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164章 長安客3
科舉刺殺未平, 真相尚未查出,百姓中開始流傳一種“行詔籌”。
這種“行詔籌”,是指民眾用禾杆或木籌作為傳訊工具, 在長安里巷阡陌間奔走,傳遞消息。人們看到消息,口上不說,拿過木籌, 自發傳給下一人。
這種隱晦的傳訊方式, 一般發生在王道不存、天下轉衰的王朝末期。據不可靠傳聞,南國末期的長安街坊間,就出現過這種行詔籌。
一者說太子羨將往甘州;一者說南國將亡。
而今這種“行詔籌”出現在大魏街頭, 竟過了半月之久, 朝廷才震驚地發現民間這種近乎邪叛的舉措。但這種“行詔籌”很難查出源頭所在,百姓爭口不言,朝廷也判斷不出到底有多少百姓參與了這種事。最令人頭痛的,是這一次“行詔籌”的內容, 與林相有關——
一者說林相受賄, 任意擺弄科考,科考及第者, 非世家子弟不出, 非林相所授意不出。朝廷是林相的一言堂;
一者四處散發林承早年拋妻棄子之事,津津樂道講述王靈若母子在甘州所受的不平待遇,藉此說林相與自己的愛女林雨若之間的齟齬。既然林承早有拋妻棄子的先例,這一次的林雨若身死之事,難說不是林雨若礙了林承的眼, 林承的又一次發瘋舉動。
林承在民間多少年都是聖人臨世的形象,一朝被人如此詆譭。朝堂百官私下嘀咕, 不敢發聲。以致滿街巷都是這種傳聞,傳聞終於傳到林家——
林承初聞這些胡言亂語的傳說,氣得血熱頭暈,一下子跌倒在座,半晌緩不過神。
向他通報此事的刑部官員憂心忡忡:“相公,民間到處這樣說,下官聽到這種傳聞滿心震驚,這分明是有人構陷相公……但這等拙劣手段,真的以為能威脅相公?朝廷辦案是要看證據,民間百姓卻藉著口舌四處宣揚朝廷包庇相公……”
他喃喃自語:“靠民憤來反逼中樞嗎?”
實則為了避嫌,自科舉那邊出事和林雨若身亡,林承除了被大理寺傳喚,皆閉門不出。但因他是一國之相,大理寺與刑部查案沒有進展之時,民間便會懷疑大理寺與刑部有意包庇林相。
百姓不是不記得林承聖人的榮光,只是聖人落馬,看起來更加現實。
這位彙報此事的刑部官員偷看林相臉色:“下官發覺此事,立即召集人馬,沒收那‘行詔籌’。但長安百姓數百萬,因陛下多年的放縱,人們對於這種事向來感興趣,下官也說不準這聲音會如何發展……另外,下官不得不說,此事理應是京兆府職責所在,難道韋府君竟沒有向相公彙報此事嗎?”
說起韋浮,林承微微眯眸,想到了那日在大理寺接受審問出來時,見到的韋浮。
韋浮依然是翩翩君子風采,眸中噙笑,使人如沐春風,說出的話卻與溫暖沒什麼關係:“林女郎若真是自盡,不是被你們逼的嗎?想她消失的人應該不是我,看不慣她天真單純的人,是你們才對啊。”
那時候烈日炎炎,徐清圓立在廊角,韋浮站在花圃旁,林承負手立在月洞門前。
韋浮顏色清淡的總是噙著笑的眼睛,與林承對視一瞬。
林承想,從那時起,他的這位學生,就將與他的離心擺在明面上了吧。
林承事後幾次召見韋浮,韋浮皆不見。林承不清楚韋浮是因林雨若之事遷怒於他們,還是韋浮知道些什麼……總是發生這樣的事,林承做什麼都被天下人盯著,他不得不停了各種動作。
林承冷笑:“我威脅大理寺……呵,如今最希望查清真相還人清白的,就是我了吧?但是……眾口鑠金,民心難撼,即使你們查出真相公示天下,百姓們會相信嗎?有些聲音的流出,謠言比真相更讓人印象深刻。”
他經營多年的賢名,終會因此而毀。
林承閉目思量,傳他拋妻棄子之事,誰最在意呢?
