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洲大地皆起劍

    一年老一年輕兩位道人,按照當地規矩,只能徒步而走,老道人也不例外,與弟子一起行走在大江之畔,那位年輕道士張山峰,大開眼界。

    潁陰陳氏不愧是獨佔“醇儒”二字的門戶,不愧是天下牌坊集大成者,大概這才算是世間頭一等的書香門第了。

    其實不是不可以僱傭馬車,去往陳氏祠堂那邊,只不過委實是囊中羞澀,就算張山峰答應,兜裡的銀子也不答應。

    好在張山峰是走慣了江湖山水的,就是有些愧疚,讓師父老人家跟著吃苦,雖說師父修為興許不高,可到底早已辟穀,其實這數百里路程,未必有多難走,不過弟子孝心總得有吧?不過每次張山峰一回頭,師父都是一邊走,一邊小雞啄米打著盹,都讓張山峰有些佩服,師父真是走路都不耽誤睡覺。

    路過一座江畔青色石崖,張山峰看到了一位儒衫青年,背對他們師徒二人,坐在那邊發呆。

    火龍真人睜開眼睛,微笑道:“也是個愛睡覺的,出息肯定不會小。”

    張山峰委屈道:“師父我上山那會兒,年紀小,愛睡覺,師父怎麼不說這話?為何次次師兄都拿雞毛當令箭,要我起床修行?象之師兄總說資質與他一樣好,若是不勤勉修行,就太可惜了,所以哪怕師父不管,他這個師兄也不能見我荒廢了山上修行的道緣,好嘛,到最後我才曉得,象之師兄其實才洞府境修為,可師兄說話,從來口氣那般大,害我總以為他是一位金丹地仙呢。所以師兄老死的時候,把我給哭得那叫一個慘,既捨不得象之師兄,其實自個兒也是有些失望的,總覺得自己既笨又懶,這輩子連洞府境都修不成了。”

    火龍真人笑道:“師父的諭旨法令,怎的就成了雞毛?再說了,洞府境,怎的就境界不高了?”

    趴地峰之外,火龍真人座下太霞、桃山、白雲、指玄四大主脈,哪怕火龍真人從未刻意訂立什麼山規水律,故而任何門下子弟隨意逛蕩趴地峰,其實都無任何忌諱,可太霞元君李妤在內的開峰大修士,都不準各脈子弟去趴地峰打攪真人睡覺,而趴地峰修士又是出了名的不愛出門,修為也確實不高。

    所以別脈修士,不管輩分高低,幾乎人人就像太霞元君關門弟子顧陌,對於趴地峰的師伯師叔、或是師伯祖、師叔祖們,唯一的印象,就只剩下輩分高、道法低了。

    在這期間,趴地峰道人當中,大概又數張山峰被矇蔽得最多,興許在元君李妤他們這些大修士眼裡,這位小師弟屬於燈下黑得無藥可救了,不過看師父與這小師弟,處得挺好,也就不敢有任何畫蛇添足。

    還還不算什麼,當年張山峰揚言要下山斬妖除魔,師父火龍真人又坑了弟子一把,說既然下山歷練,就乾脆走遠一點,因為趴地峰周邊,沒啥妖魔作祟嘛。

    結果張山峰這一走,不但直接遠離了趴地峰,後來乾脆就遠遊到了寶瓶洲,除了太霞元君當時處於閉關之中,桃山、白雲和指玄三脈的開峰祖師,其實都有些慌張,生怕小師弟離得自家山頭太遠,會有意外,尤其是指玄峰那位戰力完全可以當做仙人境看待的玉璞境道人,都希望師父准許他離開北俱蘆洲,去往寶瓶洲,暗中護道張山峰,但是火龍真人沒有答應,說道士修道,修自己的即可,有人護道不成事。

