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人口和城市
至於俄國,發揮依舊穩定,根據東非政府的預測,俄國人口可能已經突破一億五千萬大關。
“截止到今年,我國城鎮化率水平達到百分之二十八點七,全國城鎮人口突破三千萬大關,在城鎮化上再一次邁出堅實的一步。”
在一五計劃之前,東非城鎮化水平在百分之二十三上下,二五計劃完成時,東非城鎮化水平大約提高了五?百分點。
這個成績還是比較出色的,前世蘇聯頭兩個五年計劃,城市化水平大約提高了百分之十左右,雖然東非只達到了蘇聯的一半。
但主要原因在於東非五年計劃制定策略和蘇聯不同,東非五年計劃制定更加註重穩定,而蘇聯頭兩個五年計劃相較而言更加激進,所以蘇聯集全國之力在短時間高強度發展工業,成效比東非高也是正常。
再者說兩國開展五年計劃初期所面對的國情不同,沙俄時期,俄國城市化最高才達到百分之十八左右,而東非在一五計劃之前就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三。
而在蘇俄時期,因為國內局勢動盪,戰爭對初期政權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城市化水平不增反降,最低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六,等到蘇聯開展五年計劃時,蘇聯城市化水平才重新恢復到百分之十八,也就是俄國戰()
前水平。
而城市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蘇聯的五年計劃成效更加顯著,這就像考試一樣,低分選手的上升空間高,潛力大。
而東非則不然,東非工業發展具有連續性,在九十年代實際上就展開了五年計劃初步探索,在20世紀也能更加得心應手,同時受到外部因素干預小。
這個外部因素除了其他國家入侵以外,還包括世界市場的影響,蘇聯五年計劃時,正值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蕭條,而東非沒有這樣的機遇,所以東非工業計劃開展相對蘇聯而言,比較中規中矩。
羅宋接著其說道:“城市人口在過去十年裡持續增長,人口規模也從一千多萬翻了近一倍之多。”
在一五計劃之前,東非城市人口是一千八百萬左右,而等到二五計劃將要結束時,東非工業人口增加到三千多萬,其中除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以外,東非全國人口增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1900年東非人口只有八千多萬,而現在已經過億,在城市化率不變的情況下,東非城市人口也會大量增加,所以東非城市人口增長和本國工業發展政策息息相關,如果沒有良好的政策引導,人口增長甚至會成為工業發展負擔。
“截止到今年十月份,我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已經達到六十三個,其中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首次破百萬,蒙巴薩人口也增加到九十萬,同時有十二座城市人口突破五十萬。”
東非城市發展速度是比較迅速的,雖然東非超百萬的城市只有一座,而且只是剛剛超過百萬,放在其他國家依舊不太顯眼,但是東非人口超過五十萬的中型城市數量多,超十萬的城市也不少。
同期德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有四十多座,柏林人口更是接近三百萬,其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這也可以看出如今東非工業和德國之間的差距,東非人口將近是德國的一倍,但城市人口數量只達到上個世紀後期德國水平。
“我國中大型城市主要集中在東西沿海以及中部地區,其中西部和莫桑比克地區城市人口增速最快,其他地區城市人口增長相較而言比較緩慢。”
產業和交通佈局,使得東非城市發展相對均衡,尤其有利於貝拉,卡賓達,羅安達以及東非首都萊茵等新興城市發展。
這也使得東非的政策向這些地區傾斜,不然的話像達累斯薩拉姆等老牌城市人口恐怕早就在上個世紀就突破百萬了。
東非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就比如美國城市化也在百分之五十上下,比東非高出了近二十個百分點,不過東非城鎮化水平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堅實的向著工業化強國的方向邁進。
除了本國公民以外,黑人人口數據也是東非政府比較關注的,不過隨著兩個五年計劃的開展,東非的黑人數量恐怕再一次迎來巨大折損。
果然,羅宋說道:“截止到1909年,我國非法勞工數量大約七百多萬,絕大部分分佈於西部,南部和北部。”
東非黑人人口已經徹底跌落千萬,在東非人口結構中幾乎造不成任何影響,就算這個時候來個東非版“解放黑奴”運動,也不可能對東非社會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