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白起小石子



 趙王暈了一會兒,趕緊找平原君和平陽君進宮商議。


 平原君和平陽君也無計可施,讓趙王召集了能召集的所有高官商議。


 藺相如也在其列。


 他環顧四周,沒看到廉頗。


 廉頗被趙王叫回邯鄲之後,非常明顯地表示出對趙王的不滿。趙王免了廉頗所有的官職,把廉頗擼成了白身。


 短短一月,廉頗家中門客幾乎都離開了。《史記》記載,“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十分淒涼。


 廉頗待不住門可羅雀的家,現在吃住都在朱襄家中,讓好脾氣的朱襄伺候他這個脾氣古怪、連子女都嫌棄的老頭。


 藺相如本以為此次趙括戰敗,趙王應該會召見廉頗。論對長平的瞭解,誰能比得過廉頗?若要派人去救援趙括,只能派出廉頗!


 藺相如道:“君上……”


 他話未說出來,趙王就不耐煩地打斷道:“若藺卿要舉薦廉頗將功贖罪,就不要說話了。若不是廉頗連王齕都打不過,趙括怎麼會對上白起?聽說他仍舊很有怨言,讓他在家裡好好反省!”


 藺相如十分激動地想要反駁,卻因為激動過度連連咳嗽,說不出話來。


 趙王看著藺相如老態龍鍾的模樣,有些心虛:“藺卿身體不好,先回去養病吧。”


 藺相如捂著咳嗽的嘴,佝僂著身子退下。


 平原君趙勝見狀,道:“我送藺卿離開。”


 趙王揮揮袖子:“去吧。”


 趙勝追出去,找到依靠在樹上不斷咳嗽的藺相如,擔憂道:“藺卿,你還好嗎?”


 藺相如一邊咳,一邊道:“趙國要不好了。”


 支持趙王接收上黨,促成長平之戰的趙勝握緊了雙拳,道:“此事沒有轉機了嗎?”


 藺相如順了順胸口,緩過氣來:“現在秦趙兩軍相持,誰的援軍先到,誰就能搶佔勝機。臨時拼湊的援兵都是烏合之眾,除了廉將軍,誰還能帶領這支援兵?”


 趙勝嘆氣道:“廉頗是君上獨斷換下,趙括是君上獨斷拜將。若讓廉頗去救援趙括,豈不是損了君上臉面?你也別提廉頗了,換個人吧,我擔心君上會遷怒你!”


 藺相如滿目悲哀,聲音悲愴:“趙王的臉面,比趙國更重要嗎?”


 趙勝再次深深嘆了口氣,咬牙道:“你別勸,我私下去勸!我把趙豹叫上,我和他一起勸,定能勸服君上!”


 藺相如躬身作揖:“就拜託平原君了。”


 趙勝扶住藺相如:“我先送你回去。”


 藺相如搖頭:“不用,我還能走,我自己回去。平原君請回,早日勸服趙王。”


 趙勝點頭:“你小心。”


 藺相如轉身離去,腳步一深一淺,踉踉蹌蹌。


 他想,平原君和平陽君或許真的能勸服趙王,但長平的趙軍等得起嗎?


 ……


 “君上,秦國確實已經派不出兵和將了!”范雎給秦王算了一下賬,擦了一下額頭汗珠,“或許我們可以趁著趙軍被圍,接受趙國和談!我相信他們一定比我們更急!”


 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秦王沉默地看著空無一物的桌面。


 半晌,他一字一頓道:“不,秦國還有能徵的兵,能去的將。”


 范雎和其他秦國重臣都抬起頭,疑惑地看著他們的君上。


 “先生,你輔佐安國君監國。”秦王語氣沒有起伏,好像說的話不是多重要,“寡人即刻啟程,親去野王。”


 “寡人要加封野王民眾兵爵一級!征伐十五歲以上成丁!親自去援助武安君!”


 《史記》記載,“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


 河內郡漢朝首置,太史公所說的“河內”,此時就是野王,秦軍前年剛打下來的野王。


 秦軍打下野王上黨等地之後,當地民眾還未有自己已經是秦國人的意識。秦國也還未在當地徵兵徵糧。


 范雎和安國君皆從坐墊上爬到秦王面前。


 “君上,陣前危險,三思啊!”


