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三百零六章 老僧不愛說佛法
清晨時分,大門吱呀作響,枯瘦小女孩瞬間醒來,跳下石獅背脊,躡手躡腳,貓著腰,沿著牆根逃離此處。
陳平安當然比她更早“起床”,在遠處看著小女孩離開後,便不再跟隨她的行蹤,返回自己的住處,陳平安在京城南邊租了一棟宅子的偏屋,附近有條狀元巷,名頭很大,其實比起家鄉杏花巷都不如,住著許多赴京趕考的寒酸士子,春闈落選,付不起返鄉的盤纏路費,在京城又可與剛剛結識的朋友切磋學問,就這麼定居下來。
陳平安只有屋子鑰匙,而無院門鑰匙,所以他是掐著點回到住處,院門已開,陳平安回到自己屋子,關上門,瞥了眼桌上的那疊書籍,以及床上的被褥,都被動過了,一點點蛛絲馬跡,在陳平安眼中,十分突兀,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好在東西倒是沒少。
陳平安之前不住這裡,在一座客棧下榻,要了一間大屋子,可以隨意練拳練劍,後來尋找道觀無果,心境越來越煩躁,陳平安破天荒頭一回,停了走樁和劍術,為了省錢,便搬來了這邊,只會偶爾練習劍爐立樁。
陳平安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怔怔出神。
總這麼像一隻無頭蒼蠅亂撞,不是個事兒。
受益於在劍氣長城上滴水穿石的打熬,後邊又有飛鷹堡兩場大戰,尤其是邪道修士丹室自爆,靈氣傾瀉如洪水,陳平安那場逆流而行,收穫頗豐,陳平安如今武道四境,有些瓶頸鬆動的跡象,但是總覺得還欠缺一點什麼,陳平安有一種模糊的直覺,四五境的門檻,他只要願意,可以很快就一步跨過,但是陳平安還是希望更紮實,實在不行,就像陸臺當初所說,去武聖人廟碰碰運氣,要不就是尋一處古戰場遺址,尋找那些戰死後魂魄不散的英靈、陰神。
總得找點事情做做,不然陳平安都怕自己發黴了。
陳平安決定在這南苑國京城待到夏末,再找不到那座觀道觀,就返回寶瓶洲,把精力全部放在武道七境上,崔瀺的爺爺,就在落魄山竹樓那邊,陳平安對此信心很大,跟寧姚的十年之約,說不定可以提前幾年。
不過陳平安還是有些發憷,怕就怕那個心比天高、拳法無敵的光腳老人,揚言要將他打磨成什麼最強五境、六境。
當初三境已是那般大苦頭,陳平安真怕自己給老人活活打死,還是疼死的那種。
陳平安雙手抱著後腦勺,緩緩閉上眼睛。
不知道阿良在那天外天,跟那位傳說中真無敵的道老二,有沒有真正分出勝負。
不知道劉羨陽去往潁陰陳氏的遙遠路途中,看過最高的山有多高,看過最大的水有多大。
不知道李寶瓶在山崖書院讀書,開心不開心。
不知道顧璨在書簡湖,有沒有被人欺負,是不是記別人仇的小簿子,又多了一本。
不知道騎龍巷鋪子的桃花糕,阮秀姑娘還喜不喜歡吃。
不知道張山峰和徐遠霞,結伴遊歷,有沒有認識新的朋友,可以一起出生入死,降妖除魔。
不知道範二在老龍城有沒有遇上心儀的姑娘。
陳平安竟然想著心事,就這麼睡著了。
有飛劍初一十五在養劍葫內,其實陳平安這一路風餐露宿,並不太過擔憂。
