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千一十三章 風雨桃李薺菜花
胡灃沒有矯情,直接就收下了那把摺扇。
吳提京對董水井印象又好了幾分,確實是個爽快人。
胡灃難得開句玩笑,“早知道可以這麼賺錢,我當年就不花錢買下那些州城宅子了。”
董水井調侃道:“按照目前的分賬,當年你差不多是把一顆穀雨錢當成雪花錢開銷了。”
說到這裡,董水井豎起大拇指,“不愧是當掌門的人,少年時就盡顯闊氣風采了。”
董水井問道:“胡灃,你當年在老瓷山撿的那些碎瓷片,願不願意出售?”
胡灃搖搖頭。
然後胡灃笑著補了一句,“你要是先說此事,不提分紅,我咬咬牙,也就賣了。”
董水井笑道:“跟別人做買賣,可能是這麼個法子,跟你就不玩這些虛頭巴腦的路數了,同鄉之誼,還是要講一講的。”
胡灃也跟著笑了起來,同鄉之誼,興許很多人聽了覺得滑稽,胡灃卻不會。董水井確實在乎,胡灃也由衷當真。
董水井徑直說道:“那就再商量個事,我想跟你買下那座蟬蛻洞天。”
雖然失蹤已久,但是這座洞天始終位列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胡灃搖搖頭。
至於董水井是如何曉得這座洞天在自己手上的,胡灃不願意多問,他也相信董水井沒有惡意。
總有些人,好像天生就能夠讓旁人信賴。
其實胡灃如此看待董水井,董水井和吳提京,亦是如此看待他胡灃。
否則一般練氣士早就疑神疑鬼起來了,至於山澤野修之間,估計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殺人滅口了。
吳提京瞥了眼董水井身邊的女冠。
黃曆則與少年劍修報以微笑。
董水井笑道:“先不著急拒絕,先聽聽看我的開價條件,第一,我開價一萬顆穀雨錢,購買蟬蛻洞天。”
“第二,準確說來,我是隻與你購買蟬蛻洞天的所有權,六百年內,不會干涉你們的使用權,你們就算掏空了洞天內的天材地寶,我都不管,只餘下一個空殼,都是沒問題的,六百年之後,我才收回這座洞天,當然,你們要是覺得期限太短,可以再談,八百年都可以。”
“第三,我當然沒有這麼多的現錢,一萬顆穀雨錢,畢竟不是小數目。所以分三筆支付,第一筆,三千顆穀雨錢,現在就可以給你們。第二筆,一百年之後,四千顆。第三筆,三百年後,全部付清。這四百年,就當是我逾期付款,利息另算,如何?”
吳提京驚歎不已,再不把錢當回事,也被董水井的大手筆給震懾住了,忍不住一手肘打在胡灃肋部,吳提京都懶得用心聲言語,直截了當說道:“胡灃,我覺得可以談啊!”
別說八百年,六百年,就憑自己和胡灃的修道資質,即便不動那些劍仙遺蛻,劍意還能學不到手?
胡灃搖頭說道:“不談這個。”
董水井也不願強人所難,笑道:“沒事,哪天改變主意了,記得第一個找我,這總能答應吧?”
胡灃點頭道:“這個沒問題。”
一行人還未走到半山腰的那兩座毗鄰茅屋,董水井就停下腳步,拱手告辭道:“回了,黃宮主還有一大堆事務需要處理。胡灃,說真的,我都沒眼看,連我這種已經很不講究的人,都覺得你們這個門派,實在是太寒酸了,就說我當年的那座餛飩鋪,可能都比你們強上幾分。”
胡灃笑道:“你們下次再來這邊,肯定不一樣了。”
董水井聊完事,水都沒喝一口,就帶著女冠黃曆一同下山,到了山腳,她便祭出一艘符舟,騰雲駕霧而去。
可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雷厲風行。
吳提京一向極少認可某人,“這個董水井,算是個厚道人。”
胡灃點點頭,“我爺爺曾經說過,精明,聰明,智慧,三者是不一樣的境界,還說一個天生有慧根的人,雖然容易被世俗紅塵浸染,但是隻要有慧根,就可以更容易‘轉念’和‘回頭’。當年爺爺去老瓷山找我,第一眼看過董水井的面相,就說三歲看老,將來肯定是個手頭不缺錢的人,而且最大本事,是掙了大錢,還能留得住錢。”
“其實董水井很早就不讀書了,是靠開餛飩鋪和賣糯米酒釀發家的。”
“在那之前,我還勸過他,留在那個齊先生身邊唸書,只是董水井主意很定,說反正讀書也讀不過林守一,不如早點賺錢。”
吳提京笑道:“看得出來,那個靈飛宮的黃曆,對董水井就很客氣。”
作為仙君曹溶的嫡傳弟子,繼承了靈飛宮,按照道門法統的輩分算,她可就是白玉京三掌教陸沉的再傳弟子了。
能夠讓這麼一位要靠山有靠山、要境界有境界的道門女仙,好像擔任扈從一般,陪著他一起登山。
由此可見,董水井是真發達了。
雲海滔滔,符舟之上,女冠笑問道:“水井,真不跟我一起去那清妙峰金仙庵看看?”
