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590章 各自準備(2)

    就在「真正的主巢」裡蟻后傳承派系高層緊急召開蟻后和雄蟻的共同大會討論時,主角卻輕鬆了下來,還有空閒去視察新擴建的蒼蠅養殖場與蠅廄。



    蟻后傳承派系的領導層討論的目標是誰,主角肯定能猜到,但她們具體如何討論的,主角不得而知,不過敵人可能採取的手段和對策,主角雖然不能完全猜中,不過也能琢磨出一些規律。



    生物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一切行為,包括智慧生物的種種看起來複雜的行為,都是建立在這個本能之上。



    趨利避害的本能是生物與生俱來的,也是生物不斷向高級進化的保證。



    生物得以存在需要兩種充分條件是:一是活著,即求生;二是避免死亡,即畏死。趨利使生物習得更強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個體的生命得到延續,進而保證了物種的延續,其中的優勝者在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生存下來,並促使物種不斷向高級進化。



    趨利避害的具體行為和方式取決於對利和害的認識,對利害的認識及趨避行為,就是從最初的對死亡的恐懼及維持生命的本能需要開始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懼死亡,維持個體的存在是生物最大的潛在驅動力,是生物最堅實的需求。無論恐懼害怕的範圍有多寬廣,恐懼的最終對象都是死亡。



    在生命延續的過程中,最初的利害判斷,如:是利還是害、利害程度如何等都將直接(往往是潛意識裡的)影響生物的趨利避害的行為,而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讓個體對利害的感知異常敏銳,往往會迅速地做出潛意識的反應。趨利避害行為(如應激反應)及行為的結果讓個體感知到更多的“利害”及其程度,並不斷地擴展、豐富了對利害的認識及積累更多的趨避的方式。



    對於智慧生物而言,比如人,也比如現在的螞蟻而言,對利和害的認識已經不僅僅是生物本能,而可以上升到價值觀的範疇。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包含對利與害的判斷標準)是決定這些智慧生物的行為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