這棟宅子的主人家,是三代同堂,五口人,老人喜歡出門找人下棋,棋力弱,棋品更差,喜歡咋咋呼呼。
老嫗言語刻薄,成天臉色陰沉沉的,很容易讓陳平安想起杏花巷的馬婆婆。
年輕夫婦二人,婦人在家做些針線活,操持家務,每天給婆婆罵得腦袋就沒抬起過。按照南苑國京城的老話,男人是個耍包袱齋的,就是揹著個大包袱,四處購買破爛,腰繫小鼓,走街竄巷大聲吆喝,運氣好的話,能撿漏到值錢的老物件,再賣給相熟的古董鋪子,一倒手,就能掙好些銀兩。
夫婦相貌平平,倒是生了個相貌靈秀的崽兒,七八歲,唇紅齒白的,不像是陋巷裡的娃兒,反而像是大戶人家裡的小公子。上了學塾,聽說很受教書先生的喜歡,經常看他爺爺跟人下棋,一蹲就能蹲大半個時辰,一言不發,觀棋不語真君子,很有小夫子的模樣了。
街坊鄰里無論大小,都親近這孩子,經常拿他打趣開玩笑,隔壁巷子的青梅丫頭,學塾裡的劉小姐,到底喜歡哪一個多些。這孩子往往只是靦腆笑著,繼續默默觀棋。
在陳平安睡去後。
一個小東西從地面冒出來,爬上桌子,坐在那座“書山”旁邊,開始打瞌睡。
小蓮人兒明顯精通土遁之術,無聲無息,速度極快。
來到南苑國京城之前,陳平安幾次跟它逗樂,或是策馬狂奔,或是卯足勁一口氣飛奔出數十里,等他停馬、停步之際,腳邊總會有小傢伙從土裡探出腦袋,朝他咯咯而笑。
無論是陳平安走樁打拳還是練習劍術,它從不打攪,總是遠遠看著,只有陳平安向它招手,才會來到陳平安身邊,沿著在法袍金醴,攀援而上,最終坐在陳平安肩頭,一大一小,一起欣賞風景。
至於那枚雪花錢,暫時寄放在陳平安那邊。
陳平安只是小憩片刻,很快就被院子裡的動靜吵醒,老嫗的絮絮叨叨,婦人的嚅嚅喏喏,老人在吊嗓子,孩子在晨讀蒙學書本上的內容,唯獨那個青壯漢子,應該還在呼呼大睡。
陳平安坐在桌旁,輕輕拿起一本書籍,小東西也緩緩醒來,犯著迷糊,呆呆望向陳平安。
陳平安笑道:“睡你的。”
小東西麻溜起身,跑到陳平安身邊,幫他翻開一頁書。
陳平安習以為常,桌上書籍,都是離開陸臺和飛鷹堡後新買的,當時陸臺說唯有讀第一流的書,才有希望當第二流的人。讀書一事,不可求全,貪多嚼不爛,以精讀為上,細嚼慢嚥,真正把一本經典的精妙,全部吃進肚子裡,將那些美好的意象、真知灼見的道理、隱匿於句章之間的精氣神,一一化為己用,這才叫讀書,否則只是翻書,翻過千萬卷,撐死也是個兩腳書櫃。
陳平安當時聽得茅塞頓開,如果不是陸臺提醒,他真可能會見一本好書就買一本,而且都會細看慢看,但是書海無涯,人壽有限,陳平安既要練拳練劍,還要尋找道觀,好不容易餘下一點閒暇時光,確實應該用來讀最好的書。
陸臺給過一份書單,但是陳平安珍藏好那張紙,卻沒有照著書單去買書,而是去買了儒家亞聖的經義典籍。
可惜文聖老秀才的書,市面上根本買不到了。
陳平安想要看“三四”,對比著看。
從情感上說,陳平安當然最傾向於齊先生的先生,那位愛喝酒還喜歡說酒話的老秀才,但是喜歡、仰慕和尊敬一個人,這沒有問題,如果因此覺得那個人說的話做的事,就是全對的,會有大問題。
文聖老秀才的學問高不高?當然很高,按照少年崔瀺的說法,曾經高到讓所有讀書人覺得“如日中天”。
那麼陳平安有沒有資格,認為老秀才的道理不是最有道理?