董水井搖頭道:“我要去一趟苗山。”
“賒刀人就是忙碌。”
“人忙心不忙。”
————
大驪禺州境內,荊溪之畔,有座香火只能算是一般的古寺,雖是千年古剎,卻因為屬於佛門最講究清規戒律的律宗一脈,即便是初一十五,香客還是算不得多。
這還是近些年來,大驪朝廷開始在各地敕建寺廟、推廣佛法,想必在這之前,寺廟真是香火一線如墜的慘淡境況了。
可若是在中土神洲,或是佛法昌盛的流霞洲,以這座寺廟被譽為寶瓶洲律宗第一山的佛門崇高地位,香火鼎盛,可想而知。
記得年少時,與姚師傅一起進山尋找合適的瓷土,老人曾經自言自語一句,樹挪死人挪活,泥土挪窩成了佛。
一位兩鬢霜白的年邁書生,貌似古稀之年,相貌清癯,在此借住多日,經常與大和尚請教律宗學問,尤其是那部《四分律》。
據說這座寺廟的開山祖師,曾經擔任過中土神洲某座著名大寺的上座,還參加過一位三藏法師的譯場。
先前陳平安收斂心神歸位,這位“居士”不願在寺內顯露,便立即施展了遁地法,尋了處山野洞窟“蟬蛻”為一紙符籙,等到陳平安重新散開心神,再悄然返回寺廟,過山門,入客房,點燈抄經。
今天午時,烏雲密佈,天將大雨,一時間白晝晦暗如夜。
頭別木簪的儒衫文士,坐在廊道中的一張蒲團上,手持一串念珠,輕輕捻動珠子。
來這座古寺數月之久,文士身邊並無書童、僕役跟隨,只帶了些許行禮,衣笥、書篋而已,一切從簡。
寺內藏書頗豐,惜半殘蝕,多蟲蛀。大雄寶殿前邊有小池,池中金鯉、鯽數十尾,魚鱗燦燦。按照山志記載,歷史上,曾有仙君異人豢數條小龍於池,皆尺餘長,蛇首四爪,有附近香客自年幼到古稀,甲子光陰,每次來寺廟燒香,都會看幾眼水池,不見它們有任何茁壯老死的跡象,傳聞曾有外鄉蟊賊數次聞風而動,夜中潛入寺廟,捕捉小龍裝入水瓶內,攜帶離去,皆半途逃逸,自行返回寺廟池內,水瓶封禁儼然。只可惜一場暴雨過後,小龍皆隨雲升空,就此銷聲匿跡,如今水中金鯉、金鯽,據說都是受龍氣浸染之緣故,才由最初的青黑轉為金色,它們久聽梵音,晨鐘暮鼓,在此聞道修行,求轉人身。
儒衫文士是個大香客,寺內僧人,之前見其談吐不俗,京城口音純正,懷疑此人狀貌達官顯貴,經常主動攀談,旁敲側擊,後來文士百般解釋自己並非出身官宦家族,久而久之,僧人們恭敬之色漸淡,倨傲轉濃。有一沙彌則篤定此人是大商巨賈,常問諸多外鄉州郡事,經常主動邀請文士一起登山賞景,緣于山巔又一處崖畔,常起白雲,雲勢極寬,凝如玉脂,如雪芝之海,唯山立不移。小沙彌只需叩窗而言“雲起”二字,文士便會換上草鞋,手持兩支掘後山竹根制遊山之杖,借與小沙彌一支,材質輕潔,一同登山,雲霧繚繞滿山,登山時渾然不知是山起入雲,抑或是雲下接山。
寺側有泉淨且冽,山僧以青竹長筒引入灶房,煮茶甘甜。那年老文士在此長住,每日都會抄經,隨身帶有一方古硯,文士經常親自持硯去往青筒,硯池汲泉而歸,用以研墨。後山有御碑亭,為前朝皇帝為太后修福所立,亭外道旁猶有十數石碑,多是當地官員祈雨而起,碑文皆言此寺求雨靈驗,與朝廷奏請寺田幾畝云云。
