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 182 章(二更合一。...)
李牧道:"秦王腳下,是管得嚴格了些。"
在秦國,官員下班後都只能匆匆回家,不敢在外面宴請。秦國的食肆,也只能按照規定吃飯,享受是不可能的。
朱襄常在心裡感嘆,秦國的食肆就像是食堂,還是隻提供份飯的那種。
吳郡就頗有商業氣息了,大街小巷穿金戴銀比拼財力,行事奢華者比比皆是。
李牧不喜歡浮奢之氣,但他需要收稅,收很多稅。所以他對這些炫富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睜著的那隻眼睛將人記下來,好在稅費上多收一筆。
朱襄對李牧的做法心中一嘆。
古來商人若不找靠山,都是會被官吏敲詐剝削。他們就是官吏和朝廷的錢袋子。所以官商才會勾結。
呂不韋急著想"奇貨可居"便是如此。
待秦國的學院取士成為定製,這些商人才是"寒門士子"的主要人選。
他們現在沒有地位,但很有錢。當讀書可以做官的時候,他們可以供給多個脫產讀書的家族子弟入朝為官,便從商蛻變成官了。
其實學院取士和真正的庶人也沒什麼關係。因為即便朱襄咬牙自己在吳郡籌辦免費學院,他們也不可能將家中的勞動力送來脫產讀書。
朱襄想起前世,他幫忙脫貧幹部滿大山地尋找被家長藏起來的初中輟學孩子的經歷,便熄滅了自己一腔不合實際的熱血。
能讓原本不能做官的"寒門"做官,讓封閉的官僚系統注入活水,讓不同的階層發生碰撞以免被一手遮天,這便是有進步了。朱襄知足。
喝著醪糟水,朱襄聽著周圍商人說起送自己子嗣入吳郡學府讀書的事,臉上有了真切的欣慰笑容。
看見朱襄臉上的笑容,李牧自當南秦主帥後越來越嚴肅的面容上,也浮現出了笑容,依稀有了曾在邯鄲時的幾分模樣。
"要不要去學府走走?"李牧微笑著問道。
朱襄道:"吃完之後趕緊給政兒帶吃食。學府之事,明日說也行。"
李牧慢悠悠道:"我的意思是以後去學府走走,可沒說今日明日,你別這麼著急。"
朱襄沉默了一會兒,語氣複雜道:"李牧,你學壞了,你以前不會這樣。"
李牧大笑。
食肆的飯菜滋味不比朱襄自己所做,因為朱襄手頭的各色調味香料更多。
不過出門吃就是吃個新鮮,沒必要和自己比。何況他在家的時候也不愛做太麻煩太精緻的菜,而食肆這樣的菜只要給得起錢,就可以隨便吃。
李牧請客,朱襄便指著最貴的菜點,好好地過了一把宰土豪的癮。
待飯菜吃了八分飽,朱襄帶了一隻荷葉包的食肆特色醃魚,去撫慰政兒受傷的小心靈。
雪姬不愛吃外面的飯菜。朱襄便與李牧去了一家賣絲綢的店鋪,去給雪姬買些好絲綢。
朱襄雖然沒有特意供奉工匠,但幾代秦王一直不斷給朱襄賞賜家中能用的工匠。他家打造首飾的工匠都是宮中御用工匠的弟子,看不上外面的東西。只有當地的絲綢,能讓雪姬喜歡幾分。
朱襄挑選絲綢的時候,又遇上了吃飯的時候坐在他隔壁的富商。
用墨汁染髮太麻煩,朱襄出門總愛戴各種"蠻夷特色"帽子,再用碳粉畫畫眉毛,掩蓋住自己的白眉。
吳郡來往蠻夷眾多,各種稀奇古怪的人都有,他這種裝扮不會引起別人注意。只是一些瞧不起蠻夷的人,會故意與他作對。
哪個時代哪個地方都有這樣麻煩的人。
朱襄買絲綢的時候便遇上了,被一大概是士子的人挑剔,說讓他把選好的絲綢讓出來,蠻夷就該讓著中原人士。
朱襄都在想是亮出李牧的身份打臉,還是直接把自己的帽子扯下,瀟灑地一甩頭髮打臉的時候,與他隔著屏風在一處吃飯的商人站出來,替他辯駁這位中原人士。
李牧全程抱著手臂,腰間的長刀都沒有摸一下。
用習慣刀之後,李牧的裝扮也越發不像中原士人,不佩劍,改佩刀了。
"他們在說什麼?我聽不太懂。"朱襄抓耳撓腮。
因為他的記憶力很好,所以語言天賦極強,通曉六國語言。但這兩人說著說著就帶著濃厚的口音,實在是聽不明白。
李牧道:"你聽不明白,我怎麼會聽得明白?"
朱襄嘆氣。
李牧看了明明是這場鬧劇中的主角,卻把自己當觀眾準備看樂子的朱襄,心裡也嘆了口氣,去找到店鋪掌櫃。
"若店中有糾紛,不能自己解決,就請市吏來決斷。"李牧道,"錢我來付。"
掌櫃聽後立刻同意,插入戰局,讓兩位客人別吵了,他馬上去請市吏來決斷。
那中原士人一聽請市吏,立刻臉色大變,罵罵咧咧走了。
商人叉腰,一副大獲全勝的模樣。
朱襄湊上去:"你和他吵什麼?"
商人的腔調中沒了口音,用標準的雅言道:"和他爭論《詩》。他既然自稱精通《詩》《書》的中原人,我便和他以《詩》比試。"
說完,他對朱襄一拜:"學生浮丘,拜見夫子。"
朱襄:咦?
李牧眉頭一抬,道:"咸陽學宮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