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41章 死去的丈夫回來了二合一
冬日寒風蕭瑟, 隨著雪花的落下,年關將近,店裡驟然有幾分蕭條, 買祭祖用香的客人倒是一日比一日多了起來。
這是阮家頭一回在府城過年,原先阮母是想回去的, 可鄉下什麼都沒有,回去也是一樁麻煩事,且女兒又有事在身, 最後到底沒能成行,只得在院子裡祭拜祖先。
阮柔也放下手頭的事,安然在家度過一個閒適的新年。
府城與鄉下的熱鬧是截然不同的,鄉下過年,一個村子的人混在一處, 七大姑八大姨,每日裡幾乎都忙忙碌碌沒個消停。
府城則不同, 雖然同樣熱鬧, 可院門一關,依舊過自家的小日子, 阮家又沒有親戚同在府城, 阮父不再繼續忙鋪子裡的活, 一家四口在一起的時間竟分外的多。
此時的阮母想不到那許多,她惦記著女兒出門呢。
京都繁華地, 是比府城還要遙遠且不可及的地方,眼看著閨女一點點往上走,阮父阮母既是欣慰、又有幾分黯然,一次次他們也只能目送女兒出去,再在家中祈禱女兒平安順利歸來。
就如此時, 她能做的,不過盡力替女兒收整行李,再叮囑其好好照料自己。
京城之行定在了二月初五出發,正月十五一過,離別的憂愁就在阮家瀰漫,阮母依依不捨的收拾著,不時叮囑幾句,阮柔俱都認真應了。
其實她沒說的是,這一趟旅程註定艱苦。依舊是陳問舟帶隊,這一次跟隨的人卻沒有瓊州那一次多,只三輛馬車,阮柔單獨一輛,陳問舟和幾個護衛一輛馬車,另有一輛裝載多種香料,算得上輕車簡行。
行程上,也更為崎嶇,從青州府出發,並不直接奔著京城而去,而是要沿著一條蜿蜒崎嶇的路線,在路上幾個大的府城略作停留,既是修整,也為了解當地的香料與香方。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於制香上,博採眾家之長,同樣不可或缺。
今年是一個會試年,年關將過,府城已經逐漸熱鬧起來,下轄各個鄉鎮的學子蜂擁而至,酒樓、客棧、書局,處處可見這群年輕學子的身影,或高談闊論、或專心溫書,為接下來的鄉試提前做準備。
阮柔只瞧過一眼便罷,只店裡的生意越發紅火幾分。
自去歲芝蘭香火過一陣後,陳問舟給她開出了按抽成計提的報酬,後續幾款品質出眾的香都是依循此例,細細一數,除去一般品質的香料外,竟已有七八種之多,隨著春林香齋的聞名,給她帶來的報酬也越來越多,可以說,真正與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開始,手頭沒錢,阮柔還會在心中估量能拿到手的銀錢,如今錢多了,反而沒了那份心思,每個月簡單看下賬本,收到銀票後也只仔細收好,日常除開花銷其實也並無太多拋費之處。
如今出門,阮柔也沒少帶銀子,包裹裡連帶身上,一一被阮母塞了不少銀票,她尚且如此,陳問舟準備的只會更多。
二月初五,陽光明媚,驅散了冬日的幾分潮溼,只依舊寒冷不已。
在阮家三人的注視下,阮柔登上馬車,再一次踏上遠行的腳步。
算起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告別家人,時間並不如何久遠,回憶起來竟仿若經年。
第一次,是她辭別家人,跟著來到府城,歷經幾個月才將阮家人接來,一家團圓。
第二次,她跟著遠赴瓊州,見識了大夏朝最南方的風景,收集到了許多珍貴的香料,於制香上收穫頗豐。
而這一次,前往京都,參加一場制香的盛筵,既為著春林香齋,也是為了自己。
除去離別的憂傷,她更有著躊躇的志向,或許會一舉成名,也或許如往日般繼續深耕,總歸,不會後悔。
馬車不疾不徐駛向城門的方向,她依舊探出頭去,好奇地觀察著外界。
