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三十九章 罵槐
陳平安想著以後若是白天摸石頭的話,可以從劉羨陽那邊摸起,一直往上游,到那座廊橋為止,所以今夜就選了第一次下水位置的更上游,所以會遠離廊橋,以及那個被土話稱為青牛背的青色石崖,即陳平安初次見到青衣少女的地方,他也因此錯過了與宋集薪和督造官的見面。
廊橋那邊,高高掛著“風生水起”四字匾額。
白袍玉帶的男人名義上是龍窯督造官,實則是大驪第一權勢藩王,在他的帶領下,宋集薪來到廊橋臺階底部,來之前,不但在官署沐浴更衣,還懸佩香囊,和一枚材質普通的龍形玉佩,色澤黯淡,毫不起眼。反倒是那塊無論質地、品相還是寓意,都要更為出彩的老龍布雨玉佩,被那個男人強令摘掉,絕對不許懸佩。
宋集薪手裡捧著三炷香,少年站在臺階下,不知所措。
大驪藩王宋長鏡轉過身,伸出一手,雙指在三炷香頂部輕輕一搓捻,香便被點燃。
男人隨意道:“跪下後,面朝匾額,磕三個響頭,把香火往地面上一插,就完事了。”
宋集薪雖然滿肚狐疑,仍是按照這位從天而降的“叔叔”所說,捧香下跪三磕頭。
雖然男人說得雲淡風輕,可是在少年跪下後,他臉色凝重,極為複雜,看著少年磕頭的那處地面,流露出隱藏極深的憎惡。
將三炷香插在地面,起身後,宋集薪問道:“在這裡上香,沒有關係?”
男人笑道:“也就是走個儀式而已,不用太上心,就從現在開始,先學會逢場作戲吧,要不然以後你可能會忙得焦頭爛額。”
男人收起笑意,“只不過也別忘了,這座廊橋是你的……龍興之地。”
宋集薪嘴唇烏青,不知是倒春寒給凍傷的,少年故作輕鬆道:“這四個字,不好隨便亂用吧?”
男人一手拍打肚子,一手扶住腰間那根白玉帶,哈哈笑道:“到了京城自然如此,在這裡便無妨了,既無廟堂家犬,也無江湖野狗,不會有人逮著本王一頓亂咬。”
宋集薪好奇問道:“你也怕被人非議?”
男人反問道:“本王在大驪王朝,已經打遍山上山下無敵手,如果再沒有一點怕的東西,豈不是比那個坐龍椅的人,還舒坦?小子,你覺得這像話嗎?”
宋集薪略作思量,猶豫之後,仍是下定決心開口問道:“你是在韜光養晦?還是養寇自重?”
男人啞然失笑,伸手指了指鋒芒畢露的少年,搖頭道:“這些大逆不道的言語,你也真敢說,太不知輕重利害了,以後到了京城也好,還是去山上某座仙家府邸,暫避風頭,本王勸你一句,別如此言行無忌,否則肯定會倒大黴的。”
宋集薪點頭道:“我記住了。”
男人指向金字匾額,“風生水起,風生水起,本王問你,水起,怎麼個起法?”
宋集薪乾脆利落道:“不知。”
男人嘀咕了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什麼狗屁話,讀書人就是花花腸子,放個屁也要來個九曲十八彎。”
不過面對少年,這個男人要稍稍文雅,“如果本王沒有記錯,你們小鎮三千年來,不管發多大的洪水,這條小溪的最高水位,從來沒有高過鏽劍條的劍尖。”
宋集薪疑惑道:“家住杏花巷鐵鎖井那邊的老人,確實經常在槐樹底下,跟我們唸叨這個說法。這其中,當真有
玄機?”
廊橋那邊,高高掛著“風生水起”四字匾額。
白袍玉帶的男人名義上是龍窯督造官,實則是大驪第一權勢藩王,在他的帶領下,宋集薪來到廊橋臺階底部,來之前,不但在官署沐浴更衣,還懸佩香囊,和一枚材質普通的龍形玉佩,色澤黯淡,毫不起眼。反倒是那塊無論質地、品相還是寓意,都要更為出彩的老龍布雨玉佩,被那個男人強令摘掉,絕對不許懸佩。
宋集薪手裡捧著三炷香,少年站在臺階下,不知所措。
大驪藩王宋長鏡轉過身,伸出一手,雙指在三炷香頂部輕輕一搓捻,香便被點燃。
男人隨意道:“跪下後,面朝匾額,磕三個響頭,把香火往地面上一插,就完事了。”
宋集薪雖然滿肚狐疑,仍是按照這位從天而降的“叔叔”所說,捧香下跪三磕頭。
雖然男人說得雲淡風輕,可是在少年跪下後,他臉色凝重,極為複雜,看著少年磕頭的那處地面,流露出隱藏極深的憎惡。
將三炷香插在地面,起身後,宋集薪問道:“在這裡上香,沒有關係?”
男人笑道:“也就是走個儀式而已,不用太上心,就從現在開始,先學會逢場作戲吧,要不然以後你可能會忙得焦頭爛額。”
男人收起笑意,“只不過也別忘了,這座廊橋是你的……龍興之地。”
宋集薪嘴唇烏青,不知是倒春寒給凍傷的,少年故作輕鬆道:“這四個字,不好隨便亂用吧?”
男人一手拍打肚子,一手扶住腰間那根白玉帶,哈哈笑道:“到了京城自然如此,在這裡便無妨了,既無廟堂家犬,也無江湖野狗,不會有人逮著本王一頓亂咬。”
宋集薪好奇問道:“你也怕被人非議?”
男人反問道:“本王在大驪王朝,已經打遍山上山下無敵手,如果再沒有一點怕的東西,豈不是比那個坐龍椅的人,還舒坦?小子,你覺得這像話嗎?”
宋集薪略作思量,猶豫之後,仍是下定決心開口問道:“你是在韜光養晦?還是養寇自重?”
男人啞然失笑,伸手指了指鋒芒畢露的少年,搖頭道:“這些大逆不道的言語,你也真敢說,太不知輕重利害了,以後到了京城也好,還是去山上某座仙家府邸,暫避風頭,本王勸你一句,別如此言行無忌,否則肯定會倒大黴的。”
宋集薪點頭道:“我記住了。”
男人指向金字匾額,“風生水起,風生水起,本王問你,水起,怎麼個起法?”
宋集薪乾脆利落道:“不知。”
男人嘀咕了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什麼狗屁話,讀書人就是花花腸子,放個屁也要來個九曲十八彎。”
不過面對少年,這個男人要稍稍文雅,“如果本王沒有記錯,你們小鎮三千年來,不管發多大的洪水,這條小溪的最高水位,從來沒有高過鏽劍條的劍尖。”
宋集薪疑惑道:“家住杏花巷鐵鎖井那邊的老人,確實經常在槐樹底下,跟我們唸叨這個說法。這其中,當真有
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