禺州境內,百里不同天,自古午時便有晴天響雷的異象,而且沛然水氣遇高山而阻,若兩兵相接,沙場對壘,故而山中古寺多暴雨,聲勢驚人,若旱蛟赴壑,急急匆匆,往往短則盞茶功夫,長則一炊,即可復見天日。土人皆言有隱龍行雨至人間,拖尾過此山也。
歷史上,這座古寺曾多次遭受兵災和雷擊,一次次譭棄和重建,所幸寺內功德碑上都記得清楚。
曾有巡夜僧人親眼目睹古怪一幕,電火交織一團,自窗戶而入,亮晃晃竄上屋簷。天火灼燒屋內神像的金粉佛面,熄火之後,佛像面如淚痕,而大殿棟樑、窗戶皆無損,還有一尊騎著獅子的佛象也破裂了,所塗金粉也都熔化如水,其餘顏色如故。
等到現任住持和尚,在此駐錫,開始在升座講法,很快在那之後,每逢夜間雷電,一處塔頂,便會金色綻放,若流星四散。
但是別處再無古怪異象,寺廟一時間香火大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願意繞過諸多道觀、寺廟來此敬香。
不曾想這位和尚竟然為僧人和香客,一一詳細解釋起了他親自繪製圖紙修繕營造的屋脊鴟尾,為何能夠防止雷擊和天火,那寺廟內的塔尖為何要鍍上一層金銀,以及那根直達地底的塔心圓柱,材質是什麼,為何會在古書上被稱為雷公柱,建造地底下那座“龍窟”的用意是什麼……總之按照老和尚的說法,就是其實沒有那麼玄乎,與鬼怪作祟、祥瑞皆無關係,
在那之後,寺廟內外,不管是聽得一知半解,還是完全聽明白了,都覺得再有雷擊天火,好像都無甚意思了。
古古與怪怪,道破就見怪不怪,神神和奇奇,看穿便不值錢了。
只是老和尚如此作為,直接導致原本好起來的香火,再次冷落下去。
為此廟內僧人不是沒有怨言,只是老和尚是大驪朝廷欽定的住持,請神容易送神難吶。
這位在廟內借住的陳居士,也曾好奇詢問,大和尚為何如此“多此一舉”。
老僧的解釋也很簡單,“佛法不當以神異示人。”
若是說得再直白和難聽一點,估計就要直接撂下一句“蠱惑人心”了。
居士便好奇詢問,“佛門有神通,不是方便法門嗎?”
老僧笑言,“終究只是方便法門,並非不二法門。”
雙鬢霜白的書生點頭道:“善。”
“既然居士也信佛,那貧僧就有一問了。”
“大和尚請問。”
“你覺得佛法是厭世之法嗎?”
“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居士沉默片刻,給出這個用來壯膽和當作定心丸的三句義後,“如果僅限於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佛法……自然是厭世的。”
老僧輕輕點頭,笑著離去。
大雨將至,文士站起身行禮。
一位老僧停步還禮,走入廊道中。
老僧笑道:“原來陳居士是修道之人,修行雷法?”
文士點頭道:“不敢說登堂入室,略懂皮毛而已。”
“志怪小說多有記錄,雷火熔寶劍而鞘不焚。《埤雅》有載,陰陽相激,其光為電,其聲為雷,一聲一氣,相輔相成。”
老僧笑道:“如果陳居士是為了修行而來,不管是引雷還是煉物,陳居士豈不是都要白跑一趟?”
