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74章 詩無寐26
鐵像寺古柏筆立, 偃蹇欹曲。佛鐘聲寂,亙古錯落。
晏傾跟著鍾離他們去探望那個據說正因風溼纏身而起不來床的老和尚,他每每用餘光看, 便見徐清圓和韋浮落在最後面, 一徑低著頭嘀咕。
晏傾側頭:“風若, 你去問問徐娘子,她不來看看這位老師父嗎?”
他記得,是徐清圓最先注意到這位老和尚的。
風若去問了,卻是和韋浮在說話。一會兒, 風若回來回話:“人家說了, 這種事交給郎君你便是。徐娘子相信郎君。”
風若看到晏傾神色有點兒勉強。
他不由問:“怎麼了怎麼了?哪裡難受?要不咱們回去吧。”
晏傾擺擺手, 懷著鬱郁心情進入了禪房。鍾離正聲音爽朗地問老和尚日常起居如何,晏傾勉強定神, 落座與老和尚攀談。
鍾離請來了老方丈,方丈果然知道得比較多:“哎,圓慧也是可憐人。以前讀書,後來放榜時惹了官府,在考場外叫嚷不公。當年刺史直接發落了他,幾方輾轉, 貧僧就收留他在寺裡待著。”
那盤腿坐於榻上的圓慧和尚低垂眉眼, 對於他人當著他面討論自己的事,他盡是麻木,無動於衷。
反是經常來看他的鐘離聽了後義憤填膺:“竟有這種事?我就說過官府不是什麼好東西。”
老方丈連忙勸他慎言,又小心看一眼晏傾的神色。
這位文秀青年面容沉寂, 眸子清黑, 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但是風若都聽得摸腦袋, 覺得哪裡不對勁:“鍾郎君, 你天天看這又殘又啞的和尚,卻不知道這和尚有這身世?”
鍾離直眼大呼:“我不過是以前跟官府開過小玩笑,官府派兵抓,我當時躲進了這寺裡,碰上了這和尚罷了。怎麼,你們還懷疑我早知道他這麼慘,卻不告訴你們?”
晏傾和和氣氣:“鍾郎君和蜀州官衙開玩笑的時候,是否是喬宴任職蜀州刺史?”
鍾離怔了一下,神色古怪:“是……你怎麼知道?我當時便想,這喬宴是很複雜的一個人。一方面待我們軍人不錯,一方面百姓們又罵他,文人也不服他。再加上他把這和尚害成這樣,我真不知道如何評價他了。”
晏傾注意到,圓慧閉著眼的動作,因“喬宴”二字,而睫毛顫抖。
但圓慧始終沒睜開眼。
晏傾轉頭又問方丈:“圓慧當年遇害,也是喬宴主持的州考吧?”
方丈“阿彌陀佛”一番,認了。
晏傾:“聽聞幾年前寺中發生過火災,老方丈還有印象嗎?”
方丈又愣了一下,才慢慢答:“寺中耗損極大,貧僧怎會不記得?少卿問這做什麼?”
晏傾溫聲:“隨便問問罷了。”
晏傾這樣態度,溫文爾雅,喜怒不形於色,倒真讓看客踟躕不安。
方丈說:“喬府君在位時,這種糊塗事發生了不少。少卿,聽聞您要帶現任刺史回長安,貧僧不得不舔著老臉求您一句,蜀州不知會迎來什麼樣的新長官,如今的劉刺史,已經是少有的好官了。”
晏傾溫聲:“老方丈言之過多了。官員任職遷調,從來不是大理寺職務,大理寺只查案,不問官。不過您怎麼知道我是‘大理寺少卿’呢?”
老方丈愣了一下。
他回答:“我聽幾位壯士這樣喊您,您這樣的大人物留在錦城,應該少有人不知吧?”