錯身而過間,她彷彿看見一輛熟悉的馬車,應當是田家的,更準確點說,或許是曾經的田三小姐,如今的周青遠夫人。
是了,按照時間,周青遠也是時候來府城了,只是不知,失憶後又耽誤一年的他,會不會如願。
想這些也就是一瞬間,待過了城門,阮柔拿出早前各地制香概況瞭解起來,這是陳問舟花了大價錢弄來的,既包括十年前京城大賽中有名有姓的制香師、亦有上次青州府調香大賽展露頭腳的年輕制香師,可謂囊括瞭如今制香界的大部分大師。
當然,如隋大師這般上了年紀、並不怎麼參與制香師間比鬥,更無一個嫡傳弟子的到底是少數,更多老師傅,即使自己不參加,為著子孫後輩也是要一同前往的。
一路走走停停,因著時間寬裕,行程倒並不緊湊,路上遇見有香料鋪,偶爾還會進去買些練手,阮柔私心覺得是一趟難得舒適的遠程。
————-
殊不知,她將人拋在了腦後,同樣看見她的田語蓉,內心卻是分外焦灼。
原先,她被大伯使計困在了安平鎮,以她之力是無論如何也出不來的,後在周青遠藉著科考之名,無人敢攔,跟鎮上其他讀書人結伴,他們這才順利出來,田語蓉至今想起,仍覺心酸,
她急著回府城,一開始是為著府城的熱鬧繁華,後來回過味來,就覺得不對了。
即使大伯狠心,沒道理爹孃也對她不問不理,除非,他們真的過繼了一個男丁。
有兒子的爹孃和沒兒子的爹孃是不一樣的,田語蓉深知這一點。
她爹別看近些年如個酒囊飯袋,可早些年,也是幹過點實事的,等到後來,硬是生不出兒子,外人嘲笑兼之自己心灰意冷,乾脆破罐子破摔,才成了後來無用的田二老爺。
可看大伯與三叔不論嫡庶,皆有兒子,那是一個比一個上進。
當然,她爹上不上進於她其實沒什麼關係,可有了兄弟,她這個唯一女兒的重要性就得大大下降,不說二房全部的財產,就連爹孃可能會有的補貼也得縮水。
一路上本就心急難安,眼看著要進城,竟有種恍如隔世之感,意外又碰見了壞自己好事的阮慧娘。
她第一反應是將轎簾放下,以免夫君看到。
這是阮家頭一回在府城過年,原先阮母是想回去的, 可鄉下什麼都沒有,回去也是一樁麻煩事,且女兒又有事在身, 最後到底沒能成行,只得在院子裡祭拜祖先。
阮柔也放下手頭的事,安然在家度過一個閒適的新年。
府城與鄉下的熱鬧是截然不同的,鄉下過年,一個村子的人混在一處, 七大姑八大姨,每日裡幾乎都忙忙碌碌沒個消停。
府城則不同, 雖然同樣熱鬧, 可院門一關,依舊過自家的小日子, 阮家又沒有親戚同在府城, 阮父不再繼續忙鋪子裡的活, 一家四口在一起的時間竟分外的多。
此時的阮母想不到那許多,她惦記著女兒出門呢。
京都繁華地, 是比府城還要遙遠且不可及的地方,眼看著閨女一點點往上走,阮父阮母既是欣慰、又有幾分黯然,一次次他們也只能目送女兒出去,再在家中祈禱女兒平安順利歸來。
就如此時, 她能做的,不過盡力替女兒收整行李,再叮囑其好好照料自己。
京城之行定在了二月初五出發,正月十五一過,離別的憂愁就在阮家瀰漫,阮母依依不捨的收拾著,不時叮囑幾句,阮柔俱都認真應了。
其實她沒說的是,這一趟旅程註定艱苦。依舊是陳問舟帶隊,這一次跟隨的人卻沒有瓊州那一次多,只三輛馬車,阮柔單獨一輛,陳問舟和幾個護衛一輛馬車,另有一輛裝載多種香料,算得上輕車簡行。
行程上,也更為崎嶇,從青州府出發,並不直接奔著京城而去,而是要沿著一條蜿蜒崎嶇的路線,在路上幾個大的府城略作停留,既是修整,也為了解當地的香料與香方。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於制香上,博採眾家之長,同樣不可或缺。
今年是一個會試年,年關將過,府城已經逐漸熱鬧起來,下轄各個鄉鎮的學子蜂擁而至,酒樓、客棧、書局,處處可見這群年輕學子的身影,或高談闊論、或專心溫書,為接下來的鄉試提前做準備。