畢竟如今寺廟只有避雷而無引雷了。
歷史上本寺有武僧修行神通,作金剛怒目,外出降妖除魔,寺廟為此專門開闢出一座引雷屋室,有那木鞘的百鍊刀、劍,每當雷擊過後,刀劍往往就在鞘中熔為水,而刀鞘依然完整,此外還有各類鍍金、鑲銀的漆器,上面的金銀全部熔化流入專門設置的眾多器皿中,這般熔為水過再凝聚,若是再用山上冶煉秘術重鑄為嶄新刀劍,或是將其熔鍊拿來當成符籙“丹砂”,用作畫符,皆能震懾鬼物邪祟,無往不利。
文士搖頭道:“只是慕名而來,與方丈請教佛理。”
老僧問道:“佛家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律宗最為苦修。陳居士既非佛門中人,為何獨獨對我們律宗感興趣?”
律宗可謂戒律森嚴,持戒修行,公認最苦。
“先難後易難也易。再者不敢與大和尚打誑語,只是在寺內苦修,出了寺廟山門,另有修行法。”
老僧聞言點頭道:“在此敬過香拜過佛,出了山門,也是修行。”
文士問道:“芸芸眾生,各有業障,如何教以因果報應之說?”
老僧笑道:“因果一說,古來聖賢不必信,痴頑愚人不肯信,機巧小人不敢信,中人則不可不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天邊閃電雷鳴過後,驟然間大雨滂沱,就像一座懸天巨湖漏了個口子,大水肆意傾瀉人間。
老僧盤腿而坐,閉目養神。
文士輕輕捻動一顆顆念珠。
簷聲如瀑,雨幕如簾。
水深無聲,大雨不長。
雨後初霽,暖日和風,青山粘雨翠欲滴。
老僧睜開眼,輕聲笑道:“城中桃李愁風雨。”
陳平安會心一笑點頭道,“春在溪頭薺菜花。”
————
在寶瓶洲南方地界,陳平安確實遊歷不多,除了上次與宋前輩一起走過一段山水路程,每次南下,陳平安都是乘坐渡船去往老龍城。先前答應了青蚨坊張彩芹和洪揚波,要去青杏國參加那場儲君的及冠禮,陳平安就想要多瞭解一些青杏國的世情風貌,青蚨坊所在的地龍山渡口,就屬於青杏國柳氏,因為位於齊渡以南,就脫離了大驪藩屬國身份,重整舊山河,柳氏皇帝如今年紀不小了,已經將近古稀之年,本該立儲樹嫡,守器承祧,只是不知為何,柳氏皇帝卻是立幼子為一國儲君,又破例為這位年輕太子舉辦一場對外的及冠禮,也算是一種鋪路。
新任國師是洪揚波的山上老友,而青蚨坊的東家,女子劍修張彩芹,她所在家族,卻不在青杏國境內,而是更南邊的梅霽國,屬於一個將相輩出的頭等豪族了。
梅霽國的天曹郡張氏,在以前的寶瓶洲中部偏南地界,是一個很有底蘊的仙家門閥,只是張家在山上的名氣,要比民間更大。
一個陳平安分身,先前就下榻於張氏開設在青杏國京城內的仙家客棧,一座仙家客棧,山水邸報肯定是優先提供本國仙府的奇人異事,而且類似青杏國這樣的小國,經常會邀請文壇領袖執筆,或是臧否人物的月旦評,或是罵幾句鄰國。還會抄錄國手之間的棋譜,也有某些仙子與某某俊彥的愛恨情仇,總之五花八門,什麼內容都有。
餘霞散綺後,圓月又搖金。
一位神色木訥的背劍少年,獨自行走在荒郊野嶺月夜中。
憑藉月色照耀和異於尋常的眼力,少年正在翻看一本兵書。
這是一處潦草打掃過的戰場遺址。
早年青杏國朝廷辦了場水陸法會,戶部撥下來的銀子,層層剋扣,八萬兩紋銀
,最後真正用在這邊的,恐怕還不到八千兩。
天不管地不管,朝廷想管管不了,修士管過還吃個大虧。
故而淫祠神祇,山精-水怪,兇鬼惡煞,陰靈邪祟,紛紛聚集在這方圓千里之地。
吳提京對董水井印象又好了幾分,確實是個爽快人。
胡灃難得開句玩笑,“早知道可以這麼賺錢,我當年就不花錢買下那些州城宅子了。”
董水井調侃道:“按照目前的分賬,當年你差不多是把一顆穀雨錢當成雪花錢開銷了。”
說到這裡,董水井豎起大拇指,“不愧是當掌門的人,少年時就盡顯闊氣風采了。”
董水井問道:“胡灃,你當年在老瓷山撿的那些碎瓷片,願不願意出售?”
