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462章 技術升級(2)
由於梭織的方法首先使用了機械,因此又被叫做機織。
原始社會人類已經發明瞭簡單的織布機,只需要一人操作,稱為腰機。腰機又稱為“踞織機”,需要織者席地而坐來操作。這種踞織機沒有機架,前後兩根橫木,卷布軸的一端繫於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並張緊織物,以人來代替支架,“腰機”之名也因此而來。
腰機是世界上最古老、構造最簡單的織機之一,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出現,出土遺址是在雲南晉寧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漢代銅製貯貝器的蓋子上有一組紡織鑄像,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人們使用腰機織布的場景。
原始腰機的結構分為提綜杆、分經棍和打緯刀,實現了經緯紗縱橫交織,通過上下開啟織口、左右穿引緯紗、前後打緊緯紗三種主要技藝,將絲線織成布帛,構成基本織物。腰機也是日後更復雜織布機的雛形。
正是腰機的出現,讓人類告別了草衣木食的矇昧時代,進入了服用紡織品的文明時代。
西方文明也很早掌握了梭織技術和工具。蘇美爾文明有臥式織布機(平式織布機),和中國古代的腰機類似。古埃及文明則改進了紡織機械,用立式織布機取代了臥式織布機,由一人或兩人操作可織出較寬的布幅。古埃及的織造以亞麻和羊毛為原料,從圖特摩斯四世和圖坦哈蒙墓中發現的亞麻織品殘片看,紡織技術水平很高。
和古代中國一樣,古埃及在使用臥式織布機時,婦女是絕對的主力。只有在採用立式織布機後,男性才取代女性的地位。由於中國古代織布機始終是平式(臥式),因此女性作為紡織主力的地位一直沒被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