晏傾微笑:“原來如此。”
他起身,和老方丈說要去看看圓慧日常服用的藥。老方丈在前帶路,晏傾見到窗外徐清圓仍在和韋浮說話。他心中微悶間,風若湊到他耳邊:“有點不對勁啊……”
晏傾回神,示意他:“不要多說。”
不對勁的地方自然很多。
先前晏傾和徐清圓來鐵像寺的時候,問起圓慧,寺中和尚回答說他們不知道圓慧身上發生過什麼事,因為之前寺中發生過火災,死了很多和尚。他們並未提過現任方丈從火中活下來,也許知道圓慧的事。
但今日這位方丈卻侃侃而談,主動提圓慧的事。
這位方丈還知道晏傾是“大理寺少卿”。
晏傾今日和鍾離他們鏢局一同來鐵像寺,便是不想暴露身份。他記憶雖不如徐清圓那樣過目不忘,但比起尋常人也是上佳。他非常確信今日從頭到尾,沒有一人叫過他“少卿”。
這位方丈,很有意思。
晏傾餘光看到徐清圓和韋浮說話不停,他轉過目光,囑咐風若:“你與寺中和尚打聽一下,這位方丈是何時當上寺中主持的。鐵像寺近日可有貴人拜訪過。”
風若走後,晏傾見徐清圓二人仍沒說完話,徐清圓還從袖中掏什麼東西給韋浮看。她低垂著眉眼,臉上飛霞,睫毛顫顫,似乎十分羞澀。
晏傾心浮氣躁,出神了一會兒,待老方丈在前面叫了他幾聲,他才回神,跟上去。
徐清圓那邊,正與韋浮說《九歌》的事。
二人站在角落裡的梧桐樹下,韋浮將他從范陽帶來的一點泛黃紙條給徐清圓看,問她認不認得這官印。
徐清圓自是一下子認出了官印上喬宴的名字——她這些日子天天看喬宴的名字,眼睛都生了花了。
原來韋郎君千里迢迢,是將這麼重要的物證送了過來。
徐清圓歡喜,拿著一方帕子,將泛黃紙條放於帕間。她疑問重重:“這官印怎會在韋師兄那裡?這紙條像是從什麼上面撕下來的,是不是可以和什麼拼接到一起?韋師兄來找我們,不會被發現嗎?林女郎可有找到?”
韋浮笑而不語。
徐清圓抬頭。
日光微微穿梭葉縫,落在青年淡色眼瞳中,如一杯搖晃酒液。
韋浮戲謔,手隔虛空點她額頭:“你這小師妹,現實得讓為兄傷懷。無事時是‘韋郎君’,有事相求才是‘韋師兄’。聽你叫一聲‘師兄’這麼難,難道我的小師妹便是很容易認領的一個名號?”
徐清圓面容生紅暈,也為自己所為而羞愧。
她解釋:“因為師兄你……讓人看不懂。師兄說跟我爹讀過書,但我爹也沒有和我說過。師兄說自己娘是前朝女相,又說自己不想復國。我看不懂師兄,便總是誤會師兄。
晏傾跟著鍾離他們去探望那個據說正因風溼纏身而起不來床的老和尚,他每每用餘光看, 便見徐清圓和韋浮落在最後面, 一徑低著頭嘀咕。
晏傾側頭:“風若, 你去問問徐娘子,她不來看看這位老師父嗎?”
他記得,是徐清圓最先注意到這位老和尚的。
風若去問了,卻是和韋浮在說話。一會兒, 風若回來回話:“人家說了, 這種事交給郎君你便是。徐娘子相信郎君。”
風若看到晏傾神色有點兒勉強。
他不由問:“怎麼了怎麼了?哪裡難受?要不咱們回去吧。”
晏傾擺擺手, 懷著鬱郁心情進入了禪房。鍾離正聲音爽朗地問老和尚日常起居如何,晏傾勉強定神, 落座與老和尚攀談。
鍾離請來了老方丈,方丈果然知道得比較多:“哎,圓慧也是可憐人。以前讀書,後來放榜時惹了官府,在考場外叫嚷不公。當年刺史直接發落了他,幾方輾轉, 貧僧就收留他在寺裡待著。”
那盤腿坐於榻上的圓慧和尚低垂眉眼, 對於他人當著他面討論自己的事,他盡是麻木,無動於衷。
反是經常來看他的鐘離聽了後義憤填膺:“竟有這種事?我就說過官府不是什麼好東西。”
老方丈連忙勸他慎言,又小心看一眼晏傾的神色。
這位文秀青年面容沉寂, 眸子清黑, 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但是風若都聽得摸腦袋, 覺得哪裡不對勁:“鍾郎君, 你天天看這又殘又啞的和尚,卻不知道這和尚有這身世?”
鍾離直眼大呼:“我不過是以前跟官府開過小玩笑,官府派兵抓,我當時躲進了這寺裡,碰上了這和尚罷了。怎麼,你們還懷疑我早知道他這麼慘,卻不告訴你們?”
晏傾和和氣氣:“鍾郎君和蜀州官衙開玩笑的時候,是否是喬宴任職蜀州刺史?”
