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105章 第 105 章
李歸田決定一併交給老天,端看大魏的運氣造化,能不能恩賜一位心懷百姓的帝王了。
韓臨風收到了李大人的信後,便也匆匆趕回了王府,找尋到了北鎮王。北鎮王看過信後,也是臉色一變,父子二人迅速入了書房。
這幾日,京城裡動盪的消息其實也陸續傳入了過來。不過那些傳聞都沒有李大人傳來的這麼詳實。
北鎮王再仔細看信後,便問兒子:“吾當如何?”
韓臨風道:“先祖將韓氏子孫封王分疆,駐守各處,就是為了在皇權生變的時候,本族子弟能力挽狂瀾,匡扶皇權。先祖冊封二十七同姓王,就是為了避免曹魏皇家當年孤立無援的禍事。如今既然朝中生變,按祖制,同姓王當入京勤王。我想各地的韓式藩王應該已經傾巢而動,紛紛趕往京城。我願護送父王即刻進京平亂!”
韓毅聞言,卻覺得兒子有些痴人說夢:“憑什麼?就憑你糧草營裡費心招攬的那些兵卒?我等原本就是被排擠的偏宗,這個動盪世界,唯有明哲保身,何必去京城丟人?”
韓臨風卻穩穩道:“我糧草營裡的兵將不夠,可若加上鐵面軍萬人鐵騎呢?”
韓毅猛然看向了韓臨風。
他當然知道兒子在背後鼓搗些見不得人的東西,也知道兒子似乎跟那曹盛關係匪淺。
可韓臨風如此篤定要將鐵面軍引入京城,豈不是要引狼入室?他怎麼就肯定曹盛肯配合著他,匡扶韓家王室?
到了這個節骨眼,韓臨風也算是可以跟父親毫無顧忌地亮出家底了。
當他說出自己鐵面軍的主帥,傳聞中的那個鐵戰神時,韓毅也算是印證了心中的猜測,坐在書齋的椅子上,百感交集地看著兒子良久。
他總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絕非池中之物,臨風小時,他也費心不拘謹兒子的性子,讓韓臨風可以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過韓毅這麼做並非臥薪嚐膽,而是夾雜了補償情愫——總是想將自己年少未完成的事情,讓愛子盡情做個遍而已。
可萬萬沒想到,這小子竟然揹著自己不聲不響,差點捅破了天!
北地之人,有誰不知,鐵面軍已經基本收復了二十州的失地,如今在北地儼然已經原地封王封神!
昔日的曹盛裘振一類的散軍,完全沒法同今日的鐵面軍比擬!若能掌控這樣一支鐵血之師,走到哪裡都不怕!
想到這,北鎮王在書齋裡繞走了好幾圈,越走越是激動。
最後,他從書架的暗盒裡拿出了一隻陳舊的錦盒,打開盒子,裡面躺著一枚田黃石雕刻的方正大印,印上盤踞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嘴裡銜環,異常精緻。
“這是聖德先帝的印,雖然是私印,不過多用於宗親書信。我現在把它交給你了,能不能用它平定叛亂,重振我們這一族,就要看我們北鎮一支的造化了!”
當韓臨風伸手要接的時候,北鎮王卻一把緊握住了他的手:“我一併交給你的,還有我北鎮王府一家老小的性命!”
韓臨風穩穩回握住了父親的手:“請父王放心,此番進京,就是要與諸王展示我北鎮王府的實力,最後無論哪位皇子坐在龍椅上,都不會再小窺梁州。最起碼以後我的子嗣不必再入京為質,被人呼來喝去了!”
天子的位置不好坐,京城的局勢也不甚明朗。但是韓臨風知道該讓鐵面軍在京城的一眾權貴前亮一亮相了。
既然是武裝到了牙齒的猛獸,總得讓人知道,才能避免有人以後想不開來招惹梁州。
北鎮王府父子倆商議著入京的事宜,而趙棟的營帳桌上也是信箋如雪花一般。
韓氏皇族當初封王無數,而這次京城動盪群龍無首,自然也燃起了那些宗親王爺們角逐王位的野心。
可是那些王爺也知道,只頂著皇室王爺的頭銜,兩手空空地回京的話,是肉包子打狗,要被淹沒在那些起義流民的喊打喊殺裡。
只有帶著強有力的軍隊入城之人,才是真正可以力挽狂瀾,穩住韓氏江山的定海神針。
所以身在北地的趙棟也成了各路藩王極力爭取的對象。什麼天花亂墜的允諾都有,甚至有人在信裡暗示,一旦趙棟能助他入京穩坐王位,便將自己的女兒送給趙棟為奴,任憑他打罵差遣。
各種幾近醜態的信箋,讓人看了也是大倒胃口。
漁陽也從惠城匆匆趕來,哭著入了營帳,求著自己的夫君趕緊回京,解救自己的母后和六弟弟。
趙棟擰眉冷聲道:“你可知陛下被皇后和恆山王挾持去了行宮?他們還需要救?”