 “父王,你的貴體比什麼都重要!兒子雖不才,願意替父王去野王徵兵!”


 老秦王看著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和自己不怎麼滿意的太子,道:“不,只能寡人去。寡人意已決,咸陽就交給你們了。”


 他起身,拂袖,邁步。


 黑色的衣袍在他身後翻騰,就像是滾滾黑浪。


 “備馬車!”


 “諾!”


 范雎和安國君爬著轉身,抬頭看向剛得到前線消息,就立刻要啟程前往野王的秦王。


 “君上!等等,我送你!”范雎不顧禮節,撩起衣袍爬起來,朝著秦王追去。


 安國君回過神,跟著爬起來追出門。


 其他重臣也趕緊起身,一同送秦王離開咸陽,親往前線支援長平之戰。


 ……


 平原君和平陽君還在勸說趙王的時候,秦王已經來到了野王。


 當趙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秦國的援軍已經到了長平戰場。


 此時交通不發達,信息不通暢。趙軍在長平被圍,消息傳送十分困難。所以趙王只知道秦國的援軍到了,不知道秦國援軍的帶兵將領居然是秦王本人。更不知道秦國的兵,居然就是從野王上黨附近所徵調。


 但他也不需要知道這些。他只需要知道秦國的援兵已經到了戰場,而他還在猶豫是否派廉頗出兵援救,連調集哪裡的兵都沒想好就夠了。


 趙國現在能調動的兵要麼防備匈奴,要麼防備燕國。趙王還沒考慮明白,調哪邊的兵危險程度更小。


 他其實沒猶豫多久,連一旬的時間都沒有。但秦國動作太快了,快得讓人不敢置信。


 趙王十分害怕,秦國能這麼快就湊出援兵,莫非秦國之後還能派出兵來?


 他繼續打下去的心思漸漸熄滅,考慮與秦國和談。


 朝中宗室和重臣都十分無語。之前廉頗退守的時候我們想和談,秦王都只是敷衍我們。現在秦軍馬上就要獲勝了,他們怎麼可能同意和談?我們又有什麼籌碼比這三四十萬的趙軍更多,能讓秦國和談!


 趙王茫然:“那怎麼辦?”


 朱襄家中。


 廉頗就像是一個大號熊孩子,抱著一兜石頭,去砸雞圈裡的雞,把雞砸得羽毛亂飛。


 “廉頗,你說趙國還有勝算嗎?”藺相如坐在他身後,表情頹敗地問道。


 廉頗一邊砸雞,一邊道:“怎麼勝?現在趙軍就像是在一座沒有城牆、糧草匱乏的城中,秦國連能圍城打援的援兵都湊到了,就算我們終於湊齊援兵,也只是秦軍嘴裡的肉!”


 “我要是白起,我就圍而不打了。”廉頗說著說著,哈哈大笑起來,“還打什麼打?直接把趙軍餓死多好!哈哈哈哈,還打什麼打!已經輸了!全輸了!”


 廉頗笑著笑著,把懷裡的石頭狠狠往前一拋,然後嗚嗚哭了出來。


 “三四十萬人啊!三四十萬人啊!投降吧,趕緊投降吧,能活幾個是幾個!”


 “藺相如,你趕緊去找趙王,讓他趕緊投降!”


 “趙括該死,那三四十萬人不能死!”


 藺相如用袖子替藺相如擦拭眼淚,哽咽道:“恐怕現在還活著的已經沒有三四十萬了。”


 朱襄依靠在雞圈的牆上,默默地看著天空,默默思考長平的事。


 史料記載,趙國從廉頗領兵起,共在戰場上投入四十五萬人。


 據說秦國此戰死了二十萬。以秦國戰力,就算是一換一,趙國也該死二十萬。廉頗之前敗退,後來趙括軍中餓死的、突圍而死的人,都不會少。


 後來長平之戰古戰場考古挖掘的成果也證明,趙國此戰降卒估計頂多十幾萬。


 《史記》記載,“乃挾詐而盡阬殺之”,“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也是說這一場戰爭,趙國總共死了四十五萬。