他心中一動,問管事:“林斯年呢?”
管事拱手:“出事後,林郎君與其他人一樣不得進出林府。林郎君眼下應該在他院中休息。”
林承垂目思量。
刑部官員咳嗽一聲。
林承抬目。
刑部官員支吾:“相公,下官想問個準信,那個考生行刺吏部侍郎,說您受賄之事……”
林承淡漠:“怎麼,連你也懷疑本官?”
刑部官員連忙說不敢。
林承:“本官從未受賄,從未操縱科考,從未授意誰入朝,誰不入朝……本官一身清白,沒什麼不能為人道的。爾等想如何查就如何查……”
刑部官員賠笑:“自然!只是如今聲勢壓不住,恐怕相公府上也要被搜查……”
管事在旁怒:“你們膽敢搜相公府宅!”
刑部官員瑟縮不敢吭氣,他看到林承目中浮起一絲嚴厲隱怒,緊繃十分。然後很快,林承眼中的那怒意便被另一重焦慮壓下,林承保持著沉默。
連刑部官員這樣的自己人,都不相信他。世間所謂無不空穴來風,蓋如此時。
書房一時靜極。
極度靜謐中,他們聽到外面張皇呼聲,聽到長陵公主怒氣衝衝直奔書房而來:
“林承呢!叫他出來……我們若若是不是他殺的?外面到處都是這種聲音……”
書房中人面面相覷。
他們看到林承平靜的:“攔住她,別讓她進來。”
他不想應對一個失去理智的女人,不想用漫無邊際的謾罵與互相指責來在此危急關頭消磨時間。長陵公主根本不明白林相所面臨的處境,她為女兒討要一個清白,卻連源頭都找不對。
外面的人果然攔住了公主,將哭哭啼啼的公主關押了起來。
但平靜沒有持續太久。
外面有侍衛敲門,緊張不堪:“相公,林女郎的屍體,找到了……”
林承一愣,猛地抬頭,身子晃了一晃。刑部官員等人看著他,他們在這位相公眼神中看到短暫的空白,一瞬的蒼老。林女郎屍骨不存時,他們尚抱有希望;林女郎的屍骨若是找到了……
林承袖中的手微微發抖。
不合時宜的,他呆呆立在原地,想到的是自己那個菜市場的噩夢,那個雞在晌午打鳴,他拿著刀站在血泊中,舉目四望,什麼也看不清……
刑部官員有些可憐這位相公。縱是叱吒風雲,那也是年輕時候的意氣。而今的林承,不過是一箇中道痛失愛女的半百老人。
但是,他不得不提醒相公:“林女郎的屍體若是找到了,死因會查得更快。為了林女郎,相公恐怕不得不開放林府,讓大理寺與刑部來此搜查證據了……但是相公放心,臣一定努力擋在大理寺之前,任何證據,必然要先到刑部。”
林承這一次竟然沒有拒絕。
他默默頷首:“辛苦了。”
刑部官員不敢攬功,拱手低頭:“當務之急,相公還是查一查,是誰針對相公佈的局,對方目的到底是什麼。如相公所說,相公一身清白,無懼任何詆譭,那對方此局便實在奇怪……恕下官看不懂。”
林承不語。
是啊。
他按兵不動,不也是看不懂此局目的嗎?他知道滿朝文武都在他背後竊竊私語,將他的私德當做談資,暗中猜測他做過什麼,或者想用他女兒的死做什麼文章。
他知道自己什麼也沒做,但何止百姓,連陛下恐都在猶疑。
可是……敵人是誰呢?
敵人的這步棋,用意何在呢?
林承在朝上的敵人不算多,大半朝堂都在世家掌控中。即使世家內部有些齟齬,但世家牽一髮動全身,誰人會那麼大膽……而世家之外……
林承睜開眼,目光幽靜。
他想到了徐清圓,想到了韋浮。
他問:“徐清圓在做什麼?可與韋浮有過私密接觸?”