漁陽一聽也傻眼了。
她平日受夫君的影響,儘量不參與皇家政事,甚至六弟和九弟之間的皇儲之爭也從不摻和。生怕讓自己的夫君夾在中間難做。
可是現在聽趙棟說,母后挾持了父王,甚至已經宮變殺了瓊貴妃和九皇弟,她震驚之餘,自得慢慢消化一下。
不過想起自己母親爭強好勝的性子,還有她離京前,兩個皇弟已經陷入白熱化的爭執,所以母后若是悍然發起宮變,似乎也不太讓人吃驚了。
不管怎樣,京城如今陷入了一片動盪,趙棟必須馬上帶兵回去清君側,再將二聖迎回宮中。
正在這時,公主一眼看到了滿桌子各路宗親投送來拉幫結夥的信箋,只看了幾封就氣得她心悸氣短!
“一群無恥之輩,居然還妄想著這個時節拉攏著你!他們也不想想,你是何人的女婿!”
趙棟沒有說話。畢竟從外人看來,他一直屈服於皇室的淫威,不得已娶了驕橫的漁陽公主,平日應該憋屈得很。
他們也應該是猜測著此番皇室遭逢劫難,被迫成為駙馬爺的趙棟一定迫不及待也想革新換代,不再受那帝后挾持了。
所以這些宗親們才會紛紛寫信,試圖拉攏趙棟。
趙棟不讓漁陽再看那些氣死人的信,只是命令大軍即刻拔營起寨,他要儘速趕回京城。
漁陽公主也要去,可是趙棟不肯,只說京城混亂,他若帶女眷會不方便,漁陽還是留在北地惠城,待京城平定後再回去。
現在,大魏各處能有實力挑戰王位的宗王,幾乎都集結著各路軍隊,朝著京城的方向進發。
韓臨風收到了李大人的信後,便也匆匆趕回了王府,找尋到了北鎮王。北鎮王看過信後,也是臉色一變,父子二人迅速入了書房。
這幾日,京城裡動盪的消息其實也陸續傳入了過來。不過那些傳聞都沒有李大人傳來的這麼詳實。
北鎮王再仔細看信後,便問兒子:“吾當如何?”
韓臨風道:“先祖將韓氏子孫封王分疆,駐守各處,就是為了在皇權生變的時候,本族子弟能力挽狂瀾,匡扶皇權。先祖冊封二十七同姓王,就是為了避免曹魏皇家當年孤立無援的禍事。如今既然朝中生變,按祖制,同姓王當入京勤王。我想各地的韓式藩王應該已經傾巢而動,紛紛趕往京城。我願護送父王即刻進京平亂!”
韓毅聞言,卻覺得兒子有些痴人說夢:“憑什麼?就憑你糧草營裡費心招攬的那些兵卒?我等原本就是被排擠的偏宗,這個動盪世界,唯有明哲保身,何必去京城丟人?”
韓臨風卻穩穩道:“我糧草營裡的兵將不夠,可若加上鐵面軍萬人鐵騎呢?”
韓毅猛然看向了韓臨風。
他當然知道兒子在背後鼓搗些見不得人的東西,也知道兒子似乎跟那曹盛關係匪淺。
可韓臨風如此篤定要將鐵面軍引入京城,豈不是要引狼入室?他怎麼就肯定曹盛肯配合著他,匡扶韓家王室?
到了這個節骨眼,韓臨風也算是可以跟父親毫無顧忌地亮出家底了。
當他說出自己鐵面軍的主帥,傳聞中的那個鐵戰神時,韓毅也算是印證了心中的猜測,坐在書齋的椅子上,百感交集地看著兒子良久。
他總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絕非池中之物,臨風小時,他也費心不拘謹兒子的性子,讓韓臨風可以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過韓毅這麼做並非臥薪嚐膽,而是夾雜了補償情愫——總是想將自己年少未完成的事情,讓愛子盡情做個遍而已。
可萬萬沒想到,這小子竟然揹著自己不聲不響,差點捅破了天!
