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三十六章 輕工業

隨著時間推進,日俄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而與之伴隨的則是東非一五計劃下東非國內眾多工業項目完成並且投產。

一五計劃是推動東非工業化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的重要性國策,這也使得東非工業品產量從1903年開始進入進一步快速增加階段。

“從1901年開始到現在,東非工業化進程不斷加速,大量工業產品實現國產化,而這些產品只要生產出來,他們就必然要面臨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就是這些產品賣給誰?”

“從九十年代開始,國家就已經開始營造國家大市場,但是單靠國內市場來保證東非工業化生產雖然可行,卻也有著很大的負面效應,從而產生分配矛盾,這種矛盾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消弭的。”

“所以我國必須依靠國外市場來疏解這種國內供需關係的不穩定性,即便是工業化初期,大量工業產品迅速生產,也會導致供大於求的形式,而通過對外商品輸出,能在一定程度上來緩解國內分配問題上的不統一性。”

蘇聯頭兩個五年計劃為什麼能蓬勃發展,除了當時世界各國經濟危機的極佳形勢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通過重新分配手段,創造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從而使得蘇聯工業體系建立後,本國工業發展能夠實現正向循環。

東非則和美國類似,都是通過殖民手段從而創造了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原本移民群體是真正意義的無產人群,不僅沒有物質上的財產,同時沒有工作和收入,但是移民後通過掠奪的形式,從而獲得原住民的土地,在此基礎上經營創造價值。

所以思維特所說的國內大市場也是目前東非工業建設的基礎保證,東非正處於農業國向工業國的過渡階段,農業依舊是東非經濟的主體,而東非農民的消費能力水平在世界平均線以上。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紡織業為首的東非輕工業,過去大部分輕工業產品幾乎都被本國農業人口消費掉,只有少量作為基礎工業品出口德國等發達國家作為新的工業生產原材料再進行進一步加工。

思維特提到:“隨著西部紡織業的建設,和原來各地區紡織業的擴產,以及技術進步,機械效率提升等等因素,我國紡織業生產迎來巨大進步。”

“東非並不缺乏紡織業生產所需的棉,麻,絲,毛等基礎材料,過去東非棉花種植面積一直在不斷擴大,從北部到南部,從東部到西部,大量棉花田建設投產,品種類型多樣,其中長絨棉產量已經僅次於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