這種“行詔籌”,是指民眾用禾杆或木籌作為傳訊工具, 在長安里巷阡陌間奔走,傳遞消息。人們看到消息,口上不說,拿過木籌, 自發傳給下一人。
這種隱晦的傳訊方式, 一般發生在王道不存、天下轉衰的王朝末期。據不可靠傳聞,南國末期的長安街坊間,就出現過這種行詔籌。
一者說太子羨將往甘州;一者說南國將亡。
而今這種“行詔籌”出現在大魏街頭, 竟過了半月之久, 朝廷才震驚地發現民間這種近乎邪叛的舉措。但這種“行詔籌”很難查出源頭所在,百姓爭口不言,朝廷也判斷不出到底有多少百姓參與了這種事。最令人頭痛的,是這一次“行詔籌”的內容, 與林相有關——
一者說林相受賄, 任意擺弄科考,科考及第者, 非世家子弟不出, 非林相所授意不出。朝廷是林相的一言堂;
一者四處散發林承早年拋妻棄子之事,津津樂道講述王靈若母子在甘州所受的不平待遇,藉此說林相與自己的愛女林雨若之間的齟齬。既然林承早有拋妻棄子的先例,這一次的林雨若身死之事,難說不是林雨若礙了林承的眼, 林承的又一次發瘋舉動。
林承在民間多少年都是聖人臨世的形象,一朝被人如此詆譭。朝堂百官私下嘀咕, 不敢發聲。以致滿街巷都是這種傳聞,傳聞終於傳到林家——
林承初聞這些胡言亂語的傳說,氣得血熱頭暈,一下子跌倒在座,半晌緩不過神。
向他通報此事的刑部官員憂心忡忡:“相公,民間到處這樣說,下官聽到這種傳聞滿心震驚,這分明是有人構陷相公……但這等拙劣手段,真的以為能威脅相公?朝廷辦案是要看證據,民間百姓卻藉著口舌四處宣揚朝廷包庇相公……”
他喃喃自語:“靠民憤來反逼中樞嗎?”
實則為了避嫌,自科舉那邊出事和林雨若身亡,林承除了被大理寺傳喚,皆閉門不出。但因他是一國之相,大理寺與刑部查案沒有進展之時,民間便會懷疑大理寺與刑部有意包庇林相。
百姓不是不記得林承聖人的榮光,只是聖人落馬,看起來更加現實。
這位彙報此事的刑部官員偷看林相臉色:“下官發覺此事,立即召集人馬,沒收那‘行詔籌’。但長安百姓數百萬,因陛下多年的放縱,人們對於這種事向來感興趣,下官也說不準這聲音會如何發展……另外,下官不得不說,此事理應是京兆府職責所在,難道韋府君竟沒有向相公彙報此事嗎?”
說起韋浮,林承微微眯眸,想到了那日在大理寺接受審問出來時,見到的韋浮。
韋浮依然是翩翩君子風采,眸中噙笑,使人如沐春風,說出的話卻與溫暖沒什麼關係:“林女郎若真是自盡,不是被你們逼的嗎?想她消失的人應該不是我,看不慣她天真單純的人,是你們才對啊。”
那時候烈日炎炎,徐清圓立在廊角,韋浮站在花圃旁,林承負手立在月洞門前。
韋浮顏色清淡的總是噙著笑的眼睛,與林承對視一瞬。
林承想,從那時起,他的這位學生,就將與他的離心擺在明面上了吧。
林承事後幾次召見韋浮,韋浮皆不見。林承不清楚韋浮是因林雨若之事遷怒於他們,還是韋浮知道些什麼……總是發生這樣的事,林承做什麼都被天下人盯著,他不得不停了各種動作。
林承冷笑:“我威脅大理寺……呵,如今最希望查清真相還人清白的,就是我了吧?但是……眾口鑠金,民心難撼,即使你們查出真相公示天下,百姓們會相信嗎?有些聲音的流出,謠言比真相更讓人印象深刻。”
他經營多年的賢名,終會因此而毀。
林承閉目思量,傳他拋妻棄子之事,誰最在意呢?
