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賊校尉 作品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念存善惡


 秋七月底,京師還被酷熱籠罩著,只是時不時會幾許涼風吹過來。

 朱翊鈞身穿一身交領右衽織金曳撒服,束絞絲革帶,配短刃,頭戴無腳幞頭,腳穿鹿皮靴鞋。

 在祁言、方良的陪伴下出了西安門,與等候的蕭如薰、王逢猛、李瑄、陳承德、陳承宗會合。

 李瑄是朱翊鈞生母李氏同父異母的幼弟,親舅舅;陳承德和陳承宗是皇后陳氏兄長陳名言之子,是朱翊鈞禮法上的表哥。

 三人時常跟朱翊鈞在西苑校場裡練習騎射武藝,十分熟絡。

 八人聚集後,步行沿著阜成門大街向西,先過西城公學。

 這裡以前是廣濟寺,後改為一念堂。

 隨著少府監成立,楊金水回京出任少府監太監,隸屬於少府監的一念堂被擴建為一念公學,廣濟寺不夠用了,就搬去了位於西直門和積水潭之間,西直門大街以北的崇玄觀,地方要寬敞兩倍有餘。

 今日朱翊鈞一行人就是要去一念公學。

 沿著西河漕渠的東岸街巷,眾人三三兩兩,如同出遊踏青少年們,結伴愜意而行。

 唧唧咋咋,說天論地,時不時有爽朗的笑聲飛灑,像天上撒下來的一串串陽光,耀眼得引起路人矚目。

 李瑄、陳承德、陳承宗三人輩分不一,年紀相差不過一兩歲,脾性最為相投,恨不得日夜黏在一塊,被人戲稱為水火難分的鐵黨杆子。

 李瑄從當初九歲孩童成長為十七歲少年,神采飛揚,最為跳脫。

 他眉飛色舞地說道:“跟你們說,我們一念公學,蹴鞠京畿無雙,崇文公學、東西南北四城公學、通州薊州等公學全不是我們對手,更不用說鼎德書院、文昌書院這些娘們書院了!

 我們讓他們一手一腳,也能打得他們滿地找牙。”

 一念堂此前只是軍烈遺孤以及各地孤童就學之所,因為朱翊鈞重視,學子被稱為西苑羽林郎。

 胡宗憲、譚綸、戚繼光、王一鶚等西苑近臣紛紛把家中適齡孩童送入一念堂就學。後來勳貴和武將們也把府上孩童送入此間,一併就學。

 李瑄在這裡讀了六年書。

 一念公學迅速成為京師數一數二的學堂,有六歲到十六歲學童三千餘人,祭酒為李贄,左右司業為蔡茂春和耿定理。

 其餘知名教授有王世貞、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等名士,李春芳、趙貞吉、張居正、汪道昆等大佬們會不定期來上課。胡宗憲、譚綸、王崇古、王一鶚、霍冀、殷正茂等名臣回京述職時,都會被邀請來上一兩節軍政入門課。

 師資雄厚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就算後世某五道口學院也不能與其相提並論。

 一念公學出來的學子,近半考入國子監,部分考入學院,還有部分考入入清河士官學堂和西山武備學堂,

 以上學院都考不上,還有各研習所搶著要。

 升學率高達十成。

 這些學院原本是少府監、太府寺、太僕寺成立的講習所,招錄舉人秀才,專門培養本部門專屬人才。吏部、戶部、工部、刑部見到這法子好,紛紛上疏成立直屬各部的講習所,培養自用的吏員。

 講習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而且規模不斷擴大,然後禮部和太常寺出面,把五花八門的講習所合併,升為學院,然後幾個部寺共同扶植,分享資源,但統一由太常寺管理。

 白塔學院的金主是少府監、太僕寺和工部,是在洪武軍事學院對街的白塔寺上建立的,主科是算學和格物。

 金臺學院的金主是少府監、太府寺和戶部,金臺館被併入國子監後,原址改建為金臺學院,主科是算學和會計。

 文思學院的金主是吏部、禮部、鴻臚寺和太常寺,是在貢院對面的文思院上建立的,主科是算學和銓政、理藩、禮教和文宣。

 臺基學院的金主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他們下手晚,沒搶到好地方,就以澄清坊長安街以南的臺基廠為址改建,主科是律法。

 加上柏林寺改建的醫藥學館,被改稱為杏林學院,大明的文、法、醫、理、工等學院基本上建立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