看似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但其實是有的,因為有一位亞聖,有亞聖留下來的一部部經典。
陳平安曾經跟寧姚爹孃說過,真正喜歡一個人,是要喜歡一個人不好的地方。
也曾跟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叮囑過,“如果我錯了,你們記得要提醒我”。
不過陳平安內心深處,當然還是希望看過了三四之爭的雙方學問,自己能夠由衷覺得文聖老秀才說得更對。
那麼下次再跟老人一起喝酒,就有的聊了。
陳平安正襟危坐,讀書很慢,嗓音很輕,每當獨到一頁結尾處,小蓮人兒就會手腳利索地趕忙翻開新的一頁。
然後繼續坐回桌旁陳平安和桌上書籍之間,依葫蘆畫瓢,模仿陳平安的端正坐姿,它豎起耳朵,安安靜靜聽著頭頂的讀書聲。
對於屋外充滿市井煙火氣的院子,白袍背劍掛葫蘆的陳平安,就像一個遠在
陳平安當然比她更早“起床”,在遠處看著小女孩離開後,便不再跟隨她的行蹤,返回自己的住處,陳平安在京城南邊租了一棟宅子的偏屋,附近有條狀元巷,名頭很大,其實比起家鄉杏花巷都不如,住著許多赴京趕考的寒酸士子,春闈落選,付不起返鄉的盤纏路費,在京城又可與剛剛結識的朋友切磋學問,就這麼定居下來。
陳平安只有屋子鑰匙,而無院門鑰匙,所以他是掐著點回到住處,院門已開,陳平安回到自己屋子,關上門,瞥了眼桌上的那疊書籍,以及床上的被褥,都被動過了,一點點蛛絲馬跡,在陳平安眼中,十分突兀,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好在東西倒是沒少。
陳平安之前不住這裡,在一座客棧下榻,要了一間大屋子,可以隨意練拳練劍,後來尋找道觀無果,心境越來越煩躁,陳平安破天荒頭一回,停了走樁和劍術,為了省錢,便搬來了這邊,只會偶爾練習劍爐立樁。
陳平安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怔怔出神。
總這麼像一隻無頭蒼蠅亂撞,不是個事兒。
受益於在劍氣長城上滴水穿石的打熬,後邊又有飛鷹堡兩場大戰,尤其是邪道修士丹室自爆,靈氣傾瀉如洪水,陳平安那場逆流而行,收穫頗豐,陳平安如今武道四境,有些瓶頸鬆動的跡象,但是總覺得還欠缺一點什麼,陳平安有一種模糊的直覺,四五境的門檻,他只要願意,可以很快就一步跨過,但是陳平安還是希望更紮實,實在不行,就像陸臺當初所說,去武聖人廟碰碰運氣,要不就是尋一處古戰場遺址,尋找那些戰死後魂魄不散的英靈、陰神。
總得找點事情做做,不然陳平安都怕自己發黴了。
陳平安決定在這南苑國京城待到夏末,再找不到那座觀道觀,就返回寶瓶洲,把精力全部放在武道七境上,崔瀺的爺爺,就在落魄山竹樓那邊,陳平安對此信心很大,跟寧姚的十年之約,說不定可以提前幾年。
不過陳平安還是有些發憷,怕就怕那個心比天高、拳法無敵的光腳老人,揚言要將他打磨成什麼最強五境、六境。
當初三境已是那般大苦頭,陳平安真怕自己給老人活活打死,還是疼死的那種。
陳平安雙手抱著後腦勺,緩緩閉上眼睛。
不知道阿良在那天外天,跟那位傳說中真無敵的道老二,有沒有真正分出勝負。
不知道劉羨陽去往潁陰陳氏的遙遠路途中,看過最高的山有多高,看過最大的水有多大。
不知道李寶瓶在山崖書院讀書,開心不開心。
不知道顧璨在書簡湖,有沒有被人欺負,是不是記別人仇的小簿子,又多了一本。
不知道騎龍巷鋪子的桃花糕,阮秀姑娘還喜不喜歡吃。
不知道張山峰和徐遠霞,結伴遊歷,有沒有認識新的朋友,可以一起出生入死,降妖除魔。
不知道範二在老龍城有沒有遇上心儀的姑娘。
陳平安竟然想著心事,就這麼睡著了。
有飛劍初一十五在養劍葫內,其實陳平安這一路風餐露宿,並不太過擔憂。
這棟宅子的主人家,是三代同堂,五口人,老人喜歡出門找人下棋,棋力弱,棋品更差,喜歡咋咋呼呼。
老嫗言語刻薄,成天臉色陰沉沉的,很容易讓陳平安想起杏花巷的馬婆婆。
