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LL 作品
第142章 除了勞務派遣,我們還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
晚上七點。
夜色深沉。
巍峨的鋼鐵堡壘旁邊,一輛重型卡車穩穩停下。
和從車上跳下的司機相比,這輛車的體積可以用偉岸這個詞來形容。然而,若是將它與身旁的鋼鐵平臺以及履帶放在一起,那偉岸的身影就顯得有些渺小了。
遠望去就如匍匐在鞋邊的一條小蟲。
下了車的司機,用平板操作著自動化裝卸平臺,將一個個立方體的金屬塊從卡車上卸下。
這些金屬塊都是由回收來的垃圾壓成的,規格都是長寬高各一米的立方體,密度在6~7g/cm??之間不等。
裡面有車門,有引擎蓋,還有各種各樣的金屬零件,全都被結結實實地壓在了一起,很難分辨出它們之前的樣子。
不得不說,那些避難所的居民們真的很能幹,不止身體素質強,工作熱情也很高,幾乎把能回收的東西都給刮下來了。
唯一的槽點就是,不能回收的東西好像也被他們塞進去了……
不過無傷大雅。
這些金屬塊稍後會被送進專門的加工車間,從一個模塊運轉到另一個模塊,經歷一系列的自動化生產流程,最終變成他們需要的東西。
利用不了的廢料,在生產環節中會被自動剔除到生產線之外。
穿著很厚的防護服,帶著安全帽的工程師一邊展開平板電腦的柔性屏,一邊朝著站在臨時倉庫旁邊的李德走來。
“今天的採集量一共112噸廢鋼,稍後我會把它們送進生產線上,明天就可以開始對履帶的更換作業了。”
李德:“我們總共需要多少鋼鐵?我的意思是,那種垃圾。”
工程師:“至少3000噸……搞不好也許是5000噸。”
李德皺了下眉頭。
“誤差怎麼這麼大?”
那工程師一臉無奈說。
“沒辦法,那些民用車輛的鋼材質量太差了,估計是為了節省成本和重量,裡面填充了大量無法回收的碳基共聚物,再加上被氧化的部分,基本上一噸廢鋼能回收出來400公斤就很樂觀了。”
“另外我得說一句,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鋼鐵,還有稀有金屬……我不指望能在這鬼地方搞到鈦或者鈾,但鎢是底線。否則我們最多再往西推進500公里,又得拋錨一次。”
履帶,輪轂這些都是損耗的重災區。
像是軸承,傳動輪之類的機械結構就更不用說了,即便不像履帶損耗的那麼嚴重,定期更換也是必須的。
其實按道理來說,那種沒泡水的地下車庫裡,廢棄車輛的回收價值還算是比較高了,回收率差不多能達到40%甚至50%。
如果是那些暴露在荒郊野嶺或者無人公路上的廢車,回收率搞不好30%都夠嗆。
畢竟雨水在自然條件下就是呈弱酸性的,哪怕碳酸的酸性再弱,連續兩個世紀的“酸洗”,就算材料技術再先進,也是會受到損耗的。
而且酸洗這個比氧化更致命,氧化好歹只是生鏽,車架子也許會垮,但金屬元素還在那兒,並不會跑了。如果是酸洗,電離的陽離子會被雨水帶進土壤裡,那可就真找不到了。
李德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心中仔細合計著工程師和他說的話。
500公里再拋錨一次……
按照他們在地圖上規劃的航路,500公里都未必能出的了河谷行省。
如果拋錨在了荒郊野嶺,那才是真叫完犢子了。
“情況我瞭解了,我會讓陸戰科的人派出搜索小隊,重點搜索這一帶區域的稀有金屬材料。”
工程師搖搖頭說。
“指望在這一帶搜到很難,我提議去清泉市五環沿線附近找找。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文明活動越密集的地方稀有金屬的宏觀利用率越高。尤其是那些磁懸浮車輛,無論是車上的磁生成裝置,還是沿途高樓和埋在公路底下的磁懸浮路基,都含有我們需要的東西……這些在沒有立體公路網的郊區是找不到的。”
“還有,尋找可控聚變燃料棒的工作也得快點展開了,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這根燃料棒只剩下8%的聚變燃料,就算我們的履帶不拋錨,恐怕也得找個地方停下來解決這個問題。”
李德:“剩下的能源夠用多久?”
