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31章 第 131 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琉璃廠博古齋可以允許普通百姓購置古玩了,這是一個信號,意味著古玩市場正在向普通老百姓張開大門。
初挽其實一直在等著這種政策變動,也時常打聽著,現在知道總算允許老百姓買文物,便挑了個沒課的時候,過去琉璃廠逛了逛。
琉璃廠街面擴大後,非文物部門的三產也進駐了,於是街面上到處充斥著旅遊紀念品和工藝製作品,過來這裡的遊客大部分是衝著這個去的。
幾家正經經營文物的文物商店卻是門可羅雀,沒什麼人過來,就算有幾個客人,都是穿著體面的中山裝,一看就是政府官員,或者文化界的人物。
也是因為政策才改動,外面消息還沒傳出去,後來出現的倒爺以及喝街的販子以及掃地皮的鏟子還沒出現。
至於普通老百姓,對於這些老物件更是不感興趣,大眾對古董的興趣和價值還沒有概念,人們忙碌於排號分房子提職稱,忙碌於買三轉一響,那些條件好起來已經可以過來旅遊的,便是經過琉璃廠,眼睛看到的依然是帶著洋氣時髦的旅遊紀念品。
初挽在幾家文物商店隨便逛了逛,最後走進了博古齋。
這博古齋有些歷史了,開業於本世紀二十年代,主要是經營金石陶瓷以及字畫碑貼的。解放後,成為了北京旅遊局選定的定點商店,對國外遊客開放,購買只能用外匯券。
如今的博古齋分為內櫃和外櫃,外櫃只對外國人開放,那裡面的物件一般都是非收藏級別的,價格也比較貴,但是內櫃則是隻對中國人開放的,不賣給外國人的。
初挽先進行登記,之後走進了內櫃,一進去便見櫃檯上琳琅滿目地擺著各樣收藏品。
她打眼看過,都是官窯珍品,上面列著價標,最貴的雍正年間的能賣到四五百塊,乾隆官窯的大概四百一件,至於後面的官窯則不值錢了,也就是一百多,畢竟年份比較淺。
初挽看了一番,對她來說,價格還是高了,雖然現在有錢了,但後面機會還很多,買了這清朝官窯貨,又受限於文物法規定,六七年內別想賣出去,那不是直接把錢給砸進去困住了麼。
不過她來博古齋,想等的是一個即將出現的大好機會。
前兩年,山東一家博物館需要購進一批明清瓷器,委託了琉璃廠博古齋來收購,當時說好的是這一批資金已經馬上審批到位,這種情況下,琉璃廠博古齋便佔用自己的一部分收購經費來收購了一批明清官窯瓷器。
可誰知道,山東博物館的資金審批卻出現了問題,因為領導更換原因,這個流程竟然一直耽擱延誤下來。
博古齋為了這個,自然是焦急萬分。
要知道為什麼那些農民排著長隊來上繳瓷器,只能八塊錢一件,且每天還要定量,是因為文物商店本身每年經費有限。
他們隸屬於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經費也是要層層審批下來的。
代替山東博物館收購的這批瓷器,約莫有一百多件,都是精挑細選過的,但是山東博物館遲遲無法籌措出這一批資金,博古齋只能將自己的經費一直砸在裡面。
可以說,他們現在正是急不可耐的時候。
等博古齋熬到一定時候,那邊山東博物館徹底不要了,他們就會將這一批瓷器論堆賣出去,這一批瓷器裡面不少都是明清大開門精品瓷器,各色名窯囊括其中,如果能咬牙一口氣把這批貨給盤下來,再過十幾年,翻倍千倍萬倍都有可能,那她就有了第一批家底,以後風吹雨打,這就是她發家的本錢。
她就這麼隨意逛著,又問了問服務員,打聽了那批瓷器,那服務員卻是道:“那是給山東博物館的,當然不可能賣給私人!”
一時又好奇:“你怎麼知道?”
初挽見此,便明白,事情還沒發展到這個時候。
不過這樣也好,那一批瓷器要兩萬塊,她一時根本不可能拿出那麼多錢來,時機沒到,正好可以給她時間慢慢籌錢。
其實眼下,弄錢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刀鶴兮的寶香齋了。
在這個年代,好瓷器想賣高價並不容易,賣給文物商店有管制,價格死死地壓著。賣給私人的話,那就得等南方發財的大款,或者好這一口的文化人。
想賣,必須有渠道,她如果著急想換錢,不是那麼容易的。
她現在要一筆大錢,這筆錢不好通過胡經理或者聶南圭經手,那就得自己來。
而這個年代,能讓她把手頭的好東西儘快變現換成錢的,只有寶香齋。
刀鶴兮是西方背景,駐足香港,在香港開的珠寶和文物公司,在大陸和外貿公司都有合作。
要知道,在十年前,國內的文物商店都是掛在外貿部門下面的,也就是後來,一紙文件,文物商店才和外貿公司脫鉤。
但是因為這層歷史關係,文物商店依然會給外貿公司供貨,刀鶴兮也就仗著自己的香港背景,和外貿部門合作緊密,藉著這個由頭,開設了寶香齋。
寶香齋開在香山腳下,明面上是一個文化交流社團,但其實幹的勾當和潘家園舊貨市場差不多,只不過那邊門檻要比潘家園這種舊貨市場高上不知道多少。
能去寶香齋的都是大行家,但凡在寶香齋交易的物件,寶香齋都是過目的,一旦有假,寶香齋會動用交流會的規則,售假者雙倍賠付,而且終身不許踏入寶香齋一步。