    三脈開峰祖師都覺得還是有些不妥,只是師父歷來說話即法旨,不敢違逆,不過白雲一脈的祖師,與其餘兩位師弟私底下合計一番,覺得師父對小師弟不上心,他們當師兄的,必須肩負起護道責任,然後這位道門老神仙便與兩位師弟,一起找了個挑不出毛病的藉口,下山去了,改變路線,悄悄護送了張山峰一程。

    所以張山峰在山下斬妖除魔的兇險經歷,以及坎坷之後的那份心境失落,白雲師祖知道,也就意味著其餘兩脈也清楚,尤其是當那位指玄祖師得知張山峰黯然登上那艘打醮山渡船,當時桃山祖師掐指一算,大驚失色,前者再按耐不住,便打算哪怕師父不准他跟隨,也要讓指玄峰師弟背劍下山,為小師弟護道一程,不曾想火龍真人突然現身,攔下了他們,指玄峰祖師還想要辯解什麼,結果就被師父一巴掌按住腦袋,一手推回了指玄峰的閉關石窟那邊,當火龍真人轉頭笑呵呵望向桃山一脈的嫡傳弟子,後者立即說無需勞駕師父,自個兒便返回山峰閉關。

    再後來。

    白雲一脈祖師得到趴地峰祖師堂的飛劍傳訊,立即乖乖趕回了趴地峰,毫無懸念地捱了一頓罵。

    不過離開趴地峰的時候,滿臉喜氣,桃山、指玄兩位師弟那會兒才知道,原來師父罵了師兄一頓,又賞了師兄一顆棗子吃。

    好嘛,一切根本都在師父的算計當中,就看誰魄力更大,對小師弟更上心,敢冒著被師父問責的風險,毅然決然下山護送?兩位都是高人,瞬間瞭然一切,於是指玄峰祖師就追著白雲一脈的師兄,說要切磋一場。可惜師兄逃得快,沒給師弟撒氣的機會。

    到了這座江畔青石崖,其實就已經臨近陳氏,幾十里路途,對於修道之人而言,哪怕不御風,最少在心態上,依舊是隻剩下幾步路了。

    張山峰開口提醒道:“師父,這次雖然咱們是被邀請而來,可還是得有登門拜訪的禮數,就莫要學那中土蜃澤那次了,跺跺腳就算與主人打招呼,還要對方露面來見我們。”

    火龍真人點頭笑道:“好的。”

    張山峰疑惑道:“書肆買來的那幾本書,當真不會讓那讀書人覺得我們無禮?”

    火龍真人搖頭道:“贈書給讀書人,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禮數。”

    張山峰略微心安。

    其實年輕道士直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師徒所見何人。

    張山峰想起一件事,“師父,我們修行之人,抱道山中,以山水靈氣洗心物外,不謁王侯,未朝天子。可那儒家門生,到底如何修行?真的就只能靠讀書嗎?可如此讀書就能修出境界來,那麼豈不是世間所有人都可以修行了?若是有人偷偷將浩然天下的書籍帶往其餘天下,尤其是那座蠻荒天下,豈不是天大的禍事,妖族白白多出一大撥修士,結果越多的妖族,能夠攻打劍氣長城,這可如何是好?”

    火龍真人笑道:“這些問題,確實問得好,不過不該我一個道門老頭兒來回答,不然就真是不合禮數了。對不對?”

    張山峰突然感到一陣清風拂面,轉頭望去,不遠處走來一位青衫老儒士,點頭而笑,“回答問題之前,想知道帶了什麼書送給我?”

    火龍真人一拍弟子肩膀,“山峰,瞧見沒,有人與你討要禮物了。”

