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八十章 也在心鄉
大泉王朝京城蜃景城,清晨時分,雨後初霽,楊柳依依,清景在新春,綠黃才半勻,詩家道得此時此景,百姓言語道不得,卻也看得真切,三輛馬車在京城西一處街道緩緩停下,一眾男女紛紛下了馬車,旁邊就是一座池水幽幽的荷塘,一位身材修長的錦衣女子沒有著急去往目的地,而是走向水畔,她伸出雪白如玉的手掌,扶住微涼的青石欄杆,雨過碧玉天,水浮團圓葉。
這女子比美景更動人。
她彎曲手指,擦了擦手心,隨意擰轉手腕,轉頭望去,他們沒有打攪自己的賞景,只是站在街巷口那邊耐心等著,其中有個一隻袖管空空筆直下垂的男人,身邊站著個的看似性情溫婉的佩刀女子,她會心一笑,難為自己還要給他們當月老牽紅線,姚家之字輩的男女,如今都不年輕了,唯一一個沒有著落的,就是這位京城府尹大人了,只因為在戰場上撿回一條命,落了個瘸腿少了條胳膊的下場,這些年就有破罐子破摔的嫌疑,當然弟弟眼光確實也高,一些個趨炎附勢奔著他身份頭銜而來的權貴女子,他自然是瞧不上眼的。
這一行人,便是大泉女帝姚近之。京城府尹姚仙之,他身邊站著的女修,劉懿,小名鴛鴦,道號“宜福”,劉懿如今是大泉王朝的三等供奉,前不久朝廷一紙調令,將她抽調到了蜃景府尹衙署,擔任姚仙之的貼身扈從,這當然是皇帝陛下假公濟私了,只是劉懿卻也沒有拒絕。
新任國師韓-光虎,金甲洲人氏。首席皇室供奉劉宗,來自藕花福地。少年簡明,道號越人歌,出身寶瓶洲,腋下夾著一把法刀“名泉”。還有一個眼角已經遮掩不住魚尾紋的婦人,姚嶺之,大泉女帝的妹妹,京城府尹的姐姐,自從丟了那把“名泉”之後,就徹底收心了,不再跟各路江湖人氏和綠林豪客打交道。
姚近之要去一座小道觀,見一個本該喊她一聲嫂子的前朝皇子,劉茂,如今禮部金玉譜牒上邊的龍洲道人。
小道觀名為黃花觀,位於蜃景城最西邊。
姚近之走向街巷口,抬起雙手,呵了口霧氣,姚嶺之丟了個眼神給弟弟,示意他別傻愣著了,趕緊走在前邊給陛下帶路。
大泉王朝歷來崇道,京城內道觀數量眾多,黃花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道觀。
曾是大泉立國沒多久,太宗皇帝用來祈福的敕建道觀,供奉在道家譜系中地位尊崇的三官大帝。
稍大一點的馬車,難以通過那些曲折的狹窄巷弄。
姚嶺之陪著皇帝陛下走在光線昏暗的陋巷中,輕聲道:“陛下,司禮監和禮部衙門那邊,都有人通知黃花觀劉茂今天準備好接駕事宜,不過原本是讓他在辰時候著,我們這會兒提前了一個時辰,不知道劉茂那邊……”
姚近之笑道:“黃花觀那邊,觀主加上常住道人,總共才三人,讓他劉茂還怎麼接駕?都隨意了。”
其實道號“龍洲”的觀主劉茂,一大清早就等在門口這邊,換上了一身潔淨道袍,秉拂塵,雙手疊放腹部,閉目養神。
還有倆孩子,不情不願陪著觀主師父,起了個大早,揉著眼睛,打著哈欠,迷迷糊糊的,師父也沒說要迎接誰,這都等了小半個時辰了,實在累人。
就在前不久,劉茂說自己準備結丹了,希望朝廷這邊能幫忙安排一處道場。
道觀大門上張貼有兩尊氣態威嚴的彩繪靈官像,等人高。
