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千二十七章 休要亂我道心
玉宣國京城,永嘉縣一條陋巷院內。
那個自稱夜中捉妖路過此地的中年道士,嗅了嗅,笑道:“先前在院外巷子,貧道就聞到了一股草藥香味,這才停步,如果貧道沒猜錯,其中就有烏頭與生薑,怎的,你還是個土郎中?”
寧吉赧顏道:“哪敢說自己是郎中,只是在逃難路上,從一處荒廢的藥鋪,無意間找到了幾本藥書,邊走邊學,都不敢說學到了皮毛。”
道士說道:“若是不介意的話,拿來看看。”
少年連忙起身,咧嘴笑道:“這有什麼好介意的,吳道長稍等,我這就去拿。”
爺爺上了歲數,睡覺淺,少年躡手躡腳去屋內,輕輕取出一個自制的樟木盒子,回到院子,交給那位談吐風雅的吳道長。
陳平安接過木盒,沒有急於打開,笑道:“貧道先猜上一猜,盒子裡裝著的藥書,書籍編撰者,多是最近三百年間興起的火神派一脈。”
少年錯愕不已,滿臉震驚道:“吳道長真是未卜先知的神仙?!”
陳平安搖頭笑道:“這一脈的醫家、郎中尤其擅用姜附,根據你曬的草藥,不難猜,沒你想的那麼神神道道,跟仙術無關。”
寧吉恍然,雖然這位吳道長“自揭其短”,寧吉反而愈發敬重這位從不故弄玄虛的道門仙長了。
如果不是陸沉道破天機,陳平安完全無法想象,眼前這個消瘦少年,就是那個能夠讓文廟興師動眾到處尋覓的漏網之魚。筆趣庫
陳平安打趣問道:“你竟然還知道火神派?”
寧吉點點頭,羞赧道:“經常賣藥材給鋪子,時日久了,就從郎中們那邊聽到了些說法。”
陳平安笑著打開盒子,拿起那幾本書,想來少年背井離鄉這些年,憑此藥書,既能治病自救,也能採藥賺錢。
不過這些書是坊間書商刊印的線裝本,版刻粗劣,文字經常會有錯訛,藥書不同於一般雜書,一字之差,可能就會謬以千里。
“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陳平安快速翻了幾頁,笑道:“意思就是說一部書籍,不管底本有多好,傳抄、版刻多了,就容易出現紕漏,錯、脫、倒字,在所難免。以後有機會的話,儘量去尋找些好的底本,對照著看,學那秘書省正字、校書郎仔細校勘文字,糾正紕漏,免得後世以訛傳訛。”
寧吉使勁點頭,默默記在心中,只是少年一想到自己的那點儲蓄,就開始犯愁,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有錢購買那些所謂的善本。
陳平安隨口說道:“那烏頭是你春採而得,其實同樣一味藥草,採藥的時月和地點不同,就各有各的名稱和藥性了,此理不可不察。像這烏頭,在古蜀地界的黃庭國,以及那大驪龍州,前不久更名為處州了,藥性就比別處更好,又以每年九月採摘、曝曬尤佳,不過在處州那邊,別稱泥附子,既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那麼最為講究土性的藥材,自然也是差不多的。”
寧吉眼神熠熠道:“吳道長,我以前只聽說過大驪龍州,以後一定去那幾個地方走走看看。”
“少年血氣旺盛,志存高遠,是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陳平安點點頭,將那幾本書放回樟木盒子,還給少年,笑道:“人生路途漫漫,得個休歇處,還能喝一瓢水解渴,就是善緣法。貧道就與你多說幾句題外話了,自古各脈醫家,素來分歧不小,相互間吵架起來,罵人很兇的,不過讀書人罵人,不在嗓門大小,往往是越文雅越刻薄。”
陳平安以手掌壓樟木盒,“其實分歧不在書,還是在人。既在服藥之人所處地界的氣候各異,也在用藥之人的個人師承和見解。寧吉,你也算是讀過幾本藥書的人了,那貧道就要問你個問題了,各脈郎中如此吵架,到底誰對誰錯?”