阮柔只瞧過一眼便罷,只店裡的生意越發紅火幾分。
自去歲芝蘭香火過一陣後,陳問舟給她開出了按抽成計提的報酬,後續幾款品質出眾的香都是依循此例,細細一數,除去一般品質的香料外,竟已有七八種之多,隨著春林香齋的聞名,給她帶來的報酬也越來越多,可以說,真正與鋪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一開始,手頭沒錢,阮柔還會在心中估量能拿到手的銀錢,如今錢多了,反而沒了那份心思,每個月簡單看下賬本,收到銀票後也只仔細收好,日常除開花銷其實也並無太多拋費之處。
如今出門,阮柔也沒少帶銀子,包裹裡連帶身上,一一被阮母塞了不少銀票,她尚且如此,陳問舟準備的只會更多。
二月初五,陽光明媚,驅散了冬日的幾分潮溼,只依舊寒冷不已。
在阮家三人的注視下,阮柔登上馬車,再一次踏上遠行的腳步。
算起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告別家人,時間並不如何久遠,回憶起來竟仿若經年。
第一次,是她辭別家人,跟著來到府城,歷經幾個月才將阮家人接來,一家團圓。
第二次,她跟著遠赴瓊州,見識了大夏朝最南方的風景,收集到了許多珍貴的香料,於制香上收穫頗豐。
而這一次,前往京都,參加一場制香的盛筵,既為著春林香齋,也是為了自己。
除去離別的憂傷,她更有著躊躇的志向,或許會一舉成名,也或許如往日般繼續深耕,總歸,不會後悔。
馬車不疾不徐駛向城門的方向,她依舊探出頭去,好奇地觀察著外界。
錯身而過間,她彷彿看見一輛熟悉的馬車,應當是田家的,更準確點說,或許是曾經的田三小姐,如今的周青遠夫人。
是了,按照時間,周青遠也是時候來府城了,只是不知,失憶後又耽誤一年的他,會不會如願。
想這些也就是一瞬間,待過了城門,阮柔拿出早前各地制香概況瞭解起來,這是陳問舟花了大價錢弄來的,既包括十年前京城大賽中有名有姓的制香師、亦有上次青州府調香大賽展露頭腳的年輕制香師,可謂囊括瞭如今制香界的大部分大師。
當然,如隋大師這般上了年紀、並不怎麼參與制香師間比鬥,更無一個嫡傳弟子的到底是少數,更多老師傅,即使自己不參加,為著子孫後輩也是要一同前往的。
一路走走停停,因著時間寬裕,行程倒並不緊湊,路上遇見有香料鋪,偶爾還會進去買些練手,阮柔私心覺得是一趟難得舒適的遠程。
————-
殊不知,她將人拋在了腦後,同樣看見她的田語蓉,內心卻是分外焦灼。
原先,她被大伯使計困在了安平鎮,以她之力是無論如何也出不來的,後在周青遠藉著科考之名,無人敢攔,跟鎮上其他讀書人結伴,他們這才順利出來,田語蓉至今想起,仍覺心酸,
她急著回府城,一開始是為著府城的熱鬧繁華,後來回過味來,就覺得不對了。
即使大伯狠心,沒道理爹孃也對她不問不理,除非,他們真的過繼了一個男丁。
有兒子的爹孃和沒兒子的爹孃是不一樣的,田語蓉深知這一點。
她爹別看近些年如個酒囊飯袋,可早些年,也是幹過點實事的,等到後來,硬是生不出兒子,外人嘲笑兼之自己心灰意冷,乾脆破罐子破摔,才成了後來無用的田二老爺。
可看大伯與三叔不論嫡庶,皆有兒子,那是一個比一個上進。
當然,她爹上不上進於她其實沒什麼關係,可有了兄弟,她這個唯一女兒的重要性就得大大下降,不說二房全部的財產,就連爹孃可能會有的補貼也得縮水。
一路上本就心急難安,眼看著要進城,竟有種恍如隔世之感,意外又碰見了壞自己好事的阮慧娘。
她第一反應是將轎簾放下,以免夫君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