在那位賒刀人曾先生的“引薦”之下,於今年開春時節擔任大泉國師的韓-光虎笑道:“陛下,這劉茂的修道資質不差啊,四十來歲就有機會結丹。”
只要不跟那些不講道理的年輕修士比較,這位大泉前朝的三皇子殿下,若真能在不惑之年結金丹,當得起“天才”一說。
現在就看陛下的想法,是打算讓龍洲道人就此魚躍龍門,還是打算將三皇子劉茂這輩子就停留在龍門境修為了。
可能這個答案,需要等到陛下與那位昔年的“小叔子”見過面,也可能其實陛下心中早有定論,今日“駐蹕”黃花觀,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據說黃花觀這邊,劉茂每年都會將親筆撰寫的青詞綠章、三官手書和節慶符籙,主動請人送入宮內,陛下也會轉贈給一些依舊在朝堂當差的文武老臣,其實意思很簡單,就是劉茂藉此機會,幫著皇帝陛下證明一事,大泉劉氏先帝的兒子劉茂,還活得好好的,陛下隆恩,劉茂感激涕零,故而潛心修道之餘,願為姚氏新朝略盡綿薄之力。
不知不覺,走著走著,姚嶺之就與韓國師更換了位置,她與師父劉宗,還有少年簡明一同走在小巷最後。
走在前邊的姚仙之一瘸一拐,放緩腳步,轉頭笑道:“國師,這個劉茂,可不是省油的燈,打小就城府深沉,擅長算計和籠絡人心,要不是他跑去當道士了,輪不著我當京城府尹,我姐那邊的江湖事,也該是劉茂一併打理了,這廝的才情,確實是好,就說當年前朝編撰的那部《元貞十二年大簿括地誌》,四百多卷的大部頭著作,其實真正負責提綱掣領的總裁官,就是劉茂。”
“前些年我一直盯著他,還算老實,而且劉茂還是個精通術算的高手,書架上邊好些算數著作,我都是看天書,不過我覺得劉茂這些年修心養性,可能一開始還有點想法,如今卻不是做做樣子,是真打算安心修道了。上次我來這邊,還與我說了些推心置腹的言語,當然,話是難聽了點,反正劉茂打小就喜歡跟那些他打心底瞧不上眼的人,故意說話陰陽怪氣。”
姚嶺之小心翼翼瞥了眼皇帝陛下的臉色,看不出什麼,加快腳步,伸手擰了一把這個弟弟的肋部,提醒他別妄言劉茂。
姚仙之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說出真正的心裡話,陳先生說過,劉茂這傢伙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只需運作得當,說不定大泉王朝未來百年之內,可以多出一個幫忙綿延國運的元嬰供奉。正因為陳先生有這個判斷,姚仙之才敢在今天這麼說,不然當了這麼久的府尹大人,真當他是個酒囊飯袋嗎?
姚近之笑了笑,不置可否。
姚仙之輕聲道:“到了。”
轉入一條巷弄拐角,黃花觀那邊,劉茂收斂心神,手捧拂塵,走到小巷中央位置,等到皇帝陛下一行人走近,劉茂打了個道門稽首,“黃花觀住持道士劉茂,拜見皇帝陛下。”
劉茂起身後,再次行稽首禮,“劉茂見過國師,府尹大人。”
姚近之笑道:“不必多禮。劉茂,我們好像多年沒見面了?”
相較於那個野心勃勃、狂悖無禮的大皇子,姚近之對這個劉茂,其實沒有太多私人恩怨。
道觀裡邊的兩個小道童,當場傻眼,滿腦子一團漿糊,什麼禮數都給忘了,何況他們懂什麼禮數,師父平日裡也沒教過啊。
所幸好像那位皇帝陛下也不生氣,反而是姚仙之伸手按住個小道童的腦袋,調侃道:“怎麼不皮了?平時的那股子橫勁呢?”