工程師:“夠我們用很久,但您知道,我們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裡。”
如果只是那點生產消耗,這8%的能源足夠他們用到明年去。
但就像他的工程師說的,他們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兒。
這座陸行堡壘最耗能的地方,不是它身上的那些生產車間,而是它的四座發動機。
推著上萬噸的堡壘在陸地上平穩前進,如果換算成柴油發動機的話,往少了估計一公里也得幾噸油,相當於1~2個裝甲師在越野地形行軍。
李德:“404號避難所的聯絡點剛建好,他們的人正在幫我們尋找嚮導,最快兩天之內應該就能出發,問題應該不大。”
工程師嘆了口氣。
“但願吧,其實比起採集工作,回收核燃料棒倒是沒那麼急,只要能在出發之前找到就行。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誇那些藍外套們的一句,他們的工作效率之高,簡直出乎了我的預料。你到底給他們許諾了什麼好處?我看他們工作的勁頭簡直就像磕了藥一樣。”
夜色深沉。
巍峨的鋼鐵堡壘旁邊,一輛重型卡車穩穩停下。
和從車上跳下的司機相比,這輛車的體積可以用偉岸這個詞來形容。然而,若是將它與身旁的鋼鐵平臺以及履帶放在一起,那偉岸的身影就顯得有些渺小了。
遠望去就如匍匐在鞋邊的一條小蟲。
下了車的司機,用平板操作著自動化裝卸平臺,將一個個立方體的金屬塊從卡車上卸下。
這些金屬塊都是由回收來的垃圾壓成的,規格都是長寬高各一米的立方體,密度在6~7g/cm??之間不等。
裡面有車門,有引擎蓋,還有各種各樣的金屬零件,全都被結結實實地壓在了一起,很難分辨出它們之前的樣子。
不得不說,那些避難所的居民們真的很能幹,不止身體素質強,工作熱情也很高,幾乎把能回收的東西都給刮下來了。
唯一的槽點就是,不能回收的東西好像也被他們塞進去了……
不過無傷大雅。
這些金屬塊稍後會被送進專門的加工車間,從一個模塊運轉到另一個模塊,經歷一系列的自動化生產流程,最終變成他們需要的東西。
利用不了的廢料,在生產環節中會被自動剔除到生產線之外。
穿著很厚的防護服,帶著安全帽的工程師一邊展開平板電腦的柔性屏,一邊朝著站在臨時倉庫旁邊的李德走來。
“今天的採集量一共112噸廢鋼,稍後我會把它們送進生產線上,明天就可以開始對履帶的更換作業了。”
李德:“我們總共需要多少鋼鐵?我的意思是,那種垃圾。”
工程師:“至少3000噸……搞不好也許是5000噸。”
李德皺了下眉頭。
“誤差怎麼這麼大?”
那工程師一臉無奈說。
“沒辦法,那些民用車輛的鋼材質量太差了,估計是為了節省成本和重量,裡面填充了大量無法回收的碳基共聚物,再加上被氧化的部分,基本上一噸廢鋼能回收出來400公斤就很樂觀了。”
“另外我得說一句,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鋼鐵,還有稀有金屬……我不指望能在這鬼地方搞到鈦或者鈾,但鎢是底線。否則我們最多再往西推進500公里,又得拋錨一次。”
履帶,輪轂這些都是損耗的重災區。
像是軸承,傳動輪之類的機械結構就更不用說了,即便不像履帶損耗的那麼嚴重,定期更換也是必須的。
其實按道理來說,那種沒泡水的地下車庫裡,廢棄車輛的回收價值還算是比較高了,回收率差不多能達到40%甚至50%。
如果是那些暴露在荒郊野嶺或者無人公路上的廢車,回收率搞不好30%都夠嗆。
畢竟雨水在自然條件下就是呈弱酸性的,哪怕碳酸的酸性再弱,連續兩個世紀的“酸洗”,就算材料技術再先進,也是會受到損耗的。
而且酸洗這個比氧化更致命,氧化好歹只是生鏽,車架子也許會垮,但金屬元素還在那兒,並不會跑了。如果是酸洗,電離的陽離子會被雨水帶進土壤裡,那可就真找不到了。
李德的眉頭皺的更緊了,心中仔細合計著工程師和他說的話。
500公里再拋錨一次……
按照他們在地圖上規劃的航路,500公里都未必能出的了河谷行省。
如果拋錨在了荒郊野嶺,那才是真叫完犢子了。
“情況我瞭解了,我會讓陸戰科的人派出搜索小隊,重點搜索這一帶區域的稀有金屬材料。”
工程師搖搖頭說。
“指望在這一帶搜到很難,我提議去清泉市五環沿線附近找找。一個最基本的常識,文明活動越密集的地方稀有金屬的宏觀利用率越高。尤其是那些磁懸浮車輛,無論是車上的磁生成裝置,還是沿途高樓和埋在公路底下的磁懸浮路基,都含有我們需要的東西……這些在沒有立體公路網的郊區是找不到的。”
“還有,尋找可控聚變燃料棒的工作也得快點展開了,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這根燃料棒只剩下8%的聚變燃料,就算我們的履帶不拋錨,恐怕也得找個地方停下來解決這個問題。”
李德:“剩下的能源夠用多久?”
工程師:“夠我們用很久,但您知道,我們不可能一直待在這裡。”
如果只是那點生產消耗,這8%的能源足夠他們用到明年去。
但就像他的工程師說的,他們不可能一直待在這兒。
這座陸行堡壘最耗能的地方,不是它身上的那些生產車間,而是它的四座發動機。
推著上萬噸的堡壘在陸地上平穩前進,如果換算成柴油發動機的話,往少了估計一公里也得幾噸油,相當於1~2個裝甲師在越野地形行軍。
李德:“404號避難所的聯絡點剛建好,他們的人正在幫我們尋找嚮導,最快兩天之內應該就能出發,問題應該不大。”
工程師嘆了口氣。
“但願吧,其實比起採集工作,回收核燃料棒倒是沒那麼急,只要能在出發之前找到就行。說到這兒,我不得不誇那些藍外套們的一句,他們的工作效率之高,簡直出乎了我的預料。你到底給他們許諾了什麼好處?我看他們工作的勁頭簡直就像磕了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