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138章 農業革命




    在種下這批發芽的種子後,這片具有實驗性質的田地就算播種完畢了。



    剩下的就是要靜心照料,直到收穫。在炎熱的夏季,這些快速生長的野草只需要兩三個月就能開花結籽,到了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



    主角指定了一批參與開墾農田的螞蟻,一共一百隻工蟻,由他們負責管理田地。主角將其中表現的比較賣力的一隻工蟻指定為隊長,給她起名叫“神農”,這樣比較好記憶。



    主角將看管田地的指令信息包傳遞給了神農,主要就是負責驅趕害蟲,開挖排水溝防止暴雨淹沒幼苗等等。主角自己也不懂農活,只能是讓神農遇到了新情況及時彙報。



    忙完這些,「東楊城」在有了養殖業以後,又有了農業經濟。雖然農田的見效要比飼養黃粉蟲慢的多,但是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這對「東楊城」來說,可謂一場農業革命。



    人類的第一次農業革命,發生在大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當時的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觀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採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



    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



    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第一次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而第二次農業革命發生於約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由於青銅材料的使用和普及,人類可以進行鋤耕。



    第三次農業革命發生於1400年前的鐵器時代,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人類可以進行犁耕。



    經過三次農業革命,人類從食物的採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大大增加了食物的產量,拓寬了食物來源,完善了農業技術。



    「東楊城」的這次實驗性質的種植草籽作物,大致相當於人類的第一次農業革命。



    如果發展順利,至少從以下幾方面對於「東楊城」的發展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