劉茂神色愈發恭敬,再不以道門稽首,以臣子行彎腰揖禮,輕聲道:“啟稟陛下,距離上次一別,十餘年,快若彈指一揮間。”
韓-光虎打量著這個觀主,劉茂作為前朝餘孽,能在陛下的眼皮底下活到今天,果然不是沒有理由的。
進了道觀,姚嶺之臨時提出要去道觀主殿祭拜,眾人視野所見,唯有饗殿和寢殿各一,因為是皇家敕建,道觀雖小,規格卻不低,饗殿深廣肅穆,光線略暗,暖閣去殿不過三尺,兩者間以黃色龍幔遮掩,鋪設有一幅華貴地衣,放了兩把古色古香的交椅,褥以團龍黃錦,用孔雀翎織正面龍。只是神臺那邊祭品簡陋,簋中只有三塊肉,黍數粒而已,禮器粗樸,多是硃紅木器。
劉茂立即取來一支香筒,等到皇帝陛下捻出三炷香,眾人皆腳步輕輕,退出大殿。
皇帝陛下敬過香,沒有立即走出大殿,而是推開那道黃幔簾子,去暖閣那邊看了一會兒。
其實劉茂這一脈,在前朝大泉劉氏的皇家宗譜那邊,不屬於高祖皇帝子嗣,而是太宗皇帝后裔。
所以姚近之有意將劉茂安置在這座太宗皇帝手上敕建而成的道觀,也不能說她是毫無用意。
姚近之跨出門檻,不去更為寬敞的客堂,反而說去劉茂書房那邊坐坐,人多屋子小,尤其書房內就兩張椅子,而且一看就是嶄新的木工。
劉茂始終面無表情。
修道之前,貴為皇子殿下,滿堂華貴,觥籌交錯,御製紅燭粗如臂,夜白如晝,主人也嫌不夠熱鬧。
修道之後,兩人共處,就覺喧譁。
韓-光虎眼尖,瞥見書房牆上一幅裝裱
簡陋的小字,抄錄自道教經典《黃庭經》,咋看之下,一氣呵成,渾然天成。可若是細看,卻是兩種字跡,末尾十六字,是“分道散軀,恣意化形,上補真人,天地同生”。
這女子比美景更動人。
她彎曲手指,擦了擦手心,隨意擰轉手腕,轉頭望去,他們沒有打攪自己的賞景,只是站在街巷口那邊耐心等著,其中有個一隻袖管空空筆直下垂的男人,身邊站著個的看似性情溫婉的佩刀女子,她會心一笑,難為自己還要給他們當月老牽紅線,姚家之字輩的男女,如今都不年輕了,唯一一個沒有著落的,就是這位京城府尹大人了,只因為在戰場上撿回一條命,落了個瘸腿少了條胳膊的下場,這些年就有破罐子破摔的嫌疑,當然弟弟眼光確實也高,一些個趨炎附勢奔著他身份頭銜而來的權貴女子,他自然是瞧不上眼的。
這一行人,便是大泉女帝姚近之。京城府尹姚仙之,他身邊站著的女修,劉懿,小名鴛鴦,道號“宜福”,劉懿如今是大泉王朝的三等供奉,前不久朝廷一紙調令,將她抽調到了蜃景府尹衙署,擔任姚仙之的貼身扈從,這當然是皇帝陛下假公濟私了,只是劉懿卻也沒有拒絕。
新任國師韓-光虎,金甲洲人氏。首席皇室供奉劉宗,來自藕花福地。少年簡明,道號越人歌,出身寶瓶洲,腋下夾著一把法刀“名泉”。還有一個眼角已經遮掩不住魚尾紋的婦人,姚嶺之,大泉女帝的妹妹,京城府尹的姐姐,自從丟了那把“名泉”之後,就徹底收心了,不再跟各路江湖人氏和綠林豪客打交道。
姚近之要去一座小道觀,見一個本該喊她一聲嫂子的前朝皇子,劉茂,如今禮部金玉譜牒上邊的龍洲道人。
小道觀名為黃花觀,位於蜃景城最西邊。
姚近之走向街巷口,抬起雙手,呵了口霧氣,姚嶺之丟了個眼神給弟弟,示意他別傻愣著了,趕緊走在前邊給陛下帶路。
大泉王朝歷來崇道,京城內道觀數量眾多,黃花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道觀。