年輕夫婦二人,婦人在家做些針線活,操持家務,每天給婆婆罵得腦袋就沒抬起過。按照南苑國京城的老話,男人是個耍包袱齋的,就是揹著個大包袱,四處購買破爛,腰繫小鼓,走街竄巷大聲吆喝,運氣好的話,能撿漏到值錢的老物件,再賣給相熟的古董鋪子,一倒手,就能掙好些銀兩。
夫婦相貌平平,倒是生了個相貌靈秀的崽兒,七八歲,唇紅齒白的,不像是陋巷裡的娃兒,反而像是大戶人家裡的小公子。上了學塾,聽說很受教書先生的喜歡,經常看他爺爺跟人下棋,一蹲就能蹲大半個時辰,一言不發,觀棋不語真君子,很有小夫子的模樣了。
街坊鄰里無論大小,都親近這孩子,經常拿他打趣開玩笑,隔壁巷子的青梅丫頭,學塾裡的劉小姐,到底喜歡哪一個多些。這孩子往往只是靦腆笑著,繼續默默觀棋。
在陳平安睡去後。
一個小東西從地面冒出來,爬上桌子,坐在那座“書山”旁邊,開始打瞌睡。
小蓮人兒明顯精通土遁之術,無聲無息,速度極快。
來到南苑國京城之前,陳平安幾次跟它逗樂,或是策馬狂奔,或是卯足勁一口氣飛奔出數十里,等他停馬、停步之際,腳邊總會有小傢伙從土裡探出腦袋,朝他咯咯而笑。
無論是陳平安走樁打拳還是練習劍術,它從不打攪,總是遠遠看著,只有陳平安向它招手,才會來到陳平安身邊,沿著在法袍金醴,攀援而上,最終坐在陳平安肩頭,一大一小,一起欣賞風景。
至於那枚雪花錢,暫時寄放在陳平安那邊。
陳平安只是小憩片刻,很快就被院子裡的動靜吵醒,老嫗的絮絮叨叨,婦人的嚅嚅喏喏,老人在吊嗓子,孩子在晨讀蒙學書本上的內容,唯獨那個青壯漢子,應該還在呼呼大睡。
陳平安坐在桌旁,輕輕拿起一本書籍,小東西也緩緩醒來,犯著迷糊,呆呆望向陳平安。
陳平安笑道:“睡你的。”
小東西麻溜起身,跑到陳平安身邊,幫他翻開一頁書。
陳平安習以為常,桌上書籍,都是離開陸臺和飛鷹堡後新買的,當時陸臺說唯有讀第一流的書,才有希望當第二流的人。讀書一事,不可求全,貪多嚼不爛,以精讀為上,細嚼慢嚥,真正把一本經典的精妙,全部吃進肚子裡,將那些美好的意象、真知灼見的道理、隱匿於句章之間的精氣神,一一化為己用,這才叫讀書,否則只是翻書,翻過千萬卷,撐死也是個兩腳書櫃。
陳平安當時聽得茅塞頓開,如果不是陸臺提醒,他真可能會見一本好書就買一本,而且都會細看慢看,但是書海無涯,人壽有限,陳平安既要練拳練劍,還要尋找道觀,好不容易餘下一點閒暇時光,確實應該用來讀最好的書。
陸臺給過一份書單,但是陳平安珍藏好那張紙,卻沒有照著書單去買書,而是去買了儒家亞聖的經義典籍。
可惜文聖老秀才的書,市面上根本買不到了。
陳平安想要看“三四”,對比著看。
從情感上說,陳平安當然最傾向於齊先生的先生,那位愛喝酒還喜歡說酒話的老秀才,但是喜歡、仰慕和尊敬一個人,這沒有問題,如果因此覺得那個人說的話做的事,就是全對的,會有大問題。
文聖老秀才的學問高不高?當然很高,按照少年崔瀺的說法,曾經高到讓所有讀書人覺得“如日中天”。
那麼陳平安有沒有資格,認為老秀才的道理不是最有道理?
看似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但其實是有的,因為有一位亞聖,有亞聖留下來的一部部經典。
陳平安曾經跟寧姚爹孃說過,真正喜歡一個人,是要喜歡一個人不好的地方。
也曾跟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叮囑過,“如果我錯了,你們記得要提醒我”。
不過陳平安內心深處,當然還是希望看過了三四之爭的雙方學問,自己能夠由衷覺得文聖老秀才說得更對。
那麼下次再跟老人一起喝酒,就有的聊了。
陳平安正襟危坐,讀書很慢,嗓音很輕,每當獨到一頁結尾處,小蓮人兒就會手腳利索地趕忙翻開新的一頁。
然後繼續坐回桌旁陳平安和桌上書籍之間,依葫蘆畫瓢,模仿陳平安的端正坐姿,它豎起耳朵,安安靜靜聽著頭頂的讀書聲。
對於屋外充滿市井煙火氣的院子,白袍背劍掛葫蘆的陳平安,就像一個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