胡灃搖搖頭。
然後胡灃笑著補了一句,“你要是先說此事,不提分紅,我咬咬牙,也就賣了。”
董水井笑道:“跟別人做買賣,可能是這麼個法子,跟你就不玩這些虛頭巴腦的路數了,同鄉之誼,還是要講一講的。”
胡灃也跟著笑了起來,同鄉之誼,興許很多人聽了覺得滑稽,胡灃卻不會。董水井確實在乎,胡灃也由衷當真。
董水井徑直說道:“那就再商量個事,我想跟你買下那座蟬蛻洞天。”
雖然失蹤已久,但是這座洞天始終位列三十六小洞天之一。
胡灃搖搖頭。
至於董水井是如何曉得這座洞天在自己手上的,胡灃不願意多問,他也相信董水井沒有惡意。
總有些人,好像天生就能夠讓旁人信賴。
其實胡灃如此看待董水井,董水井和吳提京,亦是如此看待他胡灃。
否則一般練氣士早就疑神疑鬼起來了,至於山澤野修之間,估計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殺人滅口了。
吳提京瞥了眼董水井身邊的女冠。
黃曆則與少年劍修報以微笑。
董水井笑道:“先不著急拒絕,先聽聽看我的開價條件,第一,我開價一萬顆穀雨錢,購買蟬蛻洞天。”
“第二,準確說來,我是隻與你購買蟬蛻洞天的所有權,六百年內,不會干涉你們的使用權,你們就算掏空了洞天內的天材地寶,我都不管,只餘下一個空殼,都是沒問題的,六百年之後,我才收回這座洞天,當然,你們要是覺得期限太短,可以再談,八百年都可以。”
“第三,我當然沒有這麼多的現錢,一萬顆穀雨錢,畢竟不是小數目。所以分三筆支付,第一筆,三千顆穀雨錢,現在就可以給你們。第二筆,一百年之後,四千顆。第三筆,三百年後,全部付清。這四百年,就當是我逾期付款,利息另算,如何?”
吳提京驚歎不已,再不把錢當回事,也被董水井的大手筆給震懾住了,忍不住一手肘打在胡灃肋部,吳提京都懶得用心聲言語,直截了當說道:“胡灃,我覺得可以談啊!”
別說八百年,六百年,就憑自己和胡灃的修道資質,即便不動那些劍仙遺蛻,劍意還能學不到手?
胡灃搖頭說道:“不談這個。”
董水井也不願強人所難,笑道:“沒事,哪天改變主意了,記得第一個找我,這總能答應吧?”
胡灃點頭道:“這個沒問題。”
一行人還未走到半山腰的那兩座毗鄰茅屋,董水井就停下腳步,拱手告辭道:“回了,黃宮主還有一大堆事務需要處理。胡灃,說真的,我都沒眼看,連我這種已經很不講究的人,都覺得你們這個門派,實在是太寒酸了,就說我當年的那座餛飩鋪,可能都比你們強上幾分。”
胡灃笑道:“你們下次再來這邊,肯定不一樣了。”
董水井聊完事,水都沒喝一口,就帶著女冠黃曆一同下山,到了山腳,她便祭出一艘符舟,騰雲駕霧而去。
可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雷厲風行。
吳提京一向極少認可某人,“這個董水井,算是個厚道人。”
胡灃點點頭,“我爺爺曾經說過,精明,聰明,智慧,三者是不一樣的境界,還說一個天生有慧根的人,雖然容易被世俗紅塵浸染,但是隻要有慧根,就可以更容易‘轉念’和‘回頭’。當年爺爺去老瓷山找我,第一眼看過董水井的面相,就說三歲看老,將來肯定是個手頭不缺錢的人,而且最大本事,是掙了大錢,還能留得住錢。”
“其實董水井很早就不讀書了,是靠開餛飩鋪和賣糯米酒釀發家的。”
“在那之前,我還勸過他,留在那個齊先生身邊唸書,只是董水井主意很定,說反正讀書也讀不過林守一,不如早點賺錢。”
吳提京笑道:“看得出來,那個靈飛宮的黃曆,對董水井就很客氣。”
作為仙君曹溶的嫡傳弟子,繼承了靈飛宮,按照道門法統的輩分算,她可就是白玉京三掌教陸沉的再傳弟子了。
能夠讓這麼一位要靠山有靠山、要境界有境界的道門女仙,好像擔任扈從一般,陪著他一起登山。
由此可見,董水井是真發達了。
雲海滔滔,符舟之上,女冠笑問道:“水井,真不跟我一起去那清妙峰金仙庵看看?”