曾是大泉立國沒多久,太宗皇帝用來祈福的敕建道觀,供奉在道家譜系中地位尊崇的三官大帝。
稍大一點的馬車,難以通過那些曲折的狹窄巷弄。
姚嶺之陪著皇帝陛下走在光線昏暗的陋巷中,輕聲道:“陛下,司禮監和禮部衙門那邊,都有人通知黃花觀劉茂今天準備好接駕事宜,不過原本是讓他在辰時候著,我們這會兒提前了一個時辰,不知道劉茂那邊……”
姚近之笑道:“黃花觀那邊,觀主加上常住道人,總共才三人,讓他劉茂還怎麼接駕?都隨意了。”
其實道號“龍洲”的觀主劉茂,一大清早就等在門口這邊,換上了一身潔淨道袍,秉拂塵,雙手疊放腹部,閉目養神。
還有倆孩子,不情不願陪著觀主師父,起了個大早,揉著眼睛,打著哈欠,迷迷糊糊的,師父也沒說要迎接誰,這都等了小半個時辰了,實在累人。
就在前不久,劉茂說自己準備結丹了,希望朝廷這邊能幫忙安排一處道場。
道觀大門上張貼有兩尊氣態威嚴的彩繪靈官像,等人高。
在那位賒刀人曾先生的“引薦”之下,於今年開春時節擔任大泉國師的韓-光虎笑道:“陛下,這劉茂的修道資質不差啊,四十來歲就有機會結丹。”
只要不跟那些不講道理的年輕修士比較,這位大泉前朝的三皇子殿下,若真能在不惑之年結金丹,當得起“天才”一說。
現在就看陛下的想法,是打算讓龍洲道人就此魚躍龍門,還是打算將三皇子劉茂這輩子就停留在龍門境修為了。
可能這個答案,需要等到陛下與那位昔年的“小叔子”見過面,也可能其實陛下心中早有定論,今日“駐蹕”黃花觀,就是走個過場而已。
據說黃花觀這邊,劉茂每年都會將親筆撰寫的青詞綠章、三官手書和節慶符籙,主動請人送入宮內,陛下也會轉贈給一些依舊在朝堂當差的文武老臣,其實意思很簡單,就是劉茂藉此機會,幫著皇帝陛下證明一事,大泉劉氏先帝的兒子劉茂,還活得好好的,陛下隆恩,劉茂感激涕零,故而潛心修道之餘,願為姚氏新朝略盡綿薄之力。
不知不覺,走著走著,姚嶺之就與韓國師更換了位置,她與師父劉宗,還有少年簡明一同走在小巷最後。
走在前邊的姚仙之一瘸一拐,放緩腳步,轉頭笑道:“國師,這個劉茂,可不是省油的燈,打小就城府深沉,擅長算計和籠絡人心,要不是他跑去當道士了,輪不著我當京城府尹,我姐那邊的江湖事,也該是劉茂一併打理了,這廝的才情,確實是好,就說當年前朝編撰的那部《元貞十二年大簿括地誌》,四百多卷的大部頭著作,其實真正負責提綱掣領的總裁官,就是劉茂。”
“前些年我一直盯著他,還算老實,而且劉茂還是個精通術算的高手,書架上邊好些算數著作,我都是看天書,不過我覺得劉茂這些年修心養性,可能一開始還有點想法,如今卻不是做做樣子,是真打算安心修道了。上次我來這邊,還與我說了些推心置腹的言語,當然,話是難聽了點,反正劉茂打小就喜歡跟那些他打心底瞧不上眼的人,故意說話陰陽怪氣。”
姚嶺之小心翼翼瞥了眼皇帝陛下的臉色,看不出什麼,加快腳步,伸手擰了一把這個弟弟的肋部,提醒他別妄言劉茂。
姚仙之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說出真正的心裡話,陳先生說過,劉茂這傢伙是真的心灰意冷了,只需運作得當,說不定大泉王朝未來百年之內,可以多出一個幫忙綿延國運的元嬰供奉。正因為陳先生有這個判斷,姚仙之才敢在今天這麼說,不然當了這麼久的府尹大人,真當他是個酒囊飯袋嗎?