    張山峰趕緊打了個稽首,稱呼一聲陳老先生,然後摘下包裹,取出三本書籍。

    老人接過手,看了眼,有些無奈,與年輕道士致謝過後,依舊收入袖中。

    他陳淳安被世人視為亞聖一脈的弟子第一人。

    結果這位龍虎山外姓大天師,就送了他三本文聖一脈本該禁絕銷燬的書籍。

    陳淳安收下書後,說道:“儒家門生,其實與道家修行大致路數,相差無幾,不過是換成了養育心中浩然氣。你們抱道山中,遠離人間,開闢出物我兩無塵的清淨境地。那我們讀書人,無非是‘閉門讀書即深山’,至於修道之地,修道之法,便分別是書齋與聖賢書籍,以及書上文字當中蘊含的道理了。不過在這其中,當然門檻還是有的,不是人人翻書就能真的修行,例如入門的吐納之法,還是得有,需要君子賢人來傳授書院儒生,至於修行的先天根骨,又是一道門檻。故而許多文采飛揚的大文豪,許多飽腹詩書的老儒生,依舊無法靠讀書來延年益壽。”

    張山峰覺得這個說法挺玄乎,不過仍是行禮道:“謝過先生解惑。”

    陳淳安笑道:“無需處處多禮數。讀書人讀書,修道人修道,本就算是同道中人了,禮數在簡在醇正,不在繁多不在表。”

    其實還有張山峰那最後一個問題,陳淳安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故意沒有道破。

    與年輕道士想的恰恰相反,儒家從來不阻止世間有靈眾生的讀書修行。

    這是禮聖訂立的規矩。

    張山峰轉頭看了眼自己師父。

    火龍真人氣笑道:“幹嘛,路邊隨便遇到了一位想象中的世外高人,便要嫌棄自家師父沒有神仙風範?”

    張山峰眨了眨眼睛。

    這是你師父自己說的,我可沒這麼想。

    火龍真人指了指不遠處那座青色石崖,“就是那個夢中練劍的小子?”

    陳淳安點頭道:“可惜以後還要還給寶瓶洲,有些不捨。這些年經常與他在此閒聊,以後估計沒有機會了。”

    火龍真人對張山峰說道:“那人是陳平安最要好的朋友,你不去打聲招呼?”

    張山峰愣了一下,與師父和那位老先生告辭離去,飛奔過去。

    火龍真人與陳淳安沒有去往潁陰陳氏祠堂那邊,而是沿著江水緩緩而行,老真人說道:“南婆娑洲好歹有你在,其餘東南桐葉洲,西南扶搖洲,你怎麼辦?”

    陳淳安久久沒有說話。

    其實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奇怪了。

    若是蠻荒天下的妖族,真能攻破劍氣長城,大軍如潮水,淹沒那座天底下最大的山字印,倒懸山。

    那麼陳淳安能否守住距離倒懸山最近的南婆娑洲,都不好說,那麼桐葉洲和扶搖洲,與他陳淳安又有什麼關係?

    陳淳安笑道:“老秀才其實曾經勸過我,言下之意,相當於給了我兩個選擇,要麼別死,要麼乾脆早點死,別早不死不晚不死的死在某個時刻。”

    火龍真人感慨道:“文聖前輩,看待人心人性,世無二人。”

    火龍真人若論歲數,可比那個老秀才年長無數,可是提及老秀才,依然要誠心誠意敬稱一聲前輩。

    陳淳安點點頭。

    沒有反駁。

    哪怕他是亞聖一脈的中流砥柱,他陳淳安的自身學問,與那老秀才提倡的學問宗旨,在根本上就背道而馳。

    浩然天下的儒家。

    聖人之爭,爭道的方向,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誰的大道更加庇護蒼生,裨益世道。

    君子之爭,爭理的大小對錯,要爭出一個是非分明。

    賢人之爭,才會爭自身學問的一時好與壞,筆下紙上打架而已。

    儒家的繁瑣規矩,就是這座浩然天下的最大護道人。

    而一位位儒家聖人的畫地為牢,就是天底下最束手束腳的作為。

    那個在寶瓶洲南端老龍城,被亞聖親自出手重重責罰,被百家修士視為失去吃冷豬頭肉的七十二陪祀聖人之一,也曾在學問一事上,促使各洲各書院不同學脈道統的儒家門生,能夠大受裨益,從而以賢人躋身君子,故而哪怕此人針對文聖老秀才那位不是弟子的弟子,如此死仇,可老秀才依舊願意承認此人學問的不俗,看得到此人學問對當今世道的潛在功德。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自古而然。

