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武士 作品

0733紅薯之父

  挖出來一看,卻傻了眼,結的果子又細又小,根本不像在菲律賓看到的那樣。陳振龍研究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土質太硬,阻礙了甘薯的正常生長。

  不過,陳振龍堅信一定能種出又大又甜的甘薯。他開始讓兒子定期給甘薯鬆土施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種植成功。

  在陳振龍的帶領下,很快十里八村的人都開始種甘薯,大大緩解了人們的飢餓問題。人們發現,挖出來的甘薯,表面通紅,十分喜慶,便改名為“紅薯”,有的地方也叫“番薯”“紅苕”“地瓜”。

  後來,有人將紅薯帶到了山東一帶,並推廣開來,不久後整個中原地區都種起了紅薯,再後來,紅薯便普及到了全國各地。

  陳振龍作為一名商人,卻懷揣著救國救民的大愛之心,冒死將紅薯從菲律賓引進中國,救了無數華夏兒女,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而且糧食危機過後,國家的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首次出現了人口破億。

  後來,有人為了感謝陳振龍的救命之恩,在福州烏石山修建了“先薯亭”和“先薯祠”來紀念他。人們常說,吃米不忘袁隆平,現在可以再補上一句,吃薯不忘陳振龍。

  現在有劉昊嘉在,所以陳振龍的榮譽就沒有了!而且劉昊嘉得到紅薯之後特別委託人送到陝西,山西等區嘗試種植。他還特意在那裡買了兩個莊子,指定莊戶種植紅薯。反正他也不急著推廣,他相信再有了十年時間,這種東西會自然而然的推廣開來。

  劉昊嘉開始處理完這些事情時間就接近了年底。他們一家人起準備啟程回京師過年。回京之前他還特地上街巡視了一趟。不過此時他再去看又與之前不同了!

  現在天津城東已經徹底成了規模,原本是啞鈴形狀這個佈局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長條形。再天津縣城和封地之間的道路兩旁不是蓋起了不少民居和商鋪,人煙更加稠密,讓看到眼前的樣子的劉昊嘉也頗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