少年用心思索片刻,欲言又止。
陳平安笑道:“有話直說便是,又不是科場考試,貧道既不是科場考官,你也不是趕考舉子,貧道不是教書先生,你也非蒙童,並無考校之意,我們就只是隨便閒聊幾句而已,不用緊張。”
文字和言語,既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同時何嘗不是一種障礙和界線。
寧吉撓撓頭,猶豫片刻,“吳道長,有沒有一種可能,沒有對錯的分別,只有更好與更對?”
陳平安笑道:“答案到底是什麼,你以後自己慢慢找。總之做學問,可以與誰爭個面紅耳赤,做人,還是要衝淡平和幾分的。”
少年若有所思。
道士笑著調侃道:“呦,竟然聽得懂這種大道理?”
少年咧嘴一笑,“聽不大懂,反正先記住了,以後慢慢想。”
道士撫須點頭,讚歎道:“孺子可教。”
隨著與這位吳道長的東一榔頭西一錘的對話,不知不覺,少年變得心境祥和起來。
就像少年心境當中,多出了個地方,名為大驪龍州,彷彿心路上,遠處還有些書鋪,裡邊擱放著幾本藥書,就是價格不便宜……都在等待少年的遠遊和見面,而在這條少年尚未啟程的道路上,好像路邊有幾個郎中在吵得面紅耳赤,唾沫四濺,十分有趣……路上還有個溫醇嗓音,似乎在反覆說著一句話,做人要衝淡平和幾分……
只是這些潛移默化的景象和心相,名為寧吉的貧苦少年此時此刻,並不自知。
道士說道:“見面就是緣,貧道自年少時外出遊歷,行走四方,擺攤算命之外,偶爾也會當個遊方郎中,今兒教你幾個藥方,分別名為左、右歸丸,補中益氣湯,銀翹散,四逆湯,還有紫雪丹。貪多嚼不爛,暫時就教你這幾個。以後若是有緣再會……那就以後再說。”
少年聞言頓時滿臉漲紅,激動不已,用略帶鄉音的官話顫聲道:“吳道長,我只曉得這四逆湯,書上說,有那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
道士笑了笑,自顧自說道:“這些方子,或多或少都需要與錢打交道,既然你知曉四逆湯的妙用,那貧道就再傳你一個幾乎不用花錢的烤背法,你以後在那山中瘴氣較重的地方,上山採藥之前,先在家裡起一火爐,等到你下山而歸,背對火爐,烘烤後背,其理與艾灸相通,至鼻尖冒汗即可,可通督脈,也有回陽之用。”
道士微笑道:“貧道是方外之人,一貫看淡錢財了,黃白物皆是身外物,自然不貪你那點積蓄,你若覺得有所虧欠,心裡邊過意不去,無妨,今日別過,你只需以後多發善心,多行善舉,於自己心中有個功過格,一一還與人間便是,就當是還上這筆人情債了。”
少年懵懵懂懂,思量片刻,還是使勁點頭。
陳平安問道:“你這邊可有紙筆硯墨?”
寧吉點頭道:“都有的!”
在少年忙不迭跑去屋內拿紙筆時,道士抬起頭,望向院外小巷,牆邊有女子一閃而逝,道士笑了笑,假裝不知。
薛如意扯了扯嘴角,小聲道:“坑蒙拐騙,裝神弄鬼,無甚意思。”
她先前察覺到道士大半夜的,鬼鬼祟祟離開宅子,她反正百無聊賴,就跟在道士身後,一路追蹤,來到了永嘉縣,想看看他到底是當那採花賊還是當樑上君子,不曾想七彎八拐,道士竟是來見那少年的。
就在此時,薛如意耳邊響起一個大義凜然的嗓音,“這位姑娘,你誤會我們吳道長了。”
薛如意心中驚駭,她仍是不動聲色,聞聲轉頭,瞧見了一個身穿棉布道袍的寒酸道士,年紀輕輕,倒是人模狗樣。
她問道:“你是?”
那道士潤了潤嗓子,道:“小道姓陸,姑娘可以喊一聲陸道長,不是自誇,只說擺攤算命這個行當,院內那位吳道長都算是小道的晚輩,故而只強不弱,此外蓍草,扶鸞,梅花易數等等,無所不精。尤其是‘起卦’一道,更是拿手好戲,無論是擲銅錢,看文字,聽鳥聲,辨風聲,約莫是貧道至敬至誠的緣故,惟神惟靈,無不感應。”
薛如意猜不出對方
的身份,便耐著性子,聽這位陸道長在那邊臭不要臉。
那個自稱夜中捉妖路過此地的中年道士,嗅了嗅,笑道:“先前在院外巷子,貧道就聞到了一股草藥香味,這才停步,如果貧道沒猜錯,其中就有烏頭與生薑,怎的,你還是個土郎中?”
