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摩托
膠州港。
一場商品展會在當地召開,當前膠州港已經和昔日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東,德,奧三國和遠東貿易的交互中心,膠州發展日新月異,人口達到了三十萬左右,這僅僅指的是市區人口,而同時期之所濟南人口才二十多萬。
膠州也成了達官顯貴,商賈雲集之地,成為北方地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在淮海經濟區內人口僅次於開封,但是經濟上顯然更強。
而人口集中,使得膠州也醞釀了一定的市場,東非第一批對遠東帝國出口的內燃機動力車也在這裡上岸,不過數量並不多,總共就五臺。
隨著操作人員的演示,這輛笨重的“自行車”在早已經完成路面硬化的膠州市區街道上跑了起來。
“這就是摩托車,東非進口的高檔貨,就看著兩個輪子就能跑起來,和自行車原理差不多,只不過它可以自行提供動力。”
“這車為什麼叫摩托?”
“因為這東非也是德意志國家,摩托是德語機器的兩輪車的縮寫,所以有這個名字。”
雖然摩托車發明從德國變成了東非,但是東非仍是德語國家,所以摩托這個詞沒有發生變更,而且摩托一聽就不是本土產物,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加上這種賽博朋克的造型,簡單一聯想就能想到是西洋人的發明。
摩托車的發明者是一個原本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林萊頓,曾經黑興根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人物,當初恩斯特還在歐洲的時候,就安排了很多黑興根學校畢業的學生跟著黑興根財團下的大佬們學習技術和管理。
林萊頓就是本茨的助手,而當時,本茨還是勒努瓦的助手,後來本茨獨立成為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柏林公司的管理者後,主要負責內燃機小型化和車輛應用研究,林萊頓也就繼續跟著本茨學習,而摩托車就是本茨交給他獨立完成的項目。
像林萊頓這樣的人物有很多,就比如毛瑟兄弟,勒努瓦,林德等等在,為黑興根王室服務的技術人員和和管理人員都帶著幾個東非徒弟,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
而且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比東非外派留學成材率還要高,因為留學生更多擅長理論學習和研究,實踐的機會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