    兩位久別重逢的老人,聊著天底下最大的事情。

    兩位年輕人,在青石崖那邊,卻一見如故,說著雞毛蒜皮的小事。

    坐在那邊假寐的年輕儒士,正是被陳對從寶瓶洲驪珠洞天帶來婆娑洲的劉羨陽。

    得知名為張山峰的年輕道士,與陳平安是一起遊歷的至交好友後,劉羨陽便十分高興,與張山峰詢問那一路的山水見聞。

    一些關於寶瓶洲、大驪鐵騎和驪珠洞天的內幕,劉羨陽知道,卻不多,只能從山水邸報上邊得知,一點一滴查找蛛絲馬跡。劉羨陽在外求學,無依無靠,必須省吃儉用,因為在潁陰陳氏,所有藏書,無論如何珍稀昂貴,皆可以任由求學之人無償翻閱,但是山水邸報卻得花錢,好在劉羨陽在這邊認識了幾位陳氏子弟和書院儒生,如今都已是朋友,可以通過他們獲知一些別洲天下事。

    相較於當年小鎮那個陽光開朗的高大少年。

    如今的劉羨陽,變得越來越沉穩收斂,讀書勤勉,治學嚴謹,悄悄修行一事更是片刻無鬆懈,越來越與醇儒陳氏的家風、山水相契合。

    反觀當年那個總是在外人那邊沉默寡言的泥瓶巷少年,那個劉羨陽最好的那個朋友,則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心境自由,有所求且所有得。

    張山峰竹筒倒豆子,說那陳平安的種種好。

    對於這位趴地峰年輕道士而言,恐怕就算知道了自己其實錯過了龍虎山的外姓大天師,興許會有些遺憾,卻也未必有多傷心,更多還是會覺得師父是不是傻了,就他張山峰還敢染指那天師府外姓大天師?他反正是想也不敢多想的。便是曉得了那場莫名其妙的失之交臂,張山峰都不會太過亂道心。

    這可能也是張山峰最不自知的可貴之處。

    甚至比他總覺得自家師父道法平平不算高,更不自知。

    不過當張山峰聊到了與陳平安的兩次分別,卻是真的有些傷心。

    張山峰摘下了身後揹負的一把古劍,遞給身邊這位剛認識便是朋友的劉羨陽,笑容燦爛道:“這就是陳平安在青蚨坊買下的劍,劍名‘真武’。之前那顆可以變出一副甘露甲的兵家甲丸,也是欠著錢的,我欠了陳平安好些了。不過如今師父幫我在蜃澤那邊與老友討要了兩瓶水丹,以後只要有機會,就可以送給陳平安,就當是償還利息了。”

    劉羨陽緩緩拔劍出鞘,有細微裂紋,鏽跡斑斑。

    他屈指一彈劍身,輕輕顫鳴,點了點頭,說道:“很重。”

    張山峰疑惑道:“這把劍不算重吧?”

    劉羨陽眯眼凝視著劍身微妙起伏漾起的那份細微漣漪,能夠瞧出這其中蘊含的玄機,這與劉羨陽境界

    高低沒關係,事實上劉羨陽在一次次夢中,置身於許多荒誕不經的古戰場遺址,見識過了無數把好劍,許多已經可以拔出來,許多死活都拎不起,哪怕是斷劍,劉羨陽至今依舊無法親手提起,但是劉羨陽習慣了一一記住那些劍的古篆劍名,劍鞘樣式,劍氣流溢出來的紋路,以及仔細感受每一把劍的劍意差異。更玄之又玄的地方,在於他一個在夢中可以無視光陰長河流逝的“外鄉今人”,很多時候竟然依舊會當“昔年古人”的出劍,當場攪爛所有劉羨陽的神識念頭,讓他不得不退出夢中,大汗淋漓,更慘的境地,是劉羨陽會當場吐血不已,隨後幾天之內,都會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