董水井搖頭道:“我要去一趟苗山。”
“賒刀人就是忙碌。”
“人忙心不忙。”
————
大驪禺州境內,荊溪之畔,有座香火只能算是一般的古寺,雖是千年古剎,卻因為屬於佛門最講究清規戒律的律宗一脈,即便是初一十五,香客還是算不得多。
這還是近些年來,大驪朝廷開始在各地敕建寺廟、推廣佛法,想必在這之前,寺廟真是香火一線如墜的慘淡境況了。
可若是在中土神洲,或是佛法昌盛的流霞洲,以這座寺廟被譽為寶瓶洲律宗第一山的佛門崇高地位,香火鼎盛,可想而知。
記得年少時,與姚師傅一起進山尋找合適的瓷土,老人曾經自言自語一句,樹挪死人挪活,泥土挪窩成了佛。
一位兩鬢霜白的年邁書生,貌似古稀之年,相貌清癯,在此借住多日,經常與大和尚請教律宗學問,尤其是那部《四分律》。
據說這座寺廟的開山祖師,曾經擔任過中土神洲某座著名大寺的上座,還參加過一位三藏法師的譯場。
先前陳平安收斂心神歸位,這位“居士”不願在寺內顯露,便立即施展了遁地法,尋了處山野洞窟“蟬蛻”為一紙符籙,等到陳平安重新散開心神,再悄然返回寺廟,過山門,入客房,點燈抄經。
今天午時,烏雲密佈,天將大雨,一時間白晝晦暗如夜。
頭別木簪的儒衫文士,坐在廊道中的一張蒲團上,手持一串念珠,輕輕捻動珠子。
來這座古寺數月之久,文士身邊並無書童、僕役跟隨,只帶了些許行禮,衣笥、書篋而已,一切從簡。
寺內藏書頗豐,惜半殘蝕,多蟲蛀。大雄寶殿前邊有小池,池中金鯉、鯽數十尾,魚鱗燦燦。按照山志記載,歷史上,曾有仙君異人豢數條小龍於池,皆尺餘長,蛇首四爪,有附近香客自年幼到古稀,甲子光陰,每次來寺廟燒香,都會看幾眼水池,不見它們有任何茁壯老死的跡象,傳聞曾有外鄉蟊賊數次聞風而動,夜中潛入寺廟,捕捉小龍裝入水瓶內,攜帶離去,皆半途逃逸,自行返回寺廟池內,水瓶封禁儼然。只可惜一場暴雨過後,小龍皆隨雲升空,就此銷聲匿跡,如今水中金鯉、金鯽,據說都是受龍氣浸染之緣故,才由最初的青黑轉為金色,它們久聽梵音,晨鐘暮鼓,在此聞道修行,求轉人身。
儒衫文士是個大香客,寺內僧人,之前見其談吐不俗,京城口音純正,懷疑此人狀貌達官顯貴,經常主動攀談,旁敲側擊,後來文士百般解釋自己並非出身官宦家族,久而久之,僧人們恭敬之色漸淡,倨傲轉濃。有一沙彌則篤定此人是大商巨賈,常問諸多外鄉州郡事,經常主動邀請文士一起登山賞景,緣于山巔又一處崖畔,常起白雲,雲勢極寬,凝如玉脂,如雪芝之海,唯山立不移。小沙彌只需叩窗而言“雲起”二字,文士便會換上草鞋,手持兩支掘後山竹根制遊山之杖,借與小沙彌一支,材質輕潔,一同登山,雲霧繚繞滿山,登山時渾然不知是山起入雲,抑或是雲下接山。
寺側有泉淨且冽,山僧以青竹長筒引入灶房,煮茶甘甜。那年老文士在此長住,每日都會抄經,隨身帶有一方古硯,文士經常親自持硯去往青筒,硯池汲泉而歸,用以研墨。後山有御碑亭,為前朝皇帝為太后修福所立,亭外道旁猶有十數石碑,多是當地官員祈雨而起,碑文皆言此寺求雨靈驗,與朝廷奏請寺田幾畝云云。