 後世說活埋,是把“阬殺”當做了“坑殺”。“阬殺”的意思是殺害戰俘和平民等無辜,屍體堆積如山的模樣。白起沒有時間去挖活埋的坑。


 白起斬首無數,唯獨對長平所阬殺降卒心生愧疚。因為他是“挾詐”。


 白起本來同意給這些降卒一條生路,欺騙他們放下了武器,然後將他們全殺了。


 有人說,白起這樣做是因為要給秦軍分功勞。


 其實《商君書》和秦簡出土之後,就可以看出秦朝對斬首軍功的要求十分嚴苛。只有有爵位的敵軍首級,才能升自己的爵位。


 而且《商君書》言,“士有斬首、捕虜之功”;《戰國策》記載去領賞的秦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這些都可以證明,雖沒有明言,但戰俘也算戰功。


 秦國後期開墾和勞役多用戰俘,已經明白了勞動力的重要性,將戰俘作為軍功很正常。


 所以只要秦國想留下戰俘,兵卒就有“捕虜之功”。


 朱襄很清楚,秦國此次殺俘最大的原因就是養不起。上黨的土地貧瘠,養戰俘得不償失。且上黨離趙國很近,趙國戰俘吃不飽,就容易逃亡。


 每一個學農的人,都難免熟讀饑荒史。


 與大眾心中秦國強大,才攻打六國的印象不同。秦國其實是遇到饑荒,就立刻開戰。


 秦昭王二十七年地動饑荒,秦王派白起、司馬錯攻趙楚兩國,接連幾年打得楚國遷都;秦昭王三十八年上郡大飢,秦攻魏。


 秦始皇滅六國時更明顯。秦始皇在位時期連遇五年饑荒。於是這五年,秦始皇就急匆匆把六合掃了。


 戰國中期之後,有能力打仗的秦國便是逢災必戰,簡直就像是草原上遭遇雪災的遊牧民族似的。


 很多史學家分析,秦始皇在位的時候,秦朝就已經鋪墊了滅亡的前奏,就是從這個史實出發的推測。


 秦始皇統一六國轉移國內饑荒矛盾,利用戰爭消減人口、搶奪鄰國糧食。但當秦始皇統一了當時經濟發達的地區,就算再打仗也沒地方可搶時,國內矛盾逐漸堆積,換個不太行的皇帝立刻爆發。


 朱襄從商隊和流民口中打聽到,這幾年秦國雖然沒遇上饑荒,收成也不是太好。


 都江堰修建於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現在是公元前260年;鄭國渠修建於秦始皇時期。這兩個能讓秦國糧食大增產的水利工程都還沒修。此時秦國的糧食產量,可能比連遇五年饑荒的秦始皇好不了太多。


 啊,遇到連年饑荒於是出兵統一六國的我家政兒真是太厲害了!


 朱襄使勁晃了晃腦袋,把腦袋裡突然冒出來的神奇念頭晃掉。


 他拍了拍自己靠在牆上蹭上灰的衣袍,走向藺相如和廉頗。


 “藺翁,秦國養不起幾十萬戰俘,又不可能把戰俘送還趙國,那豈不是這一仗白打了?他們肯定會殺俘。”朱襄道,“請藺翁推舉我去見趙王,我想說服趙王獻城換戰俘。這幾十萬的趙國人,比幾座城池重要多了。我願意親往長平,說服白起。”


 說服秦王。


 朱襄在心裡想,秦王應該也已經到長平了。


 藺相如抓住朱襄的衣袖道:“你真的有把握說服白起?”


 朱襄道:“總歸要試一試。”


 趙王肯定會同意。


 因為自己一介平民的性命,他不會在意。所以趙王會讓自己拿著城池地圖去換戰俘,讓自己留在秦國當人質,等換到戰俘後就毀約。


 不過無所謂,朱襄本就不是想用城池換戰俘。他只需要趙王同意他帶著能維持趙軍兩個月的糧食前往長平,他說服秦王的成功率就很高。


 當然,他說服秦王釋放戰俘的籌碼,不只是能為秦國提供糧食而已。


 他能幫秦國,比殺了這些俘虜,更加削弱趙國的國力和趙王的威信。


 用自己的命。


 一個已經在趙國平民間積攢了足夠多好名聲的自己,在救回趙國十幾萬人後,被趙王所殺。就算民眾再愚昧,恐怕也忍不了這個趙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