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遙相望
一秒記住【。3。】,
宋軍東路,王審琦與楊光義兩位大將,各自統率著五萬禁軍精銳,沿途如滾雪球般徵召地方兵馬,及至海州北部,已匯聚成一支八萬之眾的雄師,與林仁肇、林居裔所部遙相呼應,形成對峙之勢。這八萬兵馬,甲冑鮮明,士氣如虹,誓要與吳軍一決高下。 而宋軍的主力,則是由趙匡胤親自掛帥,他端坐龍駒之上,目光如炬,麾下党進、王政忠、高懷德、田重進、米信等幾十位大將軍,皆是武藝超群,智勇雙全之輩,他們簇擁著趙匡胤,如同眾星拱月。 二十萬禁軍,鐵騎如龍,步卒如牆,從宿遷浩浩蕩蕩而出,直指海州,其勢不可擋。 趙匡胤此行,不僅是要圍剿吳軍,更要親眼見一見那個傳說中的蘇宸。 這個名字,在汴京城內已經傳頌多年,從最初的詩詞才子,到後來的抗宋英雄,再到死而復生,助楊靈兒復辟吳國,消滅南漢,統一南方的傳奇人物,蘇宸的每一步都走得驚心動魄,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趙匡胤心中暗自思量,這個蘇宸,究竟是何方神聖?他是否有三頭六臂,竟然能夠屢次挫敗宋軍,讓大宋顏面掃地? 這一次,他要親自率領大宋的精銳禁軍和武將,與蘇宸一較高下,看看這個年輕人,是否真的如傳言中那般厲害。 隨著宋軍的步步逼近,海州地帶上空,瀰漫著濃厚的戰意。 趙匡胤與蘇宸,這兩位當世英傑,即將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此刻,蘇宸麾下雖僅調動了十五萬兵馬,與趙匡胤所率領的宋軍相比,在人數上略顯遜色。然而,蘇宸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生出絲毫的怯意,反而充滿了自信與從容。 這份自信,並非源自於兵馬的數量或是將領的勇猛,而是源自於他那深不可測的戰術智慧與層出不窮的打法。 他深知,戰場之上,兵力多寡並非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對戰局的精準把控與靈活應變。 因此,蘇宸早已在心中盤算好了數種針對宋軍的打法,只待時機成熟,便一一施展,讓宋軍措手不及。 轉眼間,宋軍已渡過沭河,浩浩蕩蕩地逼近了沭陽,距離吳軍大營不過幾十里之遙。 吳軍大營依山傍水,地勢險要,且已修建了堅固的壕溝與防禦工事,宛如一座銅牆鐵壁,只等宋軍前來挑戰。 趙匡胤率領的宋軍雖然兵強馬壯,但面對吳軍的嚴防死守,他並未輕舉妄動。 他深知,戰場之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因此,趙匡胤選擇了在沭陽城外西面二十里處駐紮下來,將二十萬大軍分成數個營地,佈局嚴謹,聲勢浩大。 當天黃昏,蘇宸帶著一些親衛,出行觀察敵軍陣營,隨行的有荊泓,還有女扮男裝的彭菁菁。 目前青影衛隊,暫時交給了彭菁菁負責,保護蘇宸的安全。 蘇宸站在一處高地,拿著望遠鏡對著前方數里開外的宋軍大營望了一會,查看宋軍的陣型,糧草隊伍,軍力實際情況。一秒記住【。3。】, 這個地形,蘇宸已經考察多遍,對於宋軍紮營的位置,他都做過考量,做過推演。 “如果望遠鏡再強大一些,就能看得更清楚了,在這科技落後的時代,幾乎掌控了絕對的優勢!” 蘇宸輕嘆,他拿到的望遠鏡,就是吳軍機密之一,比敵軍可以多看到七八里的距離,這就是優勢,有沒有伏兵等,一眼看透。 這方面最深刻的戰爭典故,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公元前341年,魏發兵攻韓,韓向齊求救,齊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大軍直奔魏都大梁城;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雄師十萬之眾,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這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跟隨而來,一場鏖戰是無可避免了。 當時孫臏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針對魏兵強悍善戰,素來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正確判斷魏軍一定會驕傲輕敵、急於求戰、輕兵冒進,於是乎,孫臏定下一個千古妙計,那就是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 齊軍與魏軍剛一接觸,就立即佯敗後撤,為了誘使魏軍進行追擊,齊軍按孫臏預先的部署,施展了“減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十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灶,第三天又減少為三萬灶,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接連三天追下來以後,龐涓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便不禁得意忘形起來,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