也是因為這個,寶香齋自然吸引了不少大收藏家,文化名人,爆發的大款,或者說有錢的港商。
初挽其實一直在等著這種政策變動,也時常打聽著,現在知道總算允許老百姓買文物,便挑了個沒課的時候,過去琉璃廠逛了逛。
琉璃廠街面擴大後,非文物部門的三產也進駐了,於是街面上到處充斥著旅遊紀念品和工藝製作品,過來這裡的遊客大部分是衝著這個去的。
幾家正經經營文物的文物商店卻是門可羅雀,沒什麼人過來,就算有幾個客人,都是穿著體面的中山裝,一看就是政府官員,或者文化界的人物。
也是因為政策才改動,外面消息還沒傳出去,後來出現的倒爺以及喝街的販子以及掃地皮的鏟子還沒出現。
至於普通老百姓,對於這些老物件更是不感興趣,大眾對古董的興趣和價值還沒有概念,人們忙碌於排號分房子提職稱,忙碌於買三轉一響,那些條件好起來已經可以過來旅遊的,便是經過琉璃廠,眼睛看到的依然是帶著洋氣時髦的旅遊紀念品。
初挽在幾家文物商店隨便逛了逛,最後走進了博古齋。
這博古齋有些歷史了,開業於本世紀二十年代,主要是經營金石陶瓷以及字畫碑貼的。解放後,成為了北京旅遊局選定的定點商店,對國外遊客開放,購買只能用外匯券。
如今的博古齋分為內櫃和外櫃,外櫃只對外國人開放,那裡面的物件一般都是非收藏級別的,價格也比較貴,但是內櫃則是隻對中國人開放的,不賣給外國人的。
初挽先進行登記,之後走進了內櫃,一進去便見櫃檯上琳琅滿目地擺著各樣收藏品。
她打眼看過,都是官窯珍品,上面列著價標,最貴的雍正年間的能賣到四五百塊,乾隆官窯的大概四百一件,至於後面的官窯則不值錢了,也就是一百多,畢竟年份比較淺。
初挽看了一番,對她來說,價格還是高了,雖然現在有錢了,但後面機會還很多,買了這清朝官窯貨,又受限於文物法規定,六七年內別想賣出去,那不是直接把錢給砸進去困住了麼。
不過她來博古齋,想等的是一個即將出現的大好機會。
前兩年,山東一家博物館需要購進一批明清瓷器,委託了琉璃廠博古齋來收購,當時說好的是這一批資金已經馬上審批到位,這種情況下,琉璃廠博古齋便佔用自己的一部分收購經費來收購了一批明清官窯瓷器。
可誰知道,山東博物館的資金審批卻出現了問題,因為領導更換原因,這個流程竟然一直耽擱延誤下來。
博古齋為了這個,自然是焦急萬分。
要知道為什麼那些農民排著長隊來上繳瓷器,只能八塊錢一件,且每天還要定量,是因為文物商店本身每年經費有限。
他們隸屬於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經費也是要層層審批下來的。
代替山東博物館收購的這批瓷器,約莫有一百多件,都是精挑細選過的,但是山東博物館遲遲無法籌措出這一批資金,博古齋只能將自己的經費一直砸在裡面。
可以說,他們現在正是急不可耐的時候。
等博古齋熬到一定時候,那邊山東博物館徹底不要了,他們就會將這一批瓷器論堆賣出去,這一批瓷器裡面不少都是明清大開門精品瓷器,各色名窯囊括其中,如果能咬牙一口氣把這批貨給盤下來,再過十幾年,翻倍千倍萬倍都有可能,那她就有了第一批家底,以後風吹雨打,這就是她發家的本錢。
她就這麼隨意逛著,又問了問服務員,打聽了那批瓷器,那服務員卻是道:“那是給山東博物館的,當然不可能賣給私人!”
一時又好奇:“你怎麼知道?”
初挽見此,便明白,事情還沒發展到這個時候。
不過這樣也好,那一批瓷器要兩萬塊,她一時根本不可能拿出那麼多錢來,時機沒到,正好可以給她時間慢慢籌錢。
其實眼下,弄錢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刀鶴兮的寶香齋了。
在這個年代,好瓷器想賣高價並不容易,賣給文物商店有管制,價格死死地壓著。賣給私人的話,那就得等南方發財的大款,或者好這一口的文化人。
想賣,必須有渠道,她如果著急想換錢,不是那麼容易的。
她現在要一筆大錢,這筆錢不好通過胡經理或者聶南圭經手,那就得自己來。
而這個年代,能讓她把手頭的好東西儘快變現換成錢的,只有寶香齋。
刀鶴兮是西方背景,駐足香港,在香港開的珠寶和文物公司,在大陸和外貿公司都有合作。
要知道,在十年前,國內的文物商店都是掛在外貿部門下面的,也就是後來,一紙文件,文物商店才和外貿公司脫鉤。
但是因為這層歷史關係,文物商店依然會給外貿公司供貨,刀鶴兮也就仗著自己的香港背景,和外貿部門合作緊密,藉著這個由頭,開設了寶香齋。
寶香齋開在香山腳下,明面上是一個文化交流社團,但其實幹的勾當和潘家園舊貨市場差不多,只不過那邊門檻要比潘家園這種舊貨市場高上不知道多少。
能去寶香齋的都是大行家,但凡在寶香齋交易的物件,寶香齋都是過目的,一旦有假,寶香齋會動用交流會的規則,售假者雙倍賠付,而且終身不許踏入寶香齋一步。
也是因為這個,寶香齋自然吸引了不少大收藏家,文化名人,爆發的大款,或者說有錢的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