拔兩百米以下的石景山、金頂山、老山、八寶山等殘丘橫亙其間。
它西邊背靠桑乾河,到盧溝橋以下分流為盧溝河和清河。桑乾河是北京城重要的水源,幾條水渠直通北京城,環繞諸門,以為護城河。
西山石景山以南,地勢平坦,修築了連綿數十里的軍營和房屋,其中有一處廣闊的校場,長四里,寬兩裡,能容數萬人。
校場中間有一高臺,朱翊鈞站在臺上,頭戴白邊圓簷帽,身穿翻領長身大衣,金絲繡花,腰扎白色皮帶,長褲紮在高幫羊皮靴裡。
軍裝原本是紅邊,因為是國喪期間,全部改為白邊,做了修改。
身邊站著胡宗憲、戚繼光和十幾位將領,穿著差不多的新式戎裝,只是相比之下,朱翊鈞的軍裝更加華麗。
肩章和臂章也不一樣。
朱翊鈞的肩章上沒有標識軍階的花紋底金星,只是一條翱翔的金龍。臂章也沒有區別軍種的刀槍、戰馬、船舵船錨等標識,只是一條團龍。
胡宗憲臂章是一隻飛翔的朱雀,肩章是仙鶴,意寓軍中文職。
戚繼光臂章是一隻麒麟,意寓軍中高級武職,超越軍種。肩章團花紋三顆五角金星,一顆大,兩顆小。意寓軍階為鎮國上將軍。
成熟的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新式戎裝融合了二戰德軍和蘇軍的制式。
樂聲響起,樂隊先行。
長銅號、小軍鼓是從葡萄牙人那裡傳過來的,再加上長笛和特製的銅軍號,六十人,全是清河士官學校的少年。
身穿藏青色的新式戎裝大衣,戴著白邊圓簷帽,排成六排,跟在一位舉著大明豎軍旗的軍官後面,哐哐咚咚,奏著慷慨激昂、富有節奏的樂曲,邁著整齊的步伐,仰著頭,氣宇軒昂地走了過來。
走過高臺後向右一轉,在高臺的右邊停下來,繼續演奏軍樂。
接著走過來的是洪武軍事學院的學院方隊。
全是校尉以上中級軍官,一百人,穿著灰色的陸軍軍裝大衣,戴著圓簷帽和白手套,配著指揮刀,排成十行十列的方陣,前面有兩位軍官帶隊,踩著軍樂隊演奏軍樂的節奏走了過來。
上半身幾乎不動,雙手垂放兩邊,只是兩條腿邁著整齊的步伐。
走到高臺前,齊刷刷向右看齊,昂著頭向高臺的朱翊鈞等人行是注目禮。
接著是西山軍官學院,清河士官學校的軍官和士官學員方陣。
第四個列隊走出來的是羽林軍方陣,身穿灰色新式戎裝,扛著上了刺刀的滑膛槍,邁著整齊的步伐,向右昂著頭,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過來。
走到高臺前,隨著前方兩位帶隊軍官的一聲高呼,滑膛槍取下,斜挺向前,一百把刺刀寒光閃閃。
第五個方陣是控鶴軍方陣,他們的軍裝差不多,只是臂章有所區別。
羽林軍是兩把火槍交叉上方有一根羽毛,控鶴軍是交叉火槍上一隻飛鶴。
第六個方陣是陸戰營,他們是藍色軍裝,帽子白邊短簷。
他們的臂章是上方船錨,下方火槍。
陸戰營是坐船上岸作戰,必定船停落錨,再扛著槍進攻。
第七個方陣是海軍水師,他們也是藍色軍裝,帽子白邊無簷,右邊有飄帶。
臂章是船舵,對於海軍水師來說,圓圓的船舵最重要。
他們也都扛著上了刺刀的滑膛槍,邁著整齊的步伐,主打的氣勢跟其它方陣一樣,都是氣吞山河。下水是龍,上岸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