他心中一動,問管事:“林斯年呢?”
管事拱手:“出事後,林郎君與其他人一樣不得進出林府。林郎君眼下應該在他院中休息。”
林承垂目思量。
刑部官員咳嗽一聲。
林承抬目。
刑部官員支吾:“相公,下官想問個準信,那個考生行刺吏部侍郎,說您受賄之事……”
林承淡漠:“怎麼,連你也懷疑本官?”
刑部官員連忙說不敢。
林承:“本官從未受賄,從未操縱科考,從未授意誰入朝,誰不入朝……本官一身清白,沒什麼不能為人道的。爾等想如何查就如何查……”
刑部官員賠笑:“自然!只是如今聲勢壓不住,恐怕相公府上也要被搜查……”
管事在旁怒:“你們膽敢搜相公府宅!”
刑部官員瑟縮不敢吭氣,他看到林承目中浮起一絲嚴厲隱怒,緊繃十分。然後很快,林承眼中的那怒意便被另一重焦慮壓下,林承保持著沉默。
連刑部官員這樣的自己人,都不相信他。世間所謂無不空穴來風,蓋如此時。
書房一時靜極。
極度靜謐中,他們聽到外面張皇呼聲,聽到長陵公主怒氣衝衝直奔書房而來:
“林承呢!叫他出來……我們若若是不是他殺的?外面到處都是這種聲音……”
書房中人面面相覷。
他們看到林承平靜的:“攔住她,別讓她進來。”
他不想應對一個失去理智的女人,不想用漫無邊際的謾罵與互相指責來在此危急關頭消磨時間。長陵公主根本不明白林相所面臨的處境,她為女兒討要一個清白,卻連源頭都找不對。
外面的人果然攔住了公主,將哭哭啼啼的公主關押了起來。
但平靜沒有持續太久。
外面有侍衛敲門,緊張不堪:“相公,林女郎的屍體,找到了……”
林承一愣,猛地抬頭,身子晃了一晃。刑部官員等人看著他,他們在這位相公眼神中看到短暫的空白,一瞬的蒼老。林女郎屍骨不存時,他們尚抱有希望;林女郎的屍骨若是找到了……
林承袖中的手微微發抖。
不合時宜的,他呆呆立在原地,想到的是自己那個菜市場的噩夢,那個雞在晌午打鳴,他拿著刀站在血泊中,舉目四望,什麼也看不清……
刑部官員有些可憐這位相公。縱是叱吒風雲,那也是年輕時候的意氣。而今的林承,不過是一箇中道痛失愛女的半百老人。
但是,他不得不提醒相公:“林女郎的屍體若是找到了,死因會查得更快。為了林女郎,相公恐怕不得不開放林府,讓大理寺與刑部來此搜查證據了……但是相公放心,臣一定努力擋在大理寺之前,任何證據,必然要先到刑部。”
林承這一次竟然沒有拒絕。
他默默頷首:“辛苦了。”
刑部官員不敢攬功,拱手低頭:“當務之急,相公還是查一查,是誰針對相公佈的局,對方目的到底是什麼。如相公所說,相公一身清白,無懼任何詆譭,那對方此局便實在奇怪……恕下官看不懂。”
林承不語。
是啊。
他按兵不動,不也是看不懂此局目的嗎?他知道滿朝文武都在他背後竊竊私語,將他的私德當做談資,暗中猜測他做過什麼,或者想用他女兒的死做什麼文章。
他知道自己什麼也沒做,但何止百姓,連陛下恐都在猶疑。
可是……敵人是誰呢?
敵人的這步棋,用意何在呢?
林承在朝上的敵人不算多,大半朝堂都在世家掌控中。即使世家內部有些齟齬,但世家牽一髮動全身,誰人會那麼大膽……而世家之外……
林承睜開眼,目光幽靜。
他想到了徐清圓,想到了韋浮。
他問:“徐清圓在做什麼?可與韋浮有過私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