鍾離怔了一下,神色古怪:“是……你怎麼知道?我當時便想,這喬宴是很複雜的一個人。一方面待我們軍人不錯,一方面百姓們又罵他,文人也不服他。再加上他把這和尚害成這樣,我真不知道如何評價他了。”
晏傾注意到,圓慧閉著眼的動作,因“喬宴”二字,而睫毛顫抖。
但圓慧始終沒睜開眼。
晏傾轉頭又問方丈:“圓慧當年遇害,也是喬宴主持的州考吧?”
方丈“阿彌陀佛”一番,認了。
晏傾:“聽聞幾年前寺中發生過火災,老方丈還有印象嗎?”
方丈又愣了一下,才慢慢答:“寺中耗損極大,貧僧怎會不記得?少卿問這做什麼?”
晏傾溫聲:“隨便問問罷了。”
晏傾這樣態度,溫文爾雅,喜怒不形於色,倒真讓看客踟躕不安。
方丈說:“喬府君在位時,這種糊塗事發生了不少。少卿,聽聞您要帶現任刺史回長安,貧僧不得不舔著老臉求您一句,蜀州不知會迎來什麼樣的新長官,如今的劉刺史,已經是少有的好官了。”
晏傾溫聲:“老方丈言之過多了。官員任職遷調,從來不是大理寺職務,大理寺只查案,不問官。不過您怎麼知道我是‘大理寺少卿’呢?”
老方丈愣了一下。
他回答:“我聽幾位壯士這樣喊您,您這樣的大人物留在錦城,應該少有人不知吧?”
晏傾微笑:“原來如此。”
他起身,和老方丈說要去看看圓慧日常服用的藥。老方丈在前帶路,晏傾見到窗外徐清圓仍在和韋浮說話。他心中微悶間,風若湊到他耳邊:“有點不對勁啊……”
晏傾回神,示意他:“不要多說。”
不對勁的地方自然很多。
先前晏傾和徐清圓來鐵像寺的時候,問起圓慧,寺中和尚回答說他們不知道圓慧身上發生過什麼事,因為之前寺中發生過火災,死了很多和尚。他們並未提過現任方丈從火中活下來,也許知道圓慧的事。
但今日這位方丈卻侃侃而談,主動提圓慧的事。
這位方丈還知道晏傾是“大理寺少卿”。
晏傾今日和鍾離他們鏢局一同來鐵像寺,便是不想暴露身份。他記憶雖不如徐清圓那樣過目不忘,但比起尋常人也是上佳。他非常確信今日從頭到尾,沒有一人叫過他“少卿”。
這位方丈,很有意思。
晏傾餘光看到徐清圓和韋浮說話不停,他轉過目光,囑咐風若:“你與寺中和尚打聽一下,這位方丈是何時當上寺中主持的。鐵像寺近日可有貴人拜訪過。”
風若走後,晏傾見徐清圓二人仍沒說完話,徐清圓還從袖中掏什麼東西給韋浮看。她低垂著眉眼,臉上飛霞,睫毛顫顫,似乎十分羞澀。
晏傾心浮氣躁,出神了一會兒,待老方丈在前面叫了他幾聲,他才回神,跟上去。
徐清圓那邊,正與韋浮說《九歌》的事。
二人站在角落裡的梧桐樹下,韋浮將他從范陽帶來的一點泛黃紙條給徐清圓看,問她認不認得這官印。
徐清圓自是一下子認出了官印上喬宴的名字——她這些日子天天看喬宴的名字,眼睛都生了花了。
原來韋郎君千里迢迢,是將這麼重要的物證送了過來。
徐清圓歡喜,拿著一方帕子,將泛黃紙條放於帕間。她疑問重重:“這官印怎會在韋師兄那裡?這紙條像是從什麼上面撕下來的,是不是可以和什麼拼接到一起?韋師兄來找我們,不會被發現嗎?林女郎可有找到?”
韋浮笑而不語。
徐清圓抬頭。
日光微微穿梭葉縫,落在青年淡色眼瞳中,如一杯搖晃酒液。
韋浮戲謔,手隔虛空點她額頭:“你這小師妹,現實得讓為兄傷懷。無事時是‘韋郎君’,有事相求才是‘韋師兄’。聽你叫一聲‘師兄’這麼難,難道我的小師妹便是很容易認領的一個名號?”
徐清圓面容生紅暈,也為自己所為而羞愧。
她解釋:“因為師兄你……讓人看不懂。師兄說跟我爹讀過書,但我爹也沒有和我說過。師兄說自己娘是前朝女相,又說自己不想復國。我看不懂師兄,便總是誤會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