寧吉赧顏道:“哪敢說自己是郎中,只是在逃難路上,從一處荒廢的藥鋪,無意間找到了幾本藥書,邊走邊學,都不敢說學到了皮毛。”
道士說道:“若是不介意的話,拿來看看。”
少年連忙起身,咧嘴笑道:“這有什麼好介意的,吳道長稍等,我這就去拿。”
爺爺上了歲數,睡覺淺,少年躡手躡腳去屋內,輕輕取出一個自制的樟木盒子,回到院子,交給那位談吐風雅的吳道長。
陳平安接過木盒,沒有急於打開,笑道:“貧道先猜上一猜,盒子裡裝著的藥書,書籍編撰者,多是最近三百年間興起的火神派一脈。”
少年錯愕不已,滿臉震驚道:“吳道長真是未卜先知的神仙?!”
陳平安搖頭笑道:“這一脈的醫家、郎中尤其擅用姜附,根據你曬的草藥,不難猜,沒你想的那麼神神道道,跟仙術無關。”
寧吉恍然,雖然這位吳道長“自揭其短”,寧吉反而愈發敬重這位從不故弄玄虛的道門仙長了。
如果不是陸沉道破天機,陳平安完全無法想象,眼前這個消瘦少年,就是那個能夠讓文廟興師動眾到處尋覓的漏網之魚。筆趣庫
陳平安打趣問道:“你竟然還知道火神派?”
寧吉點點頭,羞赧道:“經常賣藥材給鋪子,時日久了,就從郎中們那邊聽到了些說法。”
陳平安笑著打開盒子,拿起那幾本書,想來少年背井離鄉這些年,憑此藥書,既能治病自救,也能採藥賺錢。
不過這些書是坊間書商刊印的線裝本,版刻粗劣,文字經常會有錯訛,藥書不同於一般雜書,一字之差,可能就會謬以千里。
“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陳平安快速翻了幾頁,笑道:“意思就是說一部書籍,不管底本有多好,傳抄、版刻多了,就容易出現紕漏,錯、脫、倒字,在所難免。以後有機會的話,儘量去尋找些好的底本,對照著看,學那秘書省正字、校書郎仔細校勘文字,糾正紕漏,免得後世以訛傳訛。”
寧吉使勁點頭,默默記在心中,只是少年一想到自己的那點儲蓄,就開始犯愁,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有錢購買那些所謂的善本。
陳平安隨口說道:“那烏頭是你春採而得,其實同樣一味藥草,採藥的時月和地點不同,就各有各的名稱和藥性了,此理不可不察。像這烏頭,在古蜀地界的黃庭國,以及那大驪龍州,前不久更名為處州了,藥性就比別處更好,又以每年九月採摘、曝曬尤佳,不過在處州那邊,別稱泥附子,既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那麼最為講究土性的藥材,自然也是差不多的。”
寧吉眼神熠熠道:“吳道長,我以前只聽說過大驪龍州,以後一定去那幾個地方走走看看。”
“少年血氣旺盛,志存高遠,是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陳平安點點頭,將那幾本書放回樟木盒子,還給少年,笑道:“人生路途漫漫,得個休歇處,還能喝一瓢水解渴,就是善緣法。貧道就與你多說幾句題外話了,自古各脈醫家,素來分歧不小,相互間吵架起來,罵人很兇的,不過讀書人罵人,不在嗓門大小,往往是越文雅越刻薄。”
陳平安以手掌壓樟木盒,“其實分歧不在書,還是在人。既在服藥之人所處地界的氣候各異,也在用藥之人的個人師承和見解。寧吉,你也算是讀過幾本藥書的人了,那貧道就要問你個問題了,各脈郎中如此吵架,到底誰對誰錯?”
少年用心思索片刻,欲言又止。
陳平安笑道:“有話直說便是,又不是科場考試,貧道既不是科場考官,你也不是趕考舉子,貧道不是教書先生,你也非蒙童,並無考校之意,我們就只是隨便閒聊幾句而已,不用緊張。”
文字和言語,既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同時何嘗不是一種障礙和界線。
寧吉撓撓頭,猶豫片刻,“吳道長,有沒有一種可能,沒有對錯的分別,只有更好與更對?”
