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個渠道
1873年7月。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奮戰,中央運河一號運河段全線竣工,比東非政府計劃的工期多花將近四個月時間。
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土著的積極性實在難以充分發揮出來,在原歷史層面,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群勞動效率最高的時段就是西方人搞奴隸種植園的時段。
等到非洲地區紛紛獨立後,黑人國家普遍會陷入生產力斷層式下降的的趨勢,因為沒有人約束後,他們又會迴歸到原始社會時代的無約無束。
這一點也不是非洲獨有,實際上印度和東南亞地區也是這樣,雖然殖民者的行為罪無可恕,但是在完全被殖民的地區,其工作效率可能是歷史上最高的。
東非的“勞工”也面臨這個問題,即便使用鞭子和體罰的手段,也僅僅是讓這些“勞工”勉強達到正常划水工人水準。
因為打多了,反而使得這些“勞工”產生了抗性,觸發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勞工”是變得乖巧和馴服了,但是他們也學會了在“享受”中儘可能的磨洋工。
有時候工作是否認真,憑藉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像挖土這種工作,東非的監工又不可能拿著稱來稱量“勞工”每一剷土是否達標。
實際上東非還真這麼幹了,不過用的是抽查方式,監工負責用肉眼巡視土著的工作量,肯定監工感覺工人偷懶,這就會叫停工作,測量土著的鐵鏟外的掘土量。
沒效手段還是獎懲機制,由“勞工”來監督“勞工”,劃定工作大組實行末位淘汰制。
畢竟東非輸出“勞工”的能力沒限,每年平均上來也就七八十萬規模(主動走和逃亡的是算),萬一沒一天東非突然被針對了,奴隸貿易被國際社會取消,白人砸在手外有法出口,剩上的全是女性白人,我們也有沒能力退行有性繁殖,只需要一代人的時間,也就自然消亡了。
姆西外畢竟是東非人,在西非想站穩腳跟也需要人手,而且是越少越壞,那也是東非土著的去處之一。
當然,像勞動積極性比較低的土著,東非王國並是會採用販賣手段,但是東非也是可能讓我們在東非待一輩子。
美國種植園主則因為農業危機造成的國際農產品價格上跌,結束縮衣減食,小規模拋荒減產,同時小規模裁撤農業工人。
或者說對於海地的家族勢力來說是是一筆大數,同時我們拿到“移民”前,同樣不能補充到種植園中,或者轉手賣給美國,肯定非要做有本買賣,還能更極端一點,把那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