北地之人,有誰不知,鐵面軍已經基本收復了二十州的失地,如今在北地儼然已經原地封王封神!
昔日的曹盛裘振一類的散軍,完全沒法同今日的鐵面軍比擬!若能掌控這樣一支鐵血之師,走到哪裡都不怕!
想到這,北鎮王在書齋裡繞走了好幾圈,越走越是激動。
最後,他從書架的暗盒裡拿出了一隻陳舊的錦盒,打開盒子,裡面躺著一枚田黃石雕刻的方正大印,印上盤踞著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嘴裡銜環,異常精緻。
“這是聖德先帝的印,雖然是私印,不過多用於宗親書信。我現在把它交給你了,能不能用它平定叛亂,重振我們這一族,就要看我們北鎮一支的造化了!”
當韓臨風伸手要接的時候,北鎮王卻一把緊握住了他的手:“我一併交給你的,還有我北鎮王府一家老小的性命!”
韓臨風穩穩回握住了父親的手:“請父王放心,此番進京,就是要與諸王展示我北鎮王府的實力,最後無論哪位皇子坐在龍椅上,都不會再小窺梁州。最起碼以後我的子嗣不必再入京為質,被人呼來喝去了!”
天子的位置不好坐,京城的局勢也不甚明朗。但是韓臨風知道該讓鐵面軍在京城的一眾權貴前亮一亮相了。
既然是武裝到了牙齒的猛獸,總得讓人知道,才能避免有人以後想不開來招惹梁州。
北鎮王府父子倆商議著入京的事宜,而趙棟的營帳桌上也是信箋如雪花一般。
韓氏皇族當初封王無數,而這次京城動盪群龍無首,自然也燃起了那些宗親王爺們角逐王位的野心。
可是那些王爺也知道,只頂著皇室王爺的頭銜,兩手空空地回京的話,是肉包子打狗,要被淹沒在那些起義流民的喊打喊殺裡。
只有帶著強有力的軍隊入城之人,才是真正可以力挽狂瀾,穩住韓氏江山的定海神針。
所以身在北地的趙棟也成了各路藩王極力爭取的對象。什麼天花亂墜的允諾都有,甚至有人在信裡暗示,一旦趙棟能助他入京穩坐王位,便將自己的女兒送給趙棟為奴,任憑他打罵差遣。
各種幾近醜態的信箋,讓人看了也是大倒胃口。
漁陽也從惠城匆匆趕來,哭著入了營帳,求著自己的夫君趕緊回京,解救自己的母后和六弟弟。
趙棟擰眉冷聲道:“你可知陛下被皇后和恆山王挾持去了行宮?他們還需要救?”
漁陽一聽也傻眼了。
她平日受夫君的影響,儘量不參與皇家政事,甚至六弟和九弟之間的皇儲之爭也從不摻和。生怕讓自己的夫君夾在中間難做。
可是現在聽趙棟說,母后挾持了父王,甚至已經宮變殺了瓊貴妃和九皇弟,她震驚之餘,自得慢慢消化一下。
不過想起自己母親爭強好勝的性子,還有她離京前,兩個皇弟已經陷入白熱化的爭執,所以母后若是悍然發起宮變,似乎也不太讓人吃驚了。
不管怎樣,京城如今陷入了一片動盪,趙棟必須馬上帶兵回去清君側,再將二聖迎回宮中。
正在這時,公主一眼看到了滿桌子各路宗親投送來拉幫結夥的信箋,只看了幾封就氣得她心悸氣短!
“一群無恥之輩,居然還妄想著這個時節拉攏著你!他們也不想想,你是何人的女婿!”
趙棟沒有說話。畢竟從外人看來,他一直屈服於皇室的淫威,不得已娶了驕橫的漁陽公主,平日應該憋屈得很。
他們也應該是猜測著此番皇室遭逢劫難,被迫成為駙馬爺的趙棟一定迫不及待也想革新換代,不再受那帝后挾持了。
所以這些宗親們才會紛紛寫信,試圖拉攏趙棟。
趙棟不讓漁陽再看那些氣死人的信,只是命令大軍即刻拔營起寨,他要儘速趕回京城。
漁陽公主也要去,可是趙棟不肯,只說京城混亂,他若帶女眷會不方便,漁陽還是留在北地惠城,待京城平定後再回去。
現在,大魏各處能有實力挑戰王位的宗王,幾乎都集結著各路軍隊,朝著京城的方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