姚近之笑了笑,不置可否。
姚仙之輕聲道:“到了。”
轉入一條巷弄拐角,黃花觀那邊,劉茂收斂心神,手捧拂塵,走到小巷中央位置,等到皇帝陛下一行人走近,劉茂打了個道門稽首,“黃花觀住持道士劉茂,拜見皇帝陛下。”
劉茂起身後,再次行稽首禮,“劉茂見過國師,府尹大人。”
姚近之笑道:“不必多禮。劉茂,我們好像多年沒見面了?”
相較於那個野心勃勃、狂悖無禮的大皇子,姚近之對這個劉茂,其實沒有太多私人恩怨。
道觀裡邊的兩個小道童,當場傻眼,滿腦子一團漿糊,什麼禮數都給忘了,何況他們懂什麼禮數,師父平日裡也沒教過啊。
所幸好像那位皇帝陛下也不生氣,反而是姚仙之伸手按住個小道童的腦袋,調侃道:“怎麼不皮了?平時的那股子橫勁呢?”
劉茂神色愈發恭敬,再不以道門稽首,以臣子行彎腰揖禮,輕聲道:“啟稟陛下,距離上次一別,十餘年,快若彈指一揮間。”
韓-光虎打量著這個觀主,劉茂作為前朝餘孽,能在陛下的眼皮底下活到今天,果然不是沒有理由的。
進了道觀,姚嶺之臨時提出要去道觀主殿祭拜,眾人視野所見,唯有饗殿和寢殿各一,因為是皇家敕建,道觀雖小,規格卻不低,饗殿深廣肅穆,光線略暗,暖閣去殿不過三尺,兩者間以黃色龍幔遮掩,鋪設有一幅華貴地衣,放了兩把古色古香的交椅,褥以團龍黃錦,用孔雀翎織正面龍。只是神臺那邊祭品簡陋,簋中只有三塊肉,黍數粒而已,禮器粗樸,多是硃紅木器。
劉茂立即取來一支香筒,等到皇帝陛下捻出三炷香,眾人皆腳步輕輕,退出大殿。
皇帝陛下敬過香,沒有立即走出大殿,而是推開那道黃幔簾子,去暖閣那邊看了一會兒。
其實劉茂這一脈,在前朝大泉劉氏的皇家宗譜那邊,不屬於高祖皇帝子嗣,而是太宗皇帝后裔。
所以姚近之有意將劉茂安置在這座太宗皇帝手上敕建而成的道觀,也不能說她是毫無用意。
姚近之跨出門檻,不去更為寬敞的客堂,反而說去劉茂書房那邊坐坐,人多屋子小,尤其書房內就兩張椅子,而且一看就是嶄新的木工。
劉茂始終面無表情。
修道之前,貴為皇子殿下,滿堂華貴,觥籌交錯,御製紅燭粗如臂,夜白如晝,主人也嫌不夠熱鬧。
修道之後,兩人共處,就覺喧譁。
韓-光虎眼尖,瞥見書房牆上一幅裝裱
簡陋的小字,抄錄自道教經典《黃庭經》,咋看之下,一氣呵成,渾然天成。可若是細看,卻是兩種字跡,末尾十六字,是“分道散軀,恣意化形,上補真人,天地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