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那非尼 作品
第907章 改變人的思想是最難的一件事兒了
因為看到了希望,大家才更有幹勁了。
第一個村子已經步入了正軌,第二個村子如法炮製就可以的。
齊沙還是帶領他們種了不同的作物,這樣也能最大限度地豐富市場。
否則兩個村子將來都種一樣的作物,也是惡性競爭。
當然了主要的糧食作物,還是那幾種,我國的沙漠水稻也研發成功了。
這項成果,自然也被齊沙帶到了非洲。
即便不能把沙漠全部變成綠洲,最起碼也能最大限度地解決溫飽問題。
民以食為天。
吃飽喝足了,自然人民就安居樂業了。
可是這些還不夠。
要是能夠保證每家每戶都有幾畝地,這才能保證一家人的口糧。
其次多餘的地可以種一些經濟作物。
現在這個階段,還停留在我國的五六十年代的樣子。
基本上都在吃大鍋飯。
時間長了,這種制度的弊端就會出現。
齊沙準備等兩個村子的土地開墾到一定數量後。
就跟村長商量,按照人頭,平分土地,讓他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土地耕種。
然後再根據所有的土地,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交公糧,也算是補償齊沙的前期投入。
齊沙就可以把這些糧食賣掉,然後繼續投入土地的開墾、打水井、修路搭橋這些公共設施上來。
否則齊沙即便再有錢,也是隻出不進,遲早也會覺得有壓力的。
畢竟他也需要給這些跟著他來非洲的弟兄們開工資。
只有這樣才能興成良性的循環。
有些事情,你做成完全免費的了,反而大家覺得你就是應該的。
扶貧不是目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夠自己造血。
這天,齊沙無意間看到吳江語在教非洲老表們一本正經地說漢語。
“一!”
“一!”
“二!”
“二!”
......
吳江語這口音,好像是河南口音,非洲老表學得自然也是河南方言。
“多少錢!”
“多少錢!”
“喂,吳江語你不會說普通話啊?”
“會啊!”
“那為什麼教他們河南話啊?到時候聽不懂普通話咋辦?”
“不會的齊總,我覺得河南話和普通話差不多,他們可聰明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