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常委會上的爭執
“民轉公”學校老師的去留,對在編教師是否有影響?
王鴻濤的答覆給的答案很明顯,是有影響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很多原民辦學校的教師,由於教書時間很長,知道自己沒有其他什麼行業可以做,最終還會選擇教師這個行業,而其中部分教師會通過考編或者競聘的方式進入公辦學校任教,這明顯增加了在編教師的競聘壓力,跟在編教師形成競爭關係。
對在編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或許也有影響,“民轉公”後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在國家肩上,一旦財政資金緊張,就會影響到在編教師的待遇,工資可能無法及時發放,或許還會通過降低工資標準來解決教師隊伍擴大的問題,這是隱患,主要看地方財政如何。
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之後,師資力量的配備就由官方負責,學校在招聘符合公辦學校聘用標準的教師時,會出現一段過渡期,在編教師的工作量會增加,不過這都是短期的,等到學生步入正軌,師資力量充足。在編教師的工作壓力也會相應減輕。
總而言之,“民轉公”對原私立學院教師和在編教師都會造成著一定的影響,要“民轉公”的校內教師最好提前做好打算,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道路,而在編教師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些影響,畢竟這項政策對教育發展有好處,也就是對教師隊伍發展有好處。
王鴻濤離開長安高新國際學校後,省長的發言很快傳遍了全省私立學校,引起廣泛熱議。雖然是省長的一家之言,但是大家很篤定,省長的意見和政策相差無幾。
“頂尖民辦學校的教師工資普遍高於公辦學校,這部分教師的待遇如何解決?”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實施,現有公辦學位是否可以滿足入學需求?不具備公辦入讀資格的家庭如何解決入學問題?不解決好這些問題,盲目響應政策,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大。”
多位公參民學校的負責人表示,不贊成對民辦教師搞“一刀切”,一方面財力所限,政府不可能將所有的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可能採取部分老師通過考核的方式獲得公辦教師編制,從而獲得身份的真正認同。
渭陽市一名校長表示,民辦教師人數眾多,僅渭陽市區內就有1000多名民辦教師,這部分人的安置需要政府妥善解決。
談到民轉公,漢江市一名校長算了一筆賬,民辦學校給一名老師的投入,僅一年工資這一項投入便達十二三萬元,還不算“五險一金”。此外學校還有固定資產、設施設備及水電、安保、保潔、人員培訓等方面的費用及開銷,可以說,投入非常巨大。民辦教師分流,最有可能的是政府實行全員聘任制,這樣既避免了政府財力不足的難題,又賦予學校用人機制的靈活性,打破“大鍋飯”,利於學校的發展。
迎江市一所公參民學校的副校長表示,在教師分流上還需要考慮部分老師為了學校發展奉獻了青春,若單純從年齡上分流不妥,畢竟很多骨幹教師都在35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