禺州境內,百里不同天,自古午時便有晴天響雷的異象,而且沛然水氣遇高山而阻,若兩兵相接,沙場對壘,故而山中古寺多暴雨,聲勢驚人,若旱蛟赴壑,急急匆匆,往往短則盞茶功夫,長則一炊,即可復見天日。土人皆言有隱龍行雨至人間,拖尾過此山也。
歷史上,這座古寺曾多次遭受兵災和雷擊,一次次譭棄和重建,所幸寺內功德碑上都記得清楚。
曾有巡夜僧人親眼目睹古怪一幕,電火交織一團,自窗戶而入,亮晃晃竄上屋簷。天火灼燒屋內神像的金粉佛面,熄火之後,佛像面如淚痕,而大殿棟樑、窗戶皆無損,還有一尊騎著獅子的佛象也破裂了,所塗金粉也都熔化如水,其餘顏色如故。
等到現任住持和尚,在此駐錫,開始在升座講法,很快在那之後,每逢夜間雷電,一處塔頂,便會金色綻放,若流星四散。
但是別處再無古怪異象,寺廟一時間香火大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願意繞過諸多道觀、寺廟來此敬香。
不曾想這位和尚竟然為僧人和香客,一一詳細解釋起了他親自繪製圖紙修繕營造的屋脊鴟尾,為何能夠防止雷擊和天火,那寺廟內的塔尖為何要鍍上一層金銀,以及那根直達地底的塔心圓柱,材質是什麼,為何會在古書上被稱為雷公柱,建造地底下那座“龍窟”的用意是什麼……總之按照老和尚的說法,就是其實沒有那麼玄乎,與鬼怪作祟、祥瑞皆無關係,
在那之後,寺廟內外,不管是聽得一知半解,還是完全聽明白了,都覺得再有雷擊天火,好像都無甚意思了。
古古與怪怪,道破就見怪不怪,神神和奇奇,看穿便不值錢了。
只是老和尚如此作為,直接導致原本好起來的香火,再次冷落下去。
為此廟內僧人不是沒有怨言,只是老和尚是大驪朝廷欽定的住持,請神容易送神難吶。
這位在廟內借住的陳居士,也曾好奇詢問,大和尚為何如此“多此一舉”。
老僧的解釋也很簡單,“佛法不當以神異示人。”
若是說得再直白和難聽一點,估計就要直接撂下一句“蠱惑人心”了。
居士便好奇詢問,“佛門有神通,不是方便法門嗎?”
老僧笑言,“終究只是方便法門,並非不二法門。”
雙鬢霜白的書生點頭道:“善。”
“既然居士也信佛,那貧僧就有一問了。”
“大和尚請問。”
“你覺得佛法是厭世之法嗎?”
“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居士沉默片刻,給出這個用來壯膽和當作定心丸的三句義後,“如果僅限於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佛法……自然是厭世的。”
老僧輕輕點頭,笑著離去。
大雨將至,文士站起身行禮。
一位老僧停步還禮,走入廊道中。
老僧笑道:“原來陳居士是修道之人,修行雷法?”
文士點頭道:“不敢說登堂入室,略懂皮毛而已。”
“志怪小說多有記錄,雷火熔寶劍而鞘不焚。《埤雅》有載,陰陽相激,其光為電,其聲為雷,一聲一氣,相輔相成。”
老僧笑道:“如果陳居士是為了修行而來,不管是引雷還是煉物,陳居士豈不是都要白跑一趟?”