陳平安笑道:“答案到底是什麼,你以後自己慢慢找。總之做學問,可以與誰爭個面紅耳赤,做人,還是要衝淡平和幾分的。”
少年若有所思。
道士笑著調侃道:“呦,竟然聽得懂這種大道理?”
少年咧嘴一笑,“聽不大懂,反正先記住了,以後慢慢想。”
道士撫須點頭,讚歎道:“孺子可教。”
隨著與這位吳道長的東一榔頭西一錘的對話,不知不覺,少年變得心境祥和起來。
就像少年心境當中,多出了個地方,名為大驪龍州,彷彿心路上,遠處還有些書鋪,裡邊擱放著幾本藥書,就是價格不便宜……都在等待少年的遠遊和見面,而在這條少年尚未啟程的道路上,好像路邊有幾個郎中在吵得面紅耳赤,唾沫四濺,十分有趣……路上還有個溫醇嗓音,似乎在反覆說著一句話,做人要衝淡平和幾分……
只是這些潛移默化的景象和心相,名為寧吉的貧苦少年此時此刻,並不自知。
道士說道:“見面就是緣,貧道自年少時外出遊歷,行走四方,擺攤算命之外,偶爾也會當個遊方郎中,今兒教你幾個藥方,分別名為左、右歸丸,補中益氣湯,銀翹散,四逆湯,還有紫雪丹。貪多嚼不爛,暫時就教你這幾個。以後若是有緣再會……那就以後再說。”
少年聞言頓時滿臉漲紅,激動不已,用略帶鄉音的官話顫聲道:“吳道長,我只曉得這四逆湯,書上說,有那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
道士笑了笑,自顧自說道:“這些方子,或多或少都需要與錢打交道,既然你知曉四逆湯的妙用,那貧道就再傳你一個幾乎不用花錢的烤背法,你以後在那山中瘴氣較重的地方,上山採藥之前,先在家裡起一火爐,等到你下山而歸,背對火爐,烘烤後背,其理與艾灸相通,至鼻尖冒汗即可,可通督脈,也有回陽之用。”
道士微笑道:“貧道是方外之人,一貫看淡錢財了,黃白物皆是身外物,自然不貪你那點積蓄,你若覺得有所虧欠,心裡邊過意不去,無妨,今日別過,你只需以後多發善心,多行善舉,於自己心中有個功過格,一一還與人間便是,就當是還上這筆人情債了。”
少年懵懵懂懂,思量片刻,還是使勁點頭。
陳平安問道:“你這邊可有紙筆硯墨?”
寧吉點頭道:“都有的!”
在少年忙不迭跑去屋內拿紙筆時,道士抬起頭,望向院外小巷,牆邊有女子一閃而逝,道士笑了笑,假裝不知。
薛如意扯了扯嘴角,小聲道:“坑蒙拐騙,裝神弄鬼,無甚意思。”
她先前察覺到道士大半夜的,鬼鬼祟祟離開宅子,她反正百無聊賴,就跟在道士身後,一路追蹤,來到了永嘉縣,想看看他到底是當那採花賊還是當樑上君子,不曾想七彎八拐,道士竟是來見那少年的。
就在此時,薛如意耳邊響起一個大義凜然的嗓音,“這位姑娘,你誤會我們吳道長了。”
薛如意心中驚駭,她仍是不動聲色,聞聲轉頭,瞧見了一個身穿棉布道袍的寒酸道士,年紀輕輕,倒是人模狗樣。
她問道:“你是?”
那道士潤了潤嗓子,道:“小道姓陸,姑娘可以喊一聲陸道長,不是自誇,只說擺攤算命這個行當,院內那位吳道長都算是小道的晚輩,故而只強不弱,此外蓍草,扶鸞,梅花易數等等,無所不精。尤其是‘起卦’一道,更是拿手好戲,無論是擲銅錢,看文字,聽鳥聲,辨風聲,約莫是貧道至敬至誠的緣故,惟神惟靈,無不感應。”
薛如意猜不出對方
的身份,便耐著性子,聽這位陸道長在那邊臭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