畢竟如今寺廟只有避雷而無引雷了。
歷史上本寺有武僧修行神通,作金剛怒目,外出降妖除魔,寺廟為此專門開闢出一座引雷屋室,有那木鞘的百鍊刀、劍,每當雷擊過後,刀劍往往就在鞘中熔為水,而刀鞘依然完整,此外還有各類鍍金、鑲銀的漆器,上面的金銀全部熔化流入專門設置的眾多器皿中,這般熔為水過再凝聚,若是再用山上冶煉秘術重鑄為嶄新刀劍,或是將其熔鍊拿來當成符籙“丹砂”,用作畫符,皆能震懾鬼物邪祟,無往不利。
文士搖頭道:“只是慕名而來,與方丈請教佛理。”
老僧問道:“佛家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律宗最為苦修。陳居士既非佛門中人,為何獨獨對我們律宗感興趣?”
律宗可謂戒律森嚴,持戒修行,公認最苦。
“先難後易難也易。再者不敢與大和尚打誑語,只是在寺內苦修,出了寺廟山門,另有修行法。”
老僧聞言點頭道:“在此敬過香拜過佛,出了山門,也是修行。”
文士問道:“芸芸眾生,各有業障,如何教以因果報應之說?”
老僧笑道:“因果一說,古來聖賢不必信,痴頑愚人不肯信,機巧小人不敢信,中人則不可不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天邊閃電雷鳴過後,驟然間大雨滂沱,就像一座懸天巨湖漏了個口子,大水肆意傾瀉人間。
老僧盤腿而坐,閉目養神。
文士輕輕捻動一顆顆念珠。
簷聲如瀑,雨幕如簾。
水深無聲,大雨不長。
雨後初霽,暖日和風,青山粘雨翠欲滴。
老僧睜開眼,輕聲笑道:“城中桃李愁風雨。”
陳平安會心一笑點頭道,“春在溪頭薺菜花。”
————
在寶瓶洲南方地界,陳平安確實遊歷不多,除了上次與宋前輩一起走過一段山水路程,每次南下,陳平安都是乘坐渡船去往老龍城。先前答應了青蚨坊張彩芹和洪揚波,要去青杏國參加那場儲君的及冠禮,陳平安就想要多瞭解一些青杏國的世情風貌,青蚨坊所在的地龍山渡口,就屬於青杏國柳氏,因為位於齊渡以南,就脫離了大驪藩屬國身份,重整舊山河,柳氏皇帝如今年紀不小了,已經將近古稀之年,本該立儲樹嫡,守器承祧,只是不知為何,柳氏皇帝卻是立幼子為一國儲君,又破例為這位年輕太子舉辦一場對外的及冠禮,也算是一種鋪路。
新任國師是洪揚波的山上老友,而青蚨坊的東家,女子劍修張彩芹,她所在家族,卻不在青杏國境內,而是更南邊的梅霽國,屬於一個將相輩出的頭等豪族了。
梅霽國的天曹郡張氏,在以前的寶瓶洲中部偏南地界,是一個很有底蘊的仙家門閥,只是張家在山上的名氣,要比民間更大。
一個陳平安分身,先前就下榻於張氏開設在青杏國京城內的仙家客棧,一座仙家客棧,山水邸報肯定是優先提供本國仙府的奇人異事,而且類似青杏國這樣的小國,經常會邀請文壇領袖執筆,或是臧否人物的月旦評,或是罵幾句鄰國。還會抄錄國手之間的棋譜,也有某些仙子與某某俊彥的愛恨情仇,總之五花八門,什麼內容都有。
餘霞散綺後,圓月又搖金。
一位神色木訥的背劍少年,獨自行走在荒郊野嶺月夜中。
憑藉月色照耀和異於尋常的眼力,少年正在翻看一本兵書。
這是一處潦草打掃過的戰場遺址。
早年青杏國朝廷辦了場水陸法會,戶部撥下來的銀子,層層剋扣,八萬兩紋銀
,最後真正用在這邊的,恐怕還不到八千兩。
天不管地不管,朝廷想管管不了,修士管過還吃個大虧。
故而淫祠神祇,山精-水怪,兇鬼惡煞,陰靈